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9 (1700-1725).djvu/10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試天曹,以先生為首。會仁廟上賓,不果用。太傅安遠 侯柳公昇,遂請公于朝,以為子師。柳公歿,子溥嗣。先 生上疏辭歸,特旨授訓導,仍館其家。蓋列侯之第有 訓導者,自先生始。無何,禮部尚書胡公薦,升廣東道」 御史,轉江西道,自冷局陟顯官,如先生者,亦前此不 多見也。

《湖廣通志》:「艾良字楚善,監利人。為人沉靜寡言,於物 無忤。時詔廷臣各舉所知,裴汝器為御史,獨薦艾,遂 拜監察御史。」

《見聞錄》:上海談侍郎,景泰丁丑登進士,觀政吏部時 鹽山王忠肅為冢宰,風岸孤峭,意輕南士,見公瞿然 曰:「南方有此人耶!」因授驗封主事。甫一年,擢員外,又 擢郎中。公性開朗,忠肅愛之。英廟每見忠肅,輒以公 隨。上問之,忠肅以公名對曰:「臣老矣,於聖諭恐有遺 忘,此郎代臣志之,且其人可信也。」上因欲大用之,忠 肅謂公「年少資淺,他日用之未晚。」久之,累官工侍。忠 肅之病也,日侍湯藥于左右,及其卒也,祀之別室。夫 忠肅薦公于上,而不欲其早用。公不早用,而不憾于 忠肅,且沒身祀之不怠。無論逢蒙之弓,即翟公客,能 無愧死!

《明代典則》:成化元年春正月,詔王竑為兵部尚書,李 秉為左都御史。先是,兵書及左都缺,給事中張寧等 欲上疏起秉為兵書,竑掌都察院,請教于內閣李賢, 且求調護。賢視疏稿哂之,謂寧曰:「薦人但當言其人 可用,若預薦某為某官,于事體得無礙乎?」寧深服之, 乃退而易疏以進。翼日,御批以竑為兵部尚書,秉為 左都御史。

孤樹褎談。楊文恪志切匡時,以經筵講學為出治之 本。疏每上,必懇極致意。嘗因地震,劾奏用事大臣,首 薦張元禎、吳寬、李東陽、王鏊、劉戩,宜備日講,讀書宜 用《大學衍義》,時論韙之。吏部尚書王恕被讒,公力言 公卿中不可無恕,所宜優禮,請黜遠讒佞,無為所惑。 楊茂元、盛應期因事獲譴,仍奏乞敘復。他所論薦,如 周瑛、周孟中、王鴻儒、王雲鳳、劉元、劉大夏、謝鐸、林俊 等,皆有時名。

《續文獻通考》:憲宗成化十九年九月,授吏部聽選舉 人陳獻章為翰林檢討。獻章,廣東新會人。巡撫廣東, 都御史朱永等薦其學行可以追匹古人,乞以禮徵 聘。吏部謂獻章乃聽選舉人,非隱士比。遂移文取至 京,欲考試職事。獻章奏言:「臣以舊疾未平,未能就試。 母年七十有九,乞放歸侍養。」上特授以翰林檢討,聽 歸。一時推尊之,目為「道學。」

世宗嘉靖二年,生員文徵明以巡撫薦,八年,儒士葉 幼學以輔臣薦,俱授待詔。

《陝西通志》:「呂潛,嘉靖丙子舉人,師事呂涇野,言動率 以涇野為法。時詔有司推擇舉人中行誼修者,特擢 以風士習。撫按交章,以潛名上,授國子學正。」

《吉安府志》:「胡行恭字民敬,泰和人。幼孤,穎敏強記。家 貧,為童子師,取資供母。晨起櫛沐,伺寢問所宜,日以 為常。母既沒,家無餘資,或竟日絕炊,手卷坐中庭,曠 然若不為意。性好讀書,貧不能購,則時時從人乞假, 手錄至數十部。殫思天人之際,究極物理之原,每有 意會,輒箋疏其義,故善。里中刑部郎周尚化周砥節」 剛廉,乃獨推重行恭。一日貽書,議及詔旨裁抑生員 可否,行恭報書至再,極陳其不可狀,且曰:「裁抑之說, 起於青衿之子請謁公事,假私蹊以備員名,此固流 弊之甚。」僕則以為周士之貴,秦士之賤,皆有由來,非 可以一一罪士也。夫欲導為射,示人操矢;欲導為御, 示人執轡。今盡以科舉而督實行,是「猶誨射而示轡, 誨御而示矢也,豈可值乎?故科舉之外,必行薦舉,則 篤行之風倡;必坐舉主,則憑私之路塞。就有憸邪之 人,懷無狀之心者,不得廁其間矣。乃欲為定額以抑 之,不亦後乎!」周得書歎服,且曰:「使薦舉法行,則首詣 公車,舍行恭其誰耶?」行恭雖伏蓬虆,不忘當時。其誨 子以實行為學,而戒務名,富貴利達,一不置諸口子 天鳳能遵其教。嘗從雩都何公、秦黃公弘綱聞陽明 先生之學,初疑信半,久之中夜體認,瞿然有悟,曰:「是 有本之學也。」乃著《自信篇》。又以理非在外,特著《理論》, 以正後儒之誤云。

《觚不觚錄》:萬曆之庚辰,南京兵部主事趙君世卿上 疏,極言時政之弊,皆刺譏江陵大怒,旬日間,吏部為 陞楚府長史。明年,南京考察,遂斥之。壬午,江陵沒。明 年,其事敗,言官乃交薦趙君為禮部郎中。

《名山藏》:「鄧元錫,字汝極,南城人。博覽經史,久之有志 為己之學。范淶為南城令,以與南昌布衣章潢、安福 舉人劉元卿並薦。萬曆初,祭酒趙用賢復以為言,徵 詣京師,辭疾不赴。當道先後薦聞,神宗以翰林待詔 徵之,有司勸駕,敦促就道,竟卒於途。」

《湖廣通志》:「傅如圭,字元鍚,時特行保舉法,撫院以如 圭應詔赴部試,授知縣。」

《山西通志》:「李初茂字芬芳,李初蓁字漪芳,俱介休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