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禱,雖冒禁犯罪,不顧也。惟禁其教誘之人。則自然止息。
隋梁彥光為相州刺史時人情險詖,妄起風謠。彥光 欲革其弊,用秩俸招致山東大儒,每鄉立學,非聖哲 之業不得教授。常以季月召集,親臨策試。有勤學異 等、聰明有聞者,升堂設饌,其餘並坐廊下。有好爭訟 惰業無成者,坐之庭中,設以草具。及大比,當舉行賓 貢之禮,祖送郊外,資以財物,於是人皆勸勵,風俗大 改。
唐高士廉為益州長史。蜀士俗薄,畏鬼而惡疾,父母 病危殆,不躬扶持,杖頭挂食,遙以哺之。兄弟異財,罕 通假借。士廉隨方勸誘,有不悛者,親率官吏詣門勸 諭,由是一里翕然,多為孝弟。兼命儒生講論《墳典》,勉 勵後進,教化復興。
韓愈為潮州刺史,下牒請置鄉校云:「孔子曰:『道之以 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不如以德禮為先,而輔以 政刑也。欲用德禮,未有不由學校師弟子者。此州學 廢日久,進士、明經百十年間,不聞有業成貢於王庭、 試於有司者。人吏目不識鄉飲酒之禮,耳未嘗聞《鹿 鳴》之歌,忠孝之行不勸,亦縣之恥也。夫十室之邑,必 有忠信。今此州戶萬有餘,豈無庶民者耶?刺史縣令 不躬為之師,里閭後生,無所從學爾。趙德秀才,沈雅 專靜,頗通經,有文章,能知先王之道,論說且排異端 而宗孔氏,可以為師矣。請攝海陽縣尉,為衙推官,專 勾當州學,以督生徒,興愷悌之風』。」刺史出己俸百千 以為舉本,收其贏餘,以給學生廚饌。自此潮人日趣 文學,立祠祀之,至今
常袞為福建觀察使,設立鄉校,使學者作為文章,親 加講導,與為客主均禮,觀游宴饗與焉。由是風俗一 變,歲得貢士甚盛。後袞卒,閩人以袞配享於學宮。 宋韓琦知并州,河東俗雜羌夷,用火葬。琦為買田,封 表刻石著令,使得葬於其中,人遂以焚屍為恥。
臣按:自古中國無焚屍之俗,至佛氏以夷狄入中國始有之,為人子者乃忍其親之體魄付之烈焰,不孝之罪莫大焉,琦為郡,獨能禁之。今此風猶存,民習成俗,非嚴刑痛禁之不能止,請著為令,「有犯禁者以毀傷父母律問罪,并坐其舉火之人」 ,是亦崇孝道、美風俗之一端。
陳襄為仙居令,民不知教,襄於正歲耆老來賀,作文 一篇曰:「為吾民者,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夫婦有 恩,男女有別,子弟有學,鄉閭有禮。貧窮患難親戚相 救,婚姻死喪鄰保相助。無墮農業,無作盜賊,無學賭 博,無好爭訟,無以惡陵善,無以富吞貧。行者讓路,耕 者讓畔,班白者不負戴於道路。則為禮義之俗矣。」使 門人讀於庭,且諭之曰:「吾秩滿即去,爾有子弟,亟遣 就學。」於是耆老相語,感德嘆嗟,翕然從之,學者興起 焉。
程顥為晉城令。民以事至邑者,必告之以「孝弟忠信。」 度鄉村遠近為保伍,使之力役相助,患難相恤。孤煢 殘廢者責之親黨,使無失所。行旅出其途者,疾病皆 有所養。諸鄉皆有校,暇時親召父母與之語。兒童所 讀書為正其句讀,教者不善則為「易置。」俗始甚野不 知為學,乃擇子弟之秀者聚而教之。鄉民為社會,為 立科條,旌別善惡,使有勸有恥。在縣三歲,民愛之如 父母。
臣按:程顥在晉城僅三年耳,而其德教有如此者,使之久於其任,必大有所成就。今守令以九年為滿,朝廷苟責之以成效,其間必有超出倫類而能以明道之德教為治者,治平之基端在於此。
朱熹知漳州時,以習俗未知禮,采古喪葬嫁娶之儀, 揭以示之,命父老解說,以教子弟。土俗崇信釋氏,男 女聚僧廬為傳經會,女不嫁者為庵舍以居,熹悉禁 之。
臣按:朱熹在漳州首以禮教化俗,今其所著《家禮》,我太宗皇帝已表章頒布天下,請命有司舉行,并命提學憲臣督視,有不奉行者問以違制之罪。如此,則禮教興行而異端不待禁革自然廢息。
仲寬宰劍之順昌,時閩俗生子多者至三四子則皆 不舉,為其貲產不足以贍也,若女則不待三往往溺 之,建劍尤甚。仲寬乃作《戒殺子文》,召諸鄉父老為人 信服者列坐廡下,以俸置醪醴,親酌飲之,出其文使 歸勸其鄉人無得殺子,歲月間活者以千計。轉運判 官曹輔上其事,朝廷嘉之,就改仲寬一官,仍令再任, 「復為立法,推行一路。」
臣按:溺子之俗至今浙東為甚,請自今有除為浙東守令者,考滿上課,必書云「自到任之後民並無溺子者,如有不實,坐降一級」 ,如此則民間舉子必多,戶口日增,是亦仁政之大端也。
以上《廣教化以變俗》。臣按:治者君也,所以為治者民也,推君之治而致之民者吏也。治道有二:曰政,曰教。政以法令行之也易,教以道義行之也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