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49 (1700-1725).djvu/2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元祐中,哲宗除《淳化帖》外,增刻他帖于祕閣,謂之《續 帖》。

淳化祖石刻

後主命徐鉉以所藏法帖勒石,名《昇元帖》,在淳化前, 故名祖刻。

太清樓帖

大觀年中,徽宗以《淳化帖》考選數帖,重刻於太清樓 下。模自蔡京,恣意草率,筆偏於縱,無復古意。賴刻手 精工,猶勝他帖,亦名「大觀。」

淳熙祕閣續帖

孝宗命劉燾模勒禁中,工夫精緻,亞於淳化。兩續帖 相去不遠,肥而多骨,乃失之麤,遂少風韻,亦名《太清 樓續閣帖》。後重摹刻於紹興府學,亦名《續蘭亭》,以其 中有《蘭亭》也。今遷於潭州。

戲魚堂帖

元祐閒,劉次莊以淳化帖除去篆題年月,增入釋文, 摹於臨江官署,亦名《臨江帖》。在翻刻中頗有骨格,澹 墨搨尤佳。

淳熙修內司本

《卷帙》規模同閣本,而卷尾題字乃楷書,非篆書也。

星鳳樓帖

宋趙彥約刻於南康,曹士冕重摹於南宋。趙刻精善 不苟,曹刻清而不濃,亞於《太清樓帖》。

寶晉齋帖

紹興年閒,曹之格刻於直隸無為州學,多米芾所臨, 在諸帖中為最下。米元章又云:「羲之《七帖》,有雲煙卷 舒翔動之氣。」

百一帖

宋《王曼慶刻》,筆意清遒,雅有勝趣,但刻手不精。

利州帖

宋慶元中,劉次莊以《戲魚堂帖》重刻於益昌,其《釋文》 字畫較臨江稍大。

黔江帖

宋秦子明命湯正臣父子刻於長沙,即僧寶月《古帖》 十卷,載入黔江之紹聖院。

武陵帖

較諸帖中所增最多,中有右軍《黃庭經》,他本所無,博 而不精,殊無足取。

東庫帖

世傳潘氏以《石本帖》二十卷分為二,絳州公庫得其 上十卷,絳守重刻下十卷以足之。靖康兵火俱失,金 人重刻者天淵矣。

賜書堂帖

宋宣綬刻於山陽,有古鍾鼎識文絕妙。但《二王帖》俱 不精,石已不存。後有重模本。

甲秀堂帖

宋廬江李氏刻。前有王顏書多,諸帖未見。後有宋人 書亦多。今吳中有重模者,亦有可觀。

<a name="va37">.一百十七種蘭亭

一百十七種蘭亭

宋理宗內府所藏裝褫作十冊希世之寶也備詳南 村輟耕錄

《二王帖》。

宋許提舉刻於臨江模勒極精二王帖選

《蔡州帖》。

上蔡州重摹絳帖上十卷出於臨江潭帖之上

《彭州帖》。

彭州重刻歷代法帖十卷不甚精彩紙類北紙

《鼎帖》。

武陵郡齋石硬而刻手不精雖博而乏古意

《鍾鼎帖》。

宋薛尚功編次鍾鼎卣彝古銅器銘二十卷刻於九 江府庫臨摹極工甚有古意今多取便抄錄作十卷 以市於人

《四聲隸韻》,

書法極工略似嫵媚傳云石刻于琉球其搨法紙色 絕佳

《玉麟堂帖》。

宋吳琚模刻,穠而不精,多雜米家筆法。

已上諸帖,原石存者十無一二矣。

《石鼓文》史籀篆,今重模北監。

《壇山石刻》,周穆王時所刻,史籀「吉日癸巳」四篆字,絕 妙,在直隸真定府趙州贊皇縣。

《泰山碑》,秦李斯篆,《始皇封禪太山碑》石,在山東濟南 府。

《胊山碑》。

《嶧山碑》,秦李斯篆,皆玉著,燬于火。宋鄭文寶翻刻石, 在陝西西安府學。宋李西臺翻刻,在應天府學中。山 東鄒縣亦有翻本。

章帝《草書帖》。

《秦誓詛楚》文。

《淳于長夏承碑》,漢蔡邕八分書石在直隸廣平府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