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49 (1700-1725).djvu/1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從來。近歲三山林伯鳳重刻於家,直指為《古潭帖》,余 未敢臆斷也。

《蜀本》

予頃得一帖,凡數卷于蜀中,次序先後高低,皆與《長 沙古帖》同,初亦疑為《黔江帖》,今見秦氏真本,則顯然 二物矣。大率此帖全用長沙古本摹刻,而字行亦間 有增減處。既不知所出,未敢臆說,姑附見于此。

《廬陵蕭氏本》

右《法帖》十卷,用「十干」為號,後有崇寧五年蕭公綸記, 其略云:「皇祐先,伯父太博作邑和州之含山,得墨帖 於丞相兗國劉公,摹刊未畢,先君殿丞繼之,始終六 年,乃獲成就,迄今五十餘年,刓缺大半。今續完之,以 藏於家,蓋用《潭帖》刻也。慶元間已損失二十餘段,共 少三百四十餘行。」

《絳本舊帖》

歐陽公《集古跋尾》謂:「近時有尚書郎潘師旦,以官帖 私自模刻于家,為別本以行於世。」又云:「潘師旦者,竊 取官法帖中數十帖,別自刻石以遺人,而傳寫字多 轉失,然亦有可佳者。」觀此,則《絳帖》是矣。此帖世稱為 《潘駙馬帖》,或又稱《絳帖》,豈潘氏世居絳郡耶?帖凡二 十卷,其次序卷帙,雖與《淳化官帖》不同,而實則祖之, 特有少增益耳。

單炳文,博雅君子也。其論《絳帖》至為精密。頃刻石襄 州,有云淳化官本法帖今不復多見,其次《絳帖》最佳, 而舊本亦已艱得。嘗以數本較之,字畫多不侔。煒家 藏舊本第九卷大令書一卷,第四行內面字右邊轉 筆正在石破缺處隱然可見。今本乃無右邊轉筆,全 不成字,其「面」字下一字與第五行第七字亦不同,又 第七行第一字,舊本乃行書「止」字,今本乃草書「心」字, 筆法且俗。以此推之,今之所見,多非舊本。《臨江帖》大 率與舊本同,其間此一帖尤不差,但字體頗肥,不逮 《絳帖》之遒勁也。

「余既獲見炳文《絳帖辨證》,然後知近世所藏二十卷 帖,多非舊物,每恨未識真本,而襄州所刻第九卷《大 令帖》亦毀于王旻之變,慮其遂至泯絕,因以舊所藏 本摹刻于家,頗傳諸好事者。淳祐甲辰,自霅川官滿, 得闕遄歸,假道三衢,始獲觀真帖于滄洲毛監丞所, 不獨第九卷與單說正合,而二十卷首尾俱全,亦可」 謂珍玩矣。且云「得之金華潘氏,是殆師旦之苗裔耶?」 其帖之異同大略,條列于後。

《帖總》二十卷元無字號及段眼數目。

第二卷:《鍾繇宣示帖》,第一行內「報」字右邊直畫勾起 向左畔,第二行「茤」字內,下面「夕」字上畫微仰曲,第五 行「名」字右腳微有一點,第十行「當」字上三點全,旁有 微損,卻在空處。

「已欲日帖」,腳下有斷石紋。

此卷內第一段與第三段「石」 並缺右腳。

第九卷《大令帖》,正與單炳文襄州所刻石本纖微弗 差,故家所藏,未有其比。

 右《潘氏絳帖》二十卷,紙墨字畫模印,皆與今人所

藏本不同,而第九卷顯然可見。自非單公炳文表而出之,亦將泯於無聞矣。北方所刻諸本,往往南渡後北人轉相傳模,無足深怪。但武岡舊刻,未知始於何年,亦止用新本模刻,為可恨耳。

《東庫本》

世傳潘氏所居法帖石分而為二,其後絳州公庫乃 得其一,於是補刻餘帖,是名「東庫本。」第九卷之舛誤, 蓋始乎此。今好事之家所藏《絳帖》,率多此本,字畫精 神遒勁,亦自可愛。而《衛夫人》一帖及《宋儋帖》,頗多燥 筆,有如《蘭亭敘》群字落筆之精,此稍異於諸本。其所 以不及舊帖者,以第九卷大令書石不破缺,而炳文 所論三字已誤,且逐卷逐段各分字號,以「日月光天 德,山河壯帝居,太平何以報,願上東封書」為別。此又 異於舊帖也。

《亮字不全本》

此帖與東庫本絕相似,或只是一石,但《庾亮帖》內「亮」 字皆無右邊轉筆,蓋避逆亮諱也。

《新絳本》

二十卷首尾規模段眼字號並同《東庫》本,獨《衛夫人》 《宋儋》二帖無燥筆,又字畫較《東庫》本微局促,墨法雖 與《東庫》本同,然實是兩石,吾家與毛希元皆有之。

《北本》

二十卷。親戚劉用甫處有之,墨色與古本相近,而第 九卷《大令書》只同新本,未知何處所刻。

《又一本》

董良史家所藏本第九卷,大令書,字畫亦誤,獨「面」字 有右邊轉筆,異於他本,且不與舊本同也。

《武岡舊本》

二十卷不知刻於何時,碑段稍長,而「日月光」、「天德」等 字號間於行中,字畫亦清勁可愛。而第一卷「《衛夫人》 《宋儋》」無枯筆,第九卷《大令帖》諸字皆誤,信乎出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