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49 (1700-1725).djvu/3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二賦,又書《歸去來辭》。

《黃山谷雜帖》,書《墨竹賦》、「《此君軒詩雜詩》二卷,《雙井伏 波神祠詩》」,臨本,又書《昌黎詩》真蹟。

米元章詩卷跋《奕棋圖》貽坡老竿尺

薛道祖墨蹟,《雪項山詩帖》,《上清達年帖》,《通泉帖》,《蘭亭》 二絕,又翠微居士與《大年三帖》。

《羔羊居士書》,《飲中八仙歌》。

雜宋、元墨蹟。

蔡忠惠,元人,《跋小米書》:

米元暉手書《敘語詩》六章:

思陵御書《養生論》真蹟。

范文穆《吳中田園雜興》卷。

張祕閣即之書《老柏行》,又溫甫擘窠書。

徐內翰小楷《蓮經》。

宋、元人墨蹟。

《米、趙四帖》。

《米敷文》一紙。《趙承旨》三紙。

趙吳興書《心經》,又《法華經》四十二章,《經濟禪師塔銘》, 又《大通閣記》,草書《千文》,真書《千文》,又篆書《千文》,書《歸 去來辭》,書《洛神賦》,又《歸田賦》,書《枯樹賦》,又書《秋聲賦》, 行書二贊,二圖,及詩跋書十五詩,行書唐詩擬古五 首十絕句,畫跋,書詹舍人告,又《于歸帖》,行書諸尺牘, 與婦魏國管夫人子仲穆總管三札。

鮮于伯機書《千字文》,《遊高亭巖詩記》,又詩記真蹟,「為 子去矜書雜詩卷。」

虞《道園賜碑贊》:

虞、貫《二學士真蹟》

柯敬仲《隸古詩》十九首。

張伯雨《書諸公贈言》:

俞和「紫芝《臨樂毅論》。」

「鐵崖《湘竹》龍吟」,「老客婦謠。」

元《名人墨蹟》:

趙孟頫,鮮于樞,鄧文原,胡長孺,戴表元,巎巎,虞集,揭徯斯,顧安,吾衍,喬簣,杜本,張伯淳,李蕳,張天雨,汪澤民,泰不華,鄭元祐,周伯琦,楊維禎,倪瓚,饒介,王蒙,陸緒,雪菴,僧溥光。

《國朝名賢遺墨蹟》五卷。

自「宋文憲公濂」 至「徐中行子與」 ,共百人手蹟。

「有名《三吳楷法》」二十四冊。

宋仲溫至,「方袍大林金賓婦」 及石刻《七姬瘞誌》。

又《三吳楷法》十冊。

第一冊,國初陳文東壁沈民則、學士沈民望,大理所謂「雲閒派」 也。第二冊,徐元玉臨褚周伯器跋,錢溥原、吳原博、蔡九逵三人。第三冊,祝京兆《書賦》及古近體詩、雜詩。第四冊,黃道中,字致甫,用禿筆作楷而閒帶行法。道中即淳父姬水,晚年書益雅緻精密,其尊人五嶽公。第五冊,文待詔小楷《甲子雜槁》,蓋徵仲每新歲輒書舊詩文一冊,至老無復遺,沒後分散諸子矣。第六冊亦衡山小楷。第七冊王履吉書《拙政園賦》,第八冊文壽、承休、承彭孔嘉、許元復書,第九冊為陳道復小楷千文,陸子傳、俞仲蔚書,第十冊顧德育《牡丹賦》,周公瑕、莫雲卿、袁魯望、王舜華、張伯起書。

《三吳墨妙》上下卷。

自「沈學士度弟大理少卿粲」 至「陳方伯鎏手蹟」 ,又《三吳墨妙》另一卷。

《三吳諸名筆札》:

原博、希哲,啟南貞伯,道復、履約、履吉、祿之、孔嘉,陸子淵、顧華玉、金元玉輩。

《吳中諸帖》:

吳文定公寬、祝京兆允明、文待詔徵明、陳太學道復、王徵士寵。

《諸賢雜墨》:

李文正、張東海匏菴、石田、文祝都南濠,為《范菴藏與子》有云:「諸事便當如我死,一貧正不要人知。」

《名賢遺墨》:

自宋文憲公景濂,至「羅文恭公達夫」 ,凡三十六人。

宋太史手書《鄭濂名解》。

宋仲珩《方希直書》。

宋克書張長史筆意,又《急就章》,又《書畫帖》

沈民望書。姜堯章《續書譜》

凌中丞,「《金剛經》,《臨洛神賦》。」

姜太僕立綱書《四子全文句》讀。

《各有圖》。當是在先朝春宮進講本。

李貞伯《游滁陽山水記》,又書古選《祝希哲音釋》後 「天全翁《靈巖勝游》卷,又《聯句詩》卷詞卷。」

李文正、陸文裕墨蹟,又《文正詩翰》卷

《雜帖》。

吳文定、沈啟南、祝京兆、文待詔、王履吉。

沈石田《倣雙井書》。

「李范菴書」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