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48 (1700-1725).djvu/1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人。此碑乃掾屬李元等為之。」 又按:《隸釋》「張納碑陰

題名七十有四人。」

大石嶺碑

按:《水經注》,「新城大石山上有大石嶺碑。河南隱士通 明以漢靈帝中平六年八月戊辰,於山堂立碑。」

邊韶墓碑

按《述古書法纂》:「邊韶即邊孝先,漢蔡邕隸書,在河南 開封府東北五里。」

郭有道碑

按:《述古書法纂》,漢蔡邕隸書,在廣西。

宣父碑

按《述古書法纂》,蔡邕書,在直隸真定府。

北岳碑

按《述古書法纂》,「蔡邕《隸書》。」

不其令童恢闕

按:《隸釋碑錄》云:「濟州任城有童恢墓,雙石闕字。一云: 童恢,琅邪人,一云漢故不其令童君。」《東漢循吏》有《童 恢傳》云:「恢字漢宗,琅邪姑幕人,辟公府,除不其令。」其 為令在楊賜罷相之後。則恢蓋孝靈時人也。

圉令趙君碑

按:《隸釋》名字俱缺,其卒以靈帝中平五年。又二年,獻 帝初平元年,立此碑。

學殿歲月記

按:《輿地碑目》:在成都府學,殿建於東漢之初平。漢人 以大隸記其修築歲月,刻於東楹。天下棟宇之古,無 過於此者。

江州夷邑長盧豐碑

按:《漢隸字原》,建安七年立,蜀人謂之《漢夜郎碑》。

巴郡太守樊敏碑

按:《隸釋》:今在黎州。樊君名敏碑云:「八十四歲,歲在協 洽。」蓋獻帝建安八年癸未歲也。卒後二年,立此碑。 按《金石錄》,有漢《巴郡太守樊敏碑》,不著書人姓名。

益州太守高頤二闕

按:《隸釋》二闕,今在雅州。高頤,字貫方,有墓碑,以獻帝 建安十四年卒,碑石淪碎,官不盡見。此兩闕,一有高 君名字,一不稱名而字闕。

益州太守高頤碑

按《隸釋》,今在雅州。

綏民校尉熊君碑

按:《集古錄碑》云:「君諱喬,建安二十一年卒。」

司徒掾梁休碑

按:《隸續碑錄》云:「襄州穀城有《司徒掾梁君碑》,建安二 十七年立。」此黃武前一年也。豈吳人尚用漢曆乎?否 則誤字也。

黃龍甘露碑二

按:《漢隸字原墨寶》云:「建安二十四年,黃龍見武陽赤 城,蜀人以為劉氏瑞應。」凡二碑,大小不侔。碑首皆有 「黃龍甘露之碑」六字甚偉,其內無一可辨。在眉州彭 山縣,即漢武陽縣地,碑首有十九字,又一小碑,亦題 「黃龍甘露之碑」,其首云:「惟建安二十六年。」餘皆磨滅。

舜廟碑以下碑俱無年月

按:《水經注》,「九疑山南有舜廟,前有石碑,文字缺落,不 可復識。山之東北泠道縣界,又有舜廟,縣南有舜碑, 碑是零陵太守徐儉立。」

二妃祠碑

按:《水經注》。「湘水上黃陵廟,民為立祠於水側。荊州牧 劉表刊石立碑。樹之於廟。」

許由廟碑

按:《水經注》,潁川箕山有許由廟,碑闕尚存,是漢潁川 太守朱寵所立。

夷齊廟碑

按:《水經注》,首陽山上有夷齊廟,前有二碑,並是後漢 河南尹廣陵陳導、洛陽令徐循與處士平原蘇騰、南 陽何進等立。

太公廟碑

按《水經注》,汲縣有太公廟,廟前有碑云:太公望者,河 內汲人也。縣民故會稽太守杜宣,白令崔瑗曰:「君與 高國同宗,今臨此國,宜正其位,以明尊祖之義。」遂立 壇祀,為之位主。

季札子碑

按:《水經注》,「奉高縣有吳季札子墓,前有石銘一所,漢 末奉高令所立。」

范蠡碑

按《水經注》,宛縣三公城側有范蠡祠,蠡,宛人祠,即故 宅也。後漢末有范曾,字子閔,為大將軍司馬,為蠡立 碑。

屈原廟碑 程堅碑

按:《水經注》:屈潭即羅淵也。淵北有屈原廟,廟前有碑。 又有漢南太守程堅碑,寄在原廟。

高祖廟三碑

按:《水經注》,「沛縣有漢高祖廟,廟前有三碑,後漢立,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