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48 (1700-1725).djvu/1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氏長,南陽章陵劉尋孝嗣丞,安定烏氏樊璋元孫。」其

後銘文多殘缺,不能盡識。碑在龍門禹廟。 又按《金 石錄》,禹廟碑陰數十人姓名官爵具存,在今龍門禹 廟殘碑之陰。《集古錄》云「在閿鄉楊震墓側。」又云楊氏 子孫,當時皆葬閿鄉,此不知為誰碑者,蓋誤也。

舜子巷義并碑

按:《隸釋》碑石理皴剝,其間有「光和三年」字,知為漢碑 也。碑在隋之舜子巷,元祐丁卯年,郡守許覺之始徙 於後圃,識其陰云:「隸書,字雜科蟲體。」 又按:《隸釋義 井》碑陰題名之下又有數十字,蓋是紀事之辭,殘缺 無成文者。

冀州從事郭君碑

按:《金石錄》名字已殘缺,碑云「光和二年終,三年十月 葬。」

右侍無名人墓闕

按《漢隸字原》,光和三年立。

三公山碑

按:《隸釋》兩㫄又有「封龍君、靈山君」六,隸字頗大。此碑 光和四年左尉樊子義立。

按:漢隸字原在真定府,《石氏集古》以為《北嶽碑》。《金石 錄》云:「恐歐公未見其額。」

無極山碑

按《隸釋》,「碑在真定,此山與三公山、封龍山、靈山、白石 山皆在元氏男子。蓋高范遷援三公,龍靈有請於太 常,乞官給珪璧,四時祠具,詔從之,吏民更造廟宇而 立此碑靈帝光和四年也。」

童子逢盛碑

按:《隸釋》:「碑在濰州,靈帝光和四年立。童子名盛,年十 二而夭,門人孫理等立此碑。」

按:《漢隸字原》俗云《董孝碑》,元在昌邑。政和三年徐修 之遷於倅治之墨妙亭。

按:《隸釋逢盛碑陰》。《后升已右》曰「縣中。士大夫」者,其 父黨也,故不名。

涼州刺史魏元丕碑

按:《隸釋》,碑損其名,有其字,曰:「元丕出刺涼州,以靈帝 光和四年卒。故吏雲中守門生曹君共立此碑。」

殽阬君神祠碑

按《集古錄》:「碑在鄭縣,碑文已磨滅,初不可辨,以麵填 其刻,稍尋其點畫,命工鐫治之,乃可讀。漢碑今在者 類多磨滅不完,故獨斯碑歷歷可見也。」

按:《隸釋》:「自晉魏以來,謂之五部神廟碑之末有題名 六十六人云。」 又按《隸釋》:「殽阬神碑陰三百四十二 人,其磨滅不可見者三十餘字,小而勁,漢隸之神品 也。」按水經注云鄭縣城南山北有五部神廟廟前有碑漢光和四年鄭縣令河東裴畢字君先立

敬仲碑

按《集古錄》碑姓名字不可見,惟其初有「敬仲」二字尚 可識,疑其人姓田氏也。文字磨滅,比其他漢碑尤甚。

槁長蔡湛頌

按《集古錄》:在鎮府,故天章閣待制楊畋嘗為余言:「漢 時隸書在者,此為最佳。」

按:《隸釋》,「在真定有陰靈帝光和四年立蔡君,名湛,治 槁三載而遷。高邑吏民思其惠政,故栗尹等共刊斯 石。頌後又志其并州之除,蓋續書也。」

按:《金石錄·蔡湛碑》陰,載出錢人名。

溧陽長潘乾校官碑

按:《輿地碑目》,「光和四年立。」

按《夷堅癸志》,「其石淪於固城湖中。紹興十三年,溧水 尉喻仲遠得之,輦置廳事之側,今在縣圃。」

安平相孫根碑

按:《隸釋》:「碑在密州。孫君名根,嘗為諫大夫,相安平,以 靈帝光和四年卒。此碑體豐而勢逸,字法與漢代他 碑絕不類,唯《華山亭》一碑差相近爾。唐韓擇木、史惟 則輩蓋得此筆意。」 又按:《隸釋》:「《孫根碑》陰字畫荷,且 尚不及魏末諸刻,殆類吳晉間下品書札爾。似是孫 根後裔眾多,譜其名於上世之碑陰也。」

梁相孔耽神祠碑

按《隸釋》:「靈帝光和五年立,在亳州永城縣。孔君名耽, 此碑筆法頗古怪,其文又自左而右數行之後,字畫 頓小。其末又有小字數十,敘孔君之年及其子歷官 與石工姓名。」

白石神君碑

按:《隸釋》,「碑在真定,靈帝光和六年立。」

成陽令唐扶頌

按《隸釋》:「在濮州雷澤縣,有陰唐君自成陽令換治昌 陽,邑人慕戀,既行之後,處士閭蔡班等共立此碑,靈 帝光和六年也。」漢人分隸,固有不工者,或拙或怪,皆 有古意。此碑雖布置整齊,略無纖毫漢字氣骨,全與 魏晉間碑相若,雖有光和紀年,或後人用舊文再刻 者爾。

按:《金石錄唐君碑》陰載出錢造碑人。

上谷太守張平仲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