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63 (1700-1725).djvu/10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元嘉二十三年九月策試國子生。

按《宋書文帝本紀》:二十三年「九月己卯,車駕幸國子 學,策試諸生,答問凡五十九人。冬十月戊子,詔曰:『庠 序興立累載,胄子隸業有成,近親策試,睹濟濟之美, 緬想洙泗,永懷在昔,諸生答問,多可採覽。教授諸官, 並宜沾賚賜帛各有差』。」

元嘉二十七年,廢國子學。

按《宋書文帝本紀》不載。 按《禮志》,二十七年廢。

武帝天監四年詔國子學生不限人數

按《梁書武帝本紀》,「天監四年春正月,置《五經》博士各 一人。」

按《隋書百官志》:「天監四年,置五經博士各一人。舊國 子學生限以貴賤,帝欲招徠後進,五館生皆引寒門 雋才,不限人數。」

天監九年三月詔「皇太子及王侯之子。年在從師者。 可令入學」十二月策試胄子。

按《梁書武帝本紀》:九年「三月己丑,駕幸國子學,親臨 講肄,賜國子祭酒以下帛各有差。乙未,詔曰:王子從 學,著自《禮經》,貴遊咸在,實維前誥,所以式廣義方,克 隆教道。今成均大啟,元良齒讓,自斯以降,並宜肄業。 皇太子及王侯之子,年在從師者,可令入學。」十二月 癸未,輿駕幸國子學,策試胄子,賜訓授之司各有差。

中大通四年設孝經國子生

按:《梁書武帝本紀》:「中大通四年三月庚午,侍中領國 子博士蕭子顯上表,置制旨《孝經》助教一人,生十人, 專通高祖所釋《孝經》義。」

大同七年制皇太子之子許同皇太子入學勿以齒胄為嫌

按《梁書。武帝本紀》,不載。 按《隋書禮儀志》:「大同七年, 皇太子表其子寧國臨城公入學,時議者以與太子 有齒胄之義,疑之。侍中尚書令臣敬容、尚書僕射臣 纘、尚書臣僧旻、臣之遴、臣筠等,以為參點並事宣尼, 回路同諮泗水,鄒魯稱盛,洙汶無譏。師道既光,得一 資敬,無虧亞貳,況于兩公,而云不可。」制曰:「可。」

北魏

太祖天興二年三月甲子增國子太學生員三千人按魏書太祖本紀云云

世祖太平真君五年詔王公卿士子息皆詣太學

按《魏書世祖本紀》:「太平真君五年二月庚戌,詔曰:『自 頃以來,軍國多事,未宣文教,非所以整齊風俗,示軌 則於天下也。今制自王公已下至於卿士,其子息皆 詣太學,其百工伎巧騶卒子息,當習其父兄所業,不 聽私立學校。違者師身死,主人門誅』。」

北齊

文宣帝天保元年八月詔國子學生依舊詮補服膺師說研習禮經

按:《北齊書文宣帝本紀》云云。

按:《隋書禮儀志》:「後齊制,學生每十日給假,皆以丙日 放之。」

孝昭帝皇建元年八月詔國子寺可備立官屬依舊置生講習經典歲時考試

按:《北齊書孝昭帝本紀》云云。

按:《隋書百官志》,後齊制官,多循後魏。國子寺,「掌訓教 胄子,領博士五人,助教十人,學生七十二人;太學博 士十人,助教二十人,太學生二百人;四門學博士二 十人,助教二十人,學生三百人。」

北周

武帝天和元年秋七月壬午詔諸胄子入學但束修于師不勞釋奠釋奠者學成之祭自今即為恆式

按:《周書武帝本紀》云云。

天和二年。秋七月甲辰。立露門學。置生七十二人 按《周書武帝本紀》云云。

文帝開皇二年十二月丙戌賜國子生明經者束帛按隋書文帝本紀云云 按禮儀志隋制國子寺學生皆以乙日試書丙日給假焉 按百官志國子寺

學生:國子一百四十人,太學、四門各三百六十人,書 四十人,算八十人。

開皇二十年,廢國子四門學。

按《隋書文帝本紀》,不載。 按《劉炫傳》,「開皇二十年,廢 國子四門及州縣學,唯置太學博士二人,學生七十 二人。炫上表言學校不宜廢,情理甚切,高祖不納。」

仁壽元年詔減國子員為七十人

按《隋書文帝本紀》,「仁壽元年六月乙丑,詔曰:『儒學之 道,訓教生人,識父子君臣之義,知尊卑長幼之序,升 之於朝,任之以職,故能贊理時務,弘益風範。朕撫臨 天下,思弘德教,延集學徒,崇建庠序,開進仕之路,佇 賢雋之人。而國學胄子,垂將千數,州縣諸生,咸亦不 少。徒有名錄,空度歲時,未有德為代範,才任國用。良 由設學之理多而未精,今宜簡省,明加獎勵』。」於是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