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62 (1700-1725).djvu/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選舉典

 第七十八卷目錄

 科舉部雜錄

 科舉部外編

選舉典第七十八卷

科舉部雜錄

揚子儒以《發策決科》。

《舊唐書》:「今之舉人,驅馳府寺之門,出入王公之第。上 啟陳詩,惟希咳唾之澤;摩頂至足,冀荷提攜之恩。」故 俗號舉人,皆稱「覓舉。」

《通典》:或曰:「按國家甲令,凡貢舉人,本求才德,不選文 詞。故《律》曰:『諸貢舉人,非其人者徒』。注云:『謂德行乖僻 者也。居州郡則廉使升聞,在朝廷則以時黜陟,用茲 懲勸,足為致理。有司因循,不修厥職,浸以訛謬,使其 陵頹。今但修舊令,舉舊政,則人服矣,焉用改作』?」答曰: 「州郡以德行貢士,禮闈以文詞揀才,試官以帖問求 學,銓曹以書判擇吏,俱存甲令,何令宜修?且惟德無 形,惟才不器,搏之弗得,聆之弗聞,非在所知,焉能辨 用。」今禮部、吏部,一以文詞貫之,則人斯遠矣。使臣廉 舉,但得其善惡之尢者耳。每道累歲,罕獲一人。至於 循常諄諄,蚩騃愚鄙者,或身甚廉謹,政為人蔽者;或 善為姦濫,祕不彰聞者,一州數十人,「曷嘗聞焉。若銓 不委外,任不責成,不疏其源以導其流,而以文字選 士,循資授職,雖口誦律令,手操斧鉞,以臨其人,無益 也,非改之不可。」

或曰:「昔後漢貢士,諸生試經學,文吏試牋奏,則舉人 試文,乃前王典故,而子獨非於今,何也?」答曰:「漢代所 貢,乃王官耳。凡漢郡國每歲貢士,皆拜為郎,分居三 署,儲才待詔,無有常職。故初至必試其藝業而觀其 能否。至於郡國僚吏,皆府主所署,板檄召用,至而授 職,何嘗賓貢,亦不試練。其遐州陋邑,一掾一尉,或津」 官、戍吏,皆登銓上省,受試而去者,自隋而然,非舊典 也。

《續本事詩》:俗云:「槐花黃,舉子忙。」謂槐之方花,乃進士 赴舉之時。而唐詩人翁承贊詩云:「雨中妝點望中黃, 勾引蟬聲送夕陽。憶得當年隨計吏,馬蹄終日為君 忙。」乃知俗語亦有所自也。

《避暑漫抄》:「漢以孝廉取士,而袁本初、曹孟德皆舉孝 廉;唐重進士,而黃巢屢舉進士。」科目之不足據也如 此。

《貴耳集》:「儂智高發三解,不得志,遂起兵兩廣,遂有兩 解試攝官之格。」張元因殿試落第,徑往西夏,自此殿 試無黜落之士。

《文獻通考》:科舉不足以盡取人之法,然自隋唐以來, 入官皆以是為進身之階,及其人之賢否,則初不緣 此。柳子厚《送崔符序》言:「今世尚進士,放天下舉歸之, 而更其科,以為得異人乎?無也。惟其所尚,又舉而從 之。尚之以孝弟,孝弟猶是人也。尚之以經術,經術猶 是人也。」姚康《撰科第錄序》言:「以顏、孔為心者,雖日視」 淫靡,莫能遷其操;以桀、跖為行者,雖日聞仁義,莫能 治其性。若膺鄉舉里選,亦此流也。若搜材異行,亦 此流也。則何必目秀才為樸,名進士為薄耶?蓋唐人 已有此論,即坡公之意也。但變聲律為議論,變墨義 為大義,則於學者不為無補。然介甫之所謂「一道德」 者,乃是欲以其學使天下比而同之,以取科第。夫其 書縱盡善無可議,然使學者以干利之故,皓首專門, 雷同蹈襲,不得盡其博學詳說之工,而稍求深造自 得之趣,則其拘牽淺陋,去墨義無幾矣。況所著未必 盡善乎?至所謂「學術不一,十人十義」,朝廷欲有所為, 異論紛然,莫肯承聽,此則李斯所以建《焚書》之議也, 是何言歟?

《夢溪筆談》:禮部貢院,試進士日,設香案於階前,主司 與舉人對拜,此唐故事也。所坐設位供帳甚盛,有司 具茶湯飲漿,至試經生,則悉徹帳幕氈席之類,亦無 茶湯,渴則飲硯水,人人皆黔其吻非故欲困之,乃防 氈幕。及供應人私傳所試經義,蓋嘗有敗者,故事為 之防。歐文忠有詩「焚香禮進士,徹幕待經生。」以為禮 數重輕如此,其實自有謂也。

《玉海》王元之曰:「先帝舍短從長,拔十得五,在位將逾 二紀,登第亦近萬人。」

《老學庵筆記》:「本朝進士,初亦如唐制,兼采時望。真廟 時始見糊名法。」又「國初舉人對策,皆先寫策題,其後 策題濅多,舉人甚以為苦。慶曆初,賈文元奏罷之。」 《蓬窗續錄》:「曲江燕,唐初設,以慰下第舉人。其後弛廢, 有司不復飭,而進士會同年於此。開元時立為令典, 造紫雲樓於江邊,至期,上率宮嬪垂簾觀焉,命公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