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49 (1700-1725).djvu/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虞世南書

「願學」「學」字與第六卷《王羲之帖》中「熙」字下一字筆畫 相似而次莊,故知此亦未必是「學」字也。

第五卷

何氏書

地,便生異議。吞聲帖

古帖

《與爭峰》非「久」字。亮白帖

古帖

《直步廊》誤作《宜步廊》。既移屋帖《疾惛》誤作《病惛》。足下帖 《音介》,誤作《音分》。同上

第六卷

王羲之書

《憒憒》誤作《怏怏》。適得書帖《何物喻》誤作《何指喻》。伏想帖《平安 唯脩》載。諸從帖甚為簡闊遠。此諸賢帖胛風誤作「脾風」此後 有云「髀中」故不差。「髀」字筆法可見此非「脾」字。秋中帖熙 孝與第四卷虞世南「學字」筆畫相似,而次莊《釋》之不 同,故知皆未必是。又不能帖《願一一誨》之,誤音以「一」為乙。 同上《馳竦》誤作《馳疏》。疾不退帖「以」誤作「比」,逸少父子通用「以」 字為「已」字。此後一段「心以馳於彼矣」可見。吾有帖「懸耿 至忽忽」五字,誤作「懸能至具」四字,與第二卷《王導帖》 中「耿」字亦如此寫。月半帖《星火列宵》誤作「殷宵。」是月帖《豫》 誤作「潒。」敬豫帖《二康》恐是二庚。適知帖《不果復》若作「復」恐 非。當是「役」字。此後第四段一「役」字。其體正同。想第帖「足 下何如?」想清豫耳。羲之頓首帖《諸賢》誤作「往賢。」同上《自勉》誤 作《目勉》。適重熙書

第七卷

王羲之書

《豫》字誤作「潒。」長素帖《為益》誤作「為蓋。」知念帖《知有患者》誤 作「知有惠者。」云足下帖「胛」誤作「脾。」太常帖《懸竦》誤作《懸諫》。同上 莫亦嘗見,誤作「莫與。」鄉里帖「還來已久」早欲參。承足下帖「今」 誤作「令。」深以帖《須遲見》誤作《次遲見》。知遠帖《清晏歲豐》。知彼 帖念違誤作「念連」,第一卷《張芝帖》中無「違」字,可見。愛為 帖

第八卷

王羲之書

「行應至遲,卞公還具。」卞乃卞壼也。羲之死罪帖《承問》誤作 「年問。」同上《運代》恐是「運民。」其下文勢亦可見。伏想帖懸戶。 名下,言「今送其名字」,乃是名字。鄉里帖修齡來。得書帖 大炙不得力。阮公帖佳者誤作「不保。」同上《都督表》誤作《都 共表》。一時帖《與書》「督之」誤作「共之。」

第九卷

王獻之書

「未嘗暫撥。」誤作「暫掇。」相過帖《今已當向發》誤作已常。諸舍 帖有佳酒須服。誤作「佳」治。奉別帖氣力微,復充耳。誤先 耳。節過帖「殊」當誤作「殊常。」阮新婦帖「唯」當誤作「唯常。」雖奉帖「事」 當誤作「事常。」靜息帖「政」當誤作「政常。」不謂帖「諸吳」誤作「諸」 從。元度帖《問齡》前來。同上第八卷羲之《月半帖》中,有「痺差 不」字,此卷中願與上下帖,有「知婢日夕」字,卷末有「靜 婢」字。觀痺婢之筆法,知此非脾也。諸舍帖

第十卷

王獻之書

無湖誤作無御。蕪湖乃地名,從簡作「無」字。吾當帖《自脾 痛》。誤作「白脾痛。」同上《馳竦》誤作《馳疏》。疾不退帖《令人憂》誤作 「足人憂。」元度帖「可與為援」,誤作「可久為援。」七月二日帖「利盡 南海」誤作「利建南海。」《章草法》如此。同上《憒憒》誤作《怏怏》。 八月十九日帖若得消息者,誤作消息告。不審帖

《中興館閣錄》

 名賢墨蹟八十九軸朝廷續行降付并前錄所載 舊藏一百二十六軸一冊附錄名氏於此

魏一軸鍾繇《議事表》一。

晉十七軸:王羲之《十四日帖》一,《因緣》等九帖一,《二書 帖》一,《數年帖》一,《四月帖》一,《送梨帖》一,《奉憶帖》一,《十月 帖》一,《數有帖》一,《書至帖》一,《草書帖》三,王獻之《三帖》一, 《東山帖》一,王恬簡尺一,永和元年《金剛經》一。

齊一軸,蕭子雲《奏表》一。

梁一軸,簡文皇帝製,《通元寺石像》文一。

唐六十四軸《明皇嘉賓敕》一,《賜李含光敕》一,《批答李 含光表》一,《批答裴耀卿等奏狀》一,《肅宗賜李含光敕》 一,蕭瑀《歲旦詩》一,褚遂良臨王羲之《黃庭經》一,《鉤摹 王羲之十七帖》一,歐陽詢簡尺一,《新序帖》一,《書度尚 庾亮帖》一,《道失詩》一,《狄仁傑謝狀》一,《李白廿日醉題 詩》一,又《送賀八歸越詩》一,胡英《樂府詩》一,李邕簡尺 二,顏真卿敘一,《祭文草》一,《干祿字》一,李陽冰篆三,李 商隱《月賦》一,張顛《草聖帖》一,《率意帖》一,《諸舍帖》一,又 王粲評詩三,《李德裕啟狀》一,白居易簡尺二,《與劉夢 得帖》一,崔驥回《求字帖》一,李揆《連句》一,《畢諴啟狀》一, 柳公權《伯氏帖》一,曹剛中《投醪帖》一,王拾遺《草書千 文》一,蕭氏《示三兒生日詩》一,史維則篆隸一,褚庭誨 法書一,《顏氏家譜》一,孫思邈《粟米帖》一,吳綵鸞《切韻》 一,貝靈該《遊天竺寺詩》一,《禪月大師手帖》一,僧亞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