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4 (1700-1725).djvu/7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兩。隨行紙,嘉靖十六年估定,每百張價銀四錢。

《谿山餘話》:鄧肅字志宏,沙縣人,號栟櫚,有栟櫚先生 文集。栟櫚山水奇絕,今屬永安縣。志宏有文行,與朱 韋齋先生交好。一日韋齋觴客,栟櫚以冠帶寓之,醉 起,韋齋曰:「留以質紙筆。」明日如約。韋齋受筆還冠,而 以紙少留帶曰:「儻無千幅竟不還。栟櫚。為寄」一詩曰: 「歸帽納毫真得策,要牋留帶計還疏。公如買菜苦求 益,我已忘腰何用渠。閉戶羽衣聊自適,推窗柿葉對 人書。帝都聲價君知否?寄付新傳折檻朱。」前輩風流 調笑,藹藹若此。

《雲蕉館紀談》:「浣花溪自唐薛濤後,能以溪水造牋者 絕少。自明玉珍守蜀時,有郡人陸子良能之,巧過於 濤。珍於溪上建搗錦亭,置牋戶十餘家,令子良領其 事。牋有桃花、鳳彩、雲樣、錦幅等名。子良死,今不復有 矣。」

《妮古錄》:「元李氏有古紙,長二丈許,光澤細膩,相傳四 世,請趙文敏書。文敏不敢落筆,但題其尾。至文徵仲, 止押字一行耳,不知何時乃得書之。」

《洛陽縣志》:吳道行為人繩趨矩步,雖饔飧不繼,未嘗 一事干謁。嚴冬糊紙被自覆,或曰:「紙被溫歟?」曰:「紙被 那能溫,惟借其片段,便加衣服耳。」

《述古書法纂》:《好畤侯傳》謂楮為華陰。楮知白,字守元, 號好畤侯《文館書史》。

《杭州府志》:「餘杭有山,名曰由拳,旁有由拳村,出藤紙。」

紙部雜錄

《王右軍集麻紙帖》云:「下近欲麻紙適成,今付三百寫。 書竟,訪不得其入,示之。」

唐《國史》補紙,則有越之「剡藤苔牋,蜀之麻面、屑末、滑 石、金花、長麻、魚子十色牋」,揚之「六合牋,韶之竹牋,蒲 之白蒲薄重抄,臨川之滑薄。」又宋亳間有織成界道 絹素,謂之「烏絲欄」、「朱絲欄,又有繭紙。」

《翰林志》:凡賜與徵召、宣索處分曰「詔」,用白藤紙。凡道 觀薦告詞文,用青藤紙,朱字,謂之「青詞。」

凡將相告身,用金花五色綾紙。

《雲仙雜記》:「養筆以硫黃酒舒其毫;養紙以芙蓉粉借 其色;養硯以文綾蓋貴乎隔塵;養墨以豹皮襄,貴乎 遠濕。」逢溪子遵之。

以竹梢甘露和天南星漬紙一宿,裁之,刀去如飛。 治紙之昏而不染墨者,用「雨點螺」磨紙左右三千下, 其病去矣。

《清異錄》:「蔡邕非紈素不下筆書篆,老賊古姦太多,魏 晉人墨跡,類是第一等楮先生可謂自重。今人不擇 紙而書,已納敗闕。更有用故紙者,字之大厄也。 自紙行於世,簡牘之制遂絕。予曾與所親計,當取江 湖大竹,火上出汗,候色變白,磨瑩破之,闊半寸,長七 寸,厚三分,兩兩膠固,面目在外,細線為繩,三道編聯, 使卷」舒快利。每片書字一行密則倍不欲人見者。加 囊封宜號「還元竹。」終以身未至南,但成謾語。

《王氏談錄》:「公言:唐裴、鄭二家書儀皆云:凶書須好紙 繕寫,似非寧戚之義,不若以生紙書之,語言字札,質 樸為稱。」

東坡《志林》:杜幾先以此紙求予書云:「大小不得過此。」 且先於卷首自寫數字,其意不問工拙,但恐大字費 紙不能多耳。嚴子陵若見,當復有賣菜之語。無以懲 其失言,當乾沒此紙耳。

昔人以海苔為紙,今無復有。今人以竹為紙,亦古所 無有也。王逸少《竹葉帖》,長安丘氏傳寶之,今不知所 在。三十年前,見其摹本於雷壽。

川紙,取布頭機,餘經不受緯者治作之,故名「布頭牋。」 此紙冠天下,六合人亦作,終不及爾。

李獻之遺予《天台玉版》,殆過澄心堂,頃所未見。 《東坡題跋》:「成都浣花溪水,清滑異常,以漚麻楮作牋 紙,緊白可愛,數十里外便不堪造,信水之力也。」揚州 有蜀岡,岡上有大明寺井,知味者以謂與蜀水相似, 西至六合,岡盡而水發,合為大溪。溪左右居人亦造 紙,與蜀產不甚相遠。自十年以來,所產益多,工亦益 精。更「數十年,當與蜀紙相亂也。」

《石林燕語》:「唐中書制詔有四,封拜冊書用簡,以竹為 之,畫旨而施行者,曰發,曰敕,用黃麻紙;承旨而行者 曰敕,牒,用黃藤紙。赦書皆用絹黃紙,始貞觀間。或曰: 取其不蠹也,紙以麻為上,藤次之,用此為重輕之辨。」 學士制不自中書出,故獨用白麻紙而已,因謂之白 麻。今制不復以紙為辨,號為白麻者,亦池州楮紙耳。 曰「發」,曰「敕」,蓋今手詔之類。而敕牒乃尚書省牒,其紙 皆一等也。

《資暇錄》:「松花牋,代以為薛濤牋」,誤也。松花牋其來舊 矣。元和初,薛濤尚斯色,而好製小詩,惜其幅大不欲 長,乃命匠人狹小之。蜀中才子既以為便,後減諸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