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5 (1700-1725).djvu/7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建安 年,侍中鮑衡奏「公卿以下及將校子弟,並詣 博士受業。」從之。

按《後漢書獻帝本紀》,不載。 按《通志》,建安中,侍中鮑 衡奏:「按《王制》立大學小學,自王太子以下,皆教以《詩》 《書》,而升之司馬,謂之賢者,任之以官,故能致刑措之 盛,立太平之化也。今學博士並設表章,而無所教授, 兵戎未戢,人並在公,而學者少,可聽公、卿、二千石、六 百石子弟在家者,及將校子弟見為郎、舍人者,皆可 聽詣博士受業。其高才秀達,學通一藝者,常為作《品 式》。」從之。

建安二十二年,魏作「泮宮。」

按:《魏志武帝本紀》建安二十二年五月作「泮宮。」

文帝黃初五年夏四月立太學制五經課試之法置春秋榖梁博士

按《魏志文帝本紀》云云。 按《王肅傳》。《世語》曰:「從初 平之元,至建安之末,天下分崩,人懷苟且,綱紀既衰, 儒道尤甚。至黃初元年之後,新主乃復,始掃除太學 之灰炭,補舊石碑之闕壞,備博士之員錄,依漢甲乙, 以考課。由告州郡,有欲學者,皆遣詣太學。太學始開, 有弟子數百人。」

按《通志》:「魏黃初五年,立太學於洛陽,時慕學者始詣 太學為門人,滿二歲試通一經者稱弟子,不通者罷 遣。弟子滿二歲試通二經者,補文學掌故,不通者聽 隨後軰試,試通二經亦得補掌故,滿三歲試通三經 者,擢高第為太子舍人,不第者隨後軰復試,試通亦 為太子舍人。舍人滿二歲試通四經者,擢其高第為 郎中。不通者隨後軰復試,試通亦為郎中。郎中滿二 歲能通《五經》者,擢高第,隨才敘用。不通者隨後軰復 試,試通亦敘用。」

明帝太和二年詔高選博士崇尚經學

按《魏志明帝本紀》,太和二年六月「詔曰:尊儒貴學,王 教之本也。自頃儒官或非其人,將何以宣明聖道?其 高選博士才任侍中常侍者,申敕郡國貢士,以經學 為先。」 按《王肅傳》。《世語》曰:「太和、青龍中,中外多事, 人懷避就。雖性非解學,多求詣太學。太學諸生有千 數,而諸博士率皆麤疏,無以教弟子。弟子本亦避役, 竟無能習學。冬來春去,歲歲如是。又雖有精者,而臺 閣舉格太高,加不念統其大義,而問字指墨法,點注 之間,百人同試,度者未十。是以志學之士,遂復凌遲, 而末求虛浮者,各競」逐也。

《太和 年》,高柔請選博士以勸學者,帝納之。

按《魏志明帝本紀》,不載。 按《高柔傳》,明帝即位,封柔 延壽亭侯。時博士執經,柔上疏曰:「臣聞遵道重學,聖 人洪訓;褒文崇儒,帝者明義。昔漢末凌遲,禮樂崩壞, 雄戰虎爭,以戰陳為務,遂使儒林之群,幽隱而不顯。 太祖初興,愍其如此,在於撥亂之際,並使郡縣立教 學之官。高祖即位,遂闡其業,興復辟雍,州立課試,於 是」天下之士,復聞庠序之教,親俎豆之禮焉。陛下臨 政,允迪叡哲,敷弘大猷,光濟先軌,雖夏啟之承基,周 成之繼業,誠無以加也。然今博士皆經明行修,一國 清選,而使遷除,限不過長,懼非所以崇顯儒術,帥勵 怠墯也。孔子稱「舉善而教,不能則勸。」故楚禮申公,學 士銳精;漢隆卓茂,搢紳競慕。臣以為博「士者,道之淵 藪,《六藝》所宗,宜隨學行優劣,待以不次之位,敦崇道 教,以勸學者,於化為弘。」帝納之。

太和四年,詔「博士課試通經之士。」

按《魏志明帝本紀》:四年「春二月壬午,詔曰:世之質文, 隨教而變。兵亂以來,經學廢絕,後生進趣,不由典謨。 豈訓導未洽,將進用者不以德顯乎?其郎吏學通一 經,才任牧民,博士課試,擢其高第者亟用;其浮華不 務道本者,皆罷退之。」

齊王正始 年劉馥請高選博士及弟子員不從

按《魏志少帝本紀》。不載。 按《王肅傳》。正始中,有詔 議圜丘普延學士。時郎官及司徒領吏二萬餘人,雖 復分布見在京師者尚且萬人,而應書與議者略無 幾人。又是時朝堂公卿以下四百餘人,其能操筆者 未有十人,多皆相從飽食而退。

按《宋書禮志》:「正始中,劉馥上疏曰:『黃初以來,崇立太 學,二十餘年,而成者蓋寡。由博士選輕,諸生避役,高 門子弟恥非其倫,故學者雖有其名而無其實,雖設 其教而無其功。宜高選博士,取行為人表經任人師 者,掌教國子,依遵古法,使二千石以上子孫,年從十 五皆入太學,明制黜陟,陳榮辱之路』。」不從。按馥疏年月無考然

以「立學二十餘年」 之語計之,當在正始四年後也。

正始六年,頒王朗《易》于學以課試。

按:《魏志少帝本紀》:六年「十二月辛亥,詔故司徒王朗 所作《易傳》,令學者得以課試。」

景帝永安元年詔置學官立五經博士

按《吳志孫休傳》:「永安元年十二月詔曰,古者建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