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47 (1700-1725).djvu/6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湖廣通志》:「洪度,黃梅人,精書法。一日洪濤浮敝篋,發 之,乃宋僧道肯集篆《金剛經》,字,久磨滅,精思七晝夜, 重臨刻石,宗伯董其昌釋以小楷,藏京師摩訶菴。」 《太平縣志》:「劉太憲少工八法,篆隸尤精。重興寺篆有 柱聯,鄒之麟先生見而愛之,摹去」鑴刻圖章,刀法古 健,伯仲文。三橋、何雪漁,近時名手不及也。

《休寧縣志》:「汪濤,工篆刻,長於大字,隨筆揮灑,章法天 然,不事安排,其轉動遒勁,純以腕力勝,人有將軍之 號。」

《寧波府志》:「徐啟睿性豪宕,好飲酒,善擊雙劍,縱橫飛 越,不可一世。尤善鑴印章,不假篆文,隨手所至,斯須 而成,纎鉅疏密,配合適當,即犀玉諸刻亦然。先是有 楊當時、張子魚俱善詩,能書篆,兼工鑴印,亦為時所 稱。」

《武進縣志》:「須佛孫,邑庠生。為人重意氣,能文而有豪 致,精於篆刻,高古絕倫。」

《池州府志》:「吳光裕,美姿容,博學強記,少負通才,尤精 楷書,得衛夫人及黃庭、瘞鶴筆法。弟光錫,能古文,通 篆籀,時有二難之目。」

《妮古錄》:「朱珪字伯盛,崑山人。師濮陽吳睿大小篆,尤 善摹刻,凡吳下碑板,多出珪手,然非其人,珪不屑也。 又喜為刻印章,茅山張外史嘉珪錫之,名『方寸鐵。珪 嘗取宋人王順伯并元趙孟頫、吾子行二家印譜吳 睿所刻印文,并附自製私印纂例為書,名曰《印文集 考》,惜不傳。所存有《名蹟錄》,蓋其平生所刻名文也。性』」 孤潔,不娶終。

《列朝詩集小傳》:「何玉仙號白雲道人,史癡翁之妾,能 篆書。」

篆書部雜錄

《譚子知人》篇:「觀其文章,則知其人之貴賤焉;觀其書 篆,則知其人之情性焉。」

《續博物志》:「魏初傳古文出邯鄲淳《石經》,古文轉失淳 法,石長八尺,廣四尺,碑石四十八枚,廣三十丈。魏文 帝刊《典論》六碑,附於其次。陸機《太學贊》別一碑,在講 堂下,載蔡邕、韓說、高堂谿等名。」《太學弟子贊》復一碑, 在外門中。又一碑漢順帝陽嘉八年立,云建武二十 七年造太學,永建六年九月,詔書修太學,工徒十一 「萬二千人,陽嘉九年八月作畢。」有晉《辟雍行禮碑》,是 太始二年立。

《漢竹符》,以竹五寸,鑴刻篆書其上。

《夢溪筆談》:「古文自變隸,其法已錯亂,後轉為楷字,愈 益訛舛,殆不可考。如言有口為吳,無口為天。」按字書 吳字本從口從音捩非天字也。此固近世謬從楷法 言之。至如兩漢篆文尚未廢,亦有可疑者。如漢武帝 以隱語召東方朔云:「先生來來。」解云:「來來,棗也。」按棗 字從朿。音刺不從來。此或是後人所傳,非當時語。如卯 金刀為劉貨泉為白水真人,此則出於《緯書》,乃漢人 之語。按:「劉」字從。音酉「《從金》如柳」,騮留從。非「卯」字也。 貨從貝,真乃從。亦非一法。不知緣何如此。字書與 《本史》所記。必有一誤也。

江南徐鉉善小篆,映日視之,畫之中心,有一縷濃墨 正當其中,至於屈折處,亦當中無有偏側處,乃筆鋒 直下不倒側,故鋒常在畫中。此用筆之法也。鉉嘗自 謂:「吾晚年始得。」匾之法,凡小篆喜瘦而長。《匾》之 法,非老筆不能也。

《山谷題跋》:「繆篆,讀如綢繆束薪之繆,漢以來符璽印 章書也。李元輔不甚知名,蓋翰林書藝之流,今日藏 之,亦足以廣聞見,備討尋,不可廢也。」

周秦《古器銘》,皆科斗文字,其文章爾雅,朝夕玩之,可 以披剝華偽,自見至情,雖戲弄翰墨,不為無補。 文章骩骳而得韓退之,詩道敝而得杜子美,篆籀如 畫而得李陽冰,皆千載人也。陳留王壽卿得陽冰筆 意,非章友直、陳晞、畢仲荀文勛所能管攝也。

《嬾真子》老杜《贈李潮八分歌》云:「秦有李斯漢蔡邕,中 間作者寂不聞。嶧山之碑,野火燒棗木,傳刻肥失真。 苦縣光和尚骨立,書貴瘦硬方通神。」嶧山之碑,至於 「苦縣光和」,人多未詳,王內翰亦不解。謹按老子,苦人 也,今為亳州衛真縣。縣有明道宮,宮中有漢光和年 中所立碑,蔡邕所書。僕大觀中為永城主簿日,緣檄 到縣得見之。字畫勁拔,真奇筆也。且杜工部時已非 《嶧山》真筆,況於今乎?然今所傳摹本,亦自奇絕,想見 真刻,奇偉哉!

《卻掃編》:《史記》載秦始皇及二世行幸郡縣,立石刻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