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9 (1700-1725).djvu/7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夫樹《橘柚》者,食之則甘,嗅之則香;樹枳棘者,成而刺 人。故君子慎所樹。」

解狐薦其讎於簡主以為相。其讎以為且幸釋己也, 乃因往拜謝。狐乃引弓送而射之,曰:「夫薦汝,公也,以 汝能當之也。夫讎汝,吾私怨也,不以私怨汝之故擁 汝於吾君。」故私怨不入公門。

《韓詩外傳》:魏文侯問於解狐曰:「寡人將立西河之守, 誰可用者?」解狐對曰:「荊伯柳者賢人,殆可。」文侯將以 荊伯柳為西河守,荊伯柳問左右:「誰言我於吾君?」左 右皆曰:「解狐。」荊伯柳往見解狐而謝之曰:「子乃寬臣 之過也。言於君,謹再拜謝。」解狐曰:「言子者公也,怨子 者吾私也。公事已行,怨子如故。」張弓射之,走十步而 沒,可謂勇矣。《詩》曰:「邦之司直。」

《史記·魏世家》:魏文侯謂李克曰:「先生嘗教寡人曰:『家 貧則思良妻,國亂則思良相』。今所置非成則璜,二子 何如?」李克對曰:「臣聞之,卑不謀尊,疏不謀戚。臣在闕 門之外,不敢當命。」文侯曰:「先生臨事勿讓。」李克曰:「君 不察故也。居視其所親,富視其所與,達視其所舉,窮 視其所不為,貧視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 克哉?」文侯曰:「先生就舍,寡人之相定矣。」李克趨而出, 過翟璜之家。翟璜曰:「今者聞君召先生而卜相,果誰 為之?」李克曰:「魏成子為相矣。」翟璜忿然作色曰:「以耳 目之所睹記,臣何負於魏成子?西河之守,臣之所進 也。君內以鄴為憂,臣進西門豹;君謀欲伐中山,臣進 樂羊;中山已拔,無使守之,臣進先生;君之子無傅,臣 進屈侯鮒,臣何以負於魏成子?」李克曰:「且子之言克 於子之君者,豈將比周以求大官哉?君問而置相,非 成則璜二子何如?」克對曰:「君不察故也。居視其所親, 富視其所與,達視其所舉,窮視其所不為,貧視其所 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是以知魏成子之 為相也。且子安得與魏成子比乎?魏成子以食祿千 鍾,什九在外,什一在內,是以東得卜子夏、田子方、段 干木。此三人者,君皆師之,子之所進五人者,君皆臣 之,子惡得與魏成子比也?」翟璜逡巡再拜曰:「璜,鄙人 也,失對,願卒為弟子。」

《說苑》:田子方渡西河,造翟黃。翟黃乘軒車,載華蓋,黃 金之勒,約鎮簟席,如此者,其駟八十乘。子方望之,以 為人君也,道狹下,抵車而待之。翟黃至而睹其子方 也,下車而趨,自投下風曰「觸。」田子方曰:「子與吾嚮者 望子,疑以為人君也。子至而人臣也,將何以至此乎?」 翟黃對曰:「此皆君之所以賜臣也。」積三十歲,故至於 「此。時以閒暇,祖之曠野,正逢先生。」子方曰:「何子賜車 轝之厚也?」翟黃對曰:「昔者西河無守,臣進吳起,而西 河之外寧、鄴無,令臣進西門豹,而魏無趙患;酸棗無 令臣進北門可,而魏無齊憂;魏欲攻中山,臣進樂羊, 而中山拔;魏無使治之臣,臣進李克,而魏國大治。是 以進此五大夫者,爵祿倍,以故至於此。」子方曰:「可,子 勉之矣。魏國之相不去子而之他矣。」翟黃對曰:「君母 弟有公孫季成者,進子夏而君師之,進段干木而君 友之,進先生而君敬之。彼其所進,師也,友也,所敬者 也。臣之所進者,皆守職守祿之臣也,何以至魏國相 乎?」子方曰:「吾聞身賢者賢也,能進賢者亦賢也。子之 五舉者盡賢,子勉之」矣,子終其次也。

齊威王遊於瑤臺,成侯卿來奏事,從車羅綺甚眾。王 望之,謂左右曰:「來者何為者也?」左右曰:「成侯卿也。」王 曰:「國至貧也,何出之盛也?」左右曰:「與人者有以責之 也,受人者有以易之也,王試問其說。」成侯卿至,上謁 曰「忌也。」王不應,又曰忌也。王不應,又曰忌也。王曰:「國 至貧也,何出之盛也?」成侯卿曰:「赦其死罪,使臣得言 其說。」王曰:「諾。」對曰:「忌舉田居子為西河,而秦梁弱;忌 舉田解子為南城,而楚人抱羅綺而朝;忌舉黔涿子 為冥州,而燕人給牲,趙人給盛;忌舉田種首子為即 墨,而於齊足究;忌舉北郭刁勃子為大士,而九族益 親,民益富。舉此數良人者,王枕而臥耳,何患國之貧 哉?」

《戰國策》:淳于髡一日而見七人於宣王,王曰:「子來,寡 人聞之,千里而一士,是比肩而立;百世而一聖,若隨 踵而至也。今子一朝而見七士,則士不亦眾乎?」淳于 髡曰:「不然。夫鳥同翼者而聚居,獸同足者而俱行。今 求柴胡、桔梗於沮澤,則累世不得一焉;及之睪黍梁 父之陰,則郄車而載耳。夫物各有疇,今髡賢者之疇 也。王求士於髡,若挹水於河而取火於燧也。髡將復 見之,豈特七士也?」

蘇子謂楚王曰:「仁人之於民也,愛之以心,事之以善。 言孝子之於親也,愛之以心,事之以財;忠臣之於君 也,必進賢人以輔之。今大王之大臣父兄好傷賢以 為資,厚賦斂諸臣百姓,使王見疾於民,非忠臣也。大 臣播王之過於百姓,多賂諸侯以王之地,是故退王 之所愛,亦非忠臣也。是以國危。臣願無聽群臣之相 惡也慎。大臣父兄,用民之所善,節身之嗜慾,以與百 姓。」人臣莫難於無妒而進賢,為主死《易》。垂沙之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