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8 (1700-1725).djvu/9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撰《禮略》,《河洛交集》《風角雜書》《月令章句》,凡五十餘萬

言。太守某貺命為功曹。察孝廉,舉有道,博士徵,不詣。 然上陳時正,言經得失。又戒子孫人紀之禮。及遺令, 期死葬不設衣襟,務在節儉,甚有法度。卒終布衣。」 《後漢書周燮傳》:「燮舉孝廉、賢良方正,特徵,皆以疾辭。 延光二年,安帝以元纁羔幣聘燮及南陽、馮良二郡, 各遣丞掾致禮宗族,更勸之曰:『夫修德立行,所以為 國。自先世以來,勳寵相承,君獨何為守東岡之陂乎』? 燮曰:『吾既不能隱處巢穴,追綺季之跡,而猶顯然不 遠父母之國,斯固以滑泥揚波同其流矣。夫修道者 度其時而動,動而不時,焉得亨乎』!」因自載到潁川陽 城,遣生送敬,遂辭疾而歸。良亦載病到近縣,送禮而 還。

《黃瓊傳》:「瓊字世英,江夏安陸人,魏郡太守香之子也。」 香在《文苑傳》:「瓊初以父任為太子舍人,辭病不就,遭 父憂,服闋,五府俱辟,連年不應。永建中,公卿多薦瓊 者,於是會稽賀純、廣漢楊厚俱公車徵,瓊至綸氏,稱 疾不進,有司劾不敬,詔下縣以禮慰遣,遂不得已。先 是徵聘處士,多不稱望,李固素慕於瓊,乃以書逆遺」 之曰:「聞已度伊洛,近在萬歲亭,豈即事有漸,將順王 命乎?蓋君子謂伯夷隘,柳下惠不恭,故《傳》曰:『不夷不 惠,可否之間,蓋聖賢居身之所珍也。誠遂欲枕山棲 谷,擬跡巢、由,斯則可矣。若當輔政濟民,今其時也。自 生民以來,善政少而亂俗多,必待堯、舜之君,此為志 士,終無時矣。嘗聞語曰:『嶢嶢者易缺,皦皦者易汙。《陽 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實難副。近魯陽樊君, 被徵初至,朝廷設壇席,猶待神明。雖無大異,而言行 所守,亦無所缺,而毀謗布流,應時折減者,豈非觀聽 望深,聲名太盛乎?自頃徵聘之士,胡元安、薛孟嘗、朱 仲昭、顧季鴻等,其功業皆無所採,是故俗論皆言處 士純盜虛聲。願先生弘此遠謨,令眾人歎服,一雪此 言耳』』。」瓊至,即拜議郎。稍遷尚書僕射。

《法真傳》:真好學,博通內外圖典,為關西大儒。同郡田 羽薦真曰:「處士法真,體兼四業,學窮典奧,幽居恬泊, 樂以忘憂,將蹈老氏之高蹤,不為元纁屈也。臣願聖 朝就加袞職,必能唱清廟之歌,致來儀之鳳矣。」會順 帝西巡,羽又薦之。帝虛心欲致前後四徵,真曰:「吾既 不能遯形遠世,豈飲洗耳之水哉。」遂深自隱絕,終不 降屈。

《黃憲傳》:憲初舉孝廉,又辟公府,竟無所就,天下號曰 「徵君。」

《郎顗傳》:「顗上書薦李固曰:『處士漢中李固,年四十,通 游、夏之藝,履顏、閔之仁,潔白之節,情同皦日;忠貞之 操,好是正直,卓冠古人,當世莫及。元精所生,王之佐 臣。天之生固,必為聖漢。宜蒙特徵,以示四方。夫有出 倫之才,不應限以官次。昔顏子十八,天下歸仁;子奇 穉齒,化阿有聲。若還徵固,任以時政,伊尹、傅說,不足』」 為比,則可垂景光,致休祥矣。

《漢中士女志》:「李固徙太山太守,克寧盜賊,入為將作 大匠,多致海內名士。南陽樊英、江夏黃瓊、廣漢楊厚、 會稽賀純、光祿周舉,侍中杜喬、陳留楊倫、河南尹存、 東平王惲、陳國何臨、清河房植等,皆蒙徵聘。」

李法,字伯度,南鄭人也。桓帝時,為侍中光祿大夫,數 表「宦官太盛,椒房太重,史官記事,無實錄之才,虛相 褒述,必為後笑。」帝怒,免為庶人,恬然以咎失為己責。 久之,徵拜汝南太守,遷司隸校尉,湛然無自得之容。 《後漢書韓康傳》:「康遯入霸陵山中,博士公車連徵不 至。桓帝乃備元纁之禮,以安車聘之。使者奉詔造康」, 康不得已,乃許諾。

《申屠蟠傳》:「大將軍何進連徵不詣,進必欲致之,使蟠 同郡黃忠書勸曰:『前莫府初開,至如先生特加殊禮, 優而不名,申以手筆,設几杖之坐,經過二載。而先生 抗志彌高,所尚益固。竊論先生高節有餘,於時則未 也。今潁川荀爽載病在道,北海鄭元北面受署,彼豈 樂羈牽哉?知時不可逸豫也。昔人之隱,遭時則放聲 滅跡,巢棲茹薇;其不遇也,則裸身太笑,被髮狂歌。今 先生處平壤,游人間,吟典籍,襲衣裳,事異昔人,而欲 遠蹈其跡,不亦難乎!孔氏可師,何必首陽』。」蟠不答。中 平五年,復與爽、元及潁川韓融、陳紀等十四人並博 士徵,不至。明年,董卓廢立,蟠及爽、融、紀等復俱公車 徵,唯蟠不到。眾人咸勸之,蟠笑而不應。居無幾,爽等 為卓所脅迫,西都長安,京師擾亂。及大駕西遷,公卿 多遇兵饑,室家流散,融等僅以身脫,唯蟠處亂末,終 全高志。年七十四,終於家。

《魏志荀攸傳》:「何進秉政,徵海內名士攸等二十餘人。 攸到,拜黃門侍郎。」

《張範傳》:「範字公儀,河內修武人也。性恬靜樂道,忽於 榮利,徵命無所就。」

陳壽《益部耆舊傳》:「董扶,字茂安。少從師學,兼通數經, 善《歐陽尚書》。又事聘士楊厚,究極圖讖。遂至京師,游 覽太學,還家講授,子弟自遠而來。公車三徵,再舉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