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徒,幾絕榮望。豈期聖聽,俯及幽潛,遂使窮途,坐階 華寵。獎以詔書而試藝,賜之科第而命官。祿不逮親, 既永乖于養志;仕非為己,當共誓于捐軀。臣無任《云 云》。
《論特奏名劄子》蘇軾
元祐三年二月二十九日,翰林學士朝奉郎知制誥 蘇軾同孫覺、孔文仲劄子奏。「臣等伏見從來天下之 患,無過官冗,人人能言其弊,而不能去其害。惟往年 韓琦、富弼等獨能裁減任子及展年磨勘。發議之初, 士大夫相顧,莫敢以身當之者,以為必致謗議,而琦 等不顧。既立成法,天下肅然,無一人非之者。何則?私」 欲不可以勝公議故也。流弊之極,至於今日。一官之 闕,率四五人守之,爭奪紛紜,廉恥道盡。中材小官,闕 遠食貧,到官之後,求取漁利,靡所不為,而民病矣。今 日之弊,譬如羸病之人,負千鈞之重,縱未能分減,豈 忍更添。臣等自入貢院,四方免解舉人投狀,稱「今來 是《龍飛榜》」,乞為敷奏,法外推恩者,不「可勝數。臣等一 切不行,兼不注有經朝省下狀,蒙送下本院,亦只是 坐條告示。近准聖旨,依逐舉體例,下第舉人各以舉 數,特奏名已約計四百五十人。今日又准尚書省劄 子,取前來聖旨,特奏名外,遞減一舉人數。若依此數, 則又添數百人,雖未知朝廷作何行遣,不當先事建 言。但恐朝命已行,即論奏不及。」臣等伏見恩榜得官 之人,布在州縣,例皆垂老,別無進望,惟務黷貨,以為 歸計。貪冒不職,十人而九。朝廷所放恩榜,幾千人矣, 何曾見一人能自奮勵,有聞於時?而殘民敗官者,不 可勝數。以此謂其無益有損,不言可知。今之議者,不 過謂即位之初,宜廣恩澤,苟以悅此僥倖無厭。數百 人者,「而不知吏部以有限之官,待無窮之吏,戶部以 有限之財,祿無用之人,而所至州縣,舉罹其害。乃即 位之初,有此過舉,謂之恩澤,非臣所識也。伏乞斷自 聖意,明敕大臣,特奏名舉人只依近日聖旨指揮,仍 詔殿試考官精加考校,量取一二十人。委有學問詞 理優長者,即許出官,其餘皆補文學長史之類,不理 選限,免使積弊之極,增重不已。臣等非不知言出怨 生,既忝近臣,理難緘默。」取《進止》。
特賜第部紀事
《摭言》劉業特賜及第,韋岫賀之曰:「三十浮名,每年皆 有;九重知己,曠代所無。」
《全唐詩話》:「『秦韜玉字仲明,京兆人。父為左軍將。韜玉 出入田令孜之門,又與劉曄、李喦士、姜垍、蔡鋌之徒 交遊中貴,各將兩軍書尺,僥求巍科,時謂對軍解頭』。 僖宗幸蜀,韜玉以工部侍郎為令孜神策判官,小歸 公主文,韜玉准敕及第,仍編入榜中。韜玉以書謝新 人,呼同年曰:『二條燭下,雖阻門闌;數仞牆邊,幸同恩』」 地。
《宋史錢若水傳》:「若水卒,子延年甫七歲,錄為太常奉 禮郎,後以獻文賜進士出身,歷太常博士,集賢校理。」 《李崇矩傳》:「有鄭伸者,客崇矩門下僅十年,性險詖無 行,崇矩待之漸薄,伸銜之,因上書告崇矩陰事。崇矩 不能自明,太祖釋不問,出為鎮國軍節度,賜同進士 出身,以為酸棗主簿,仍賜器幣、襲衣、銀帶。」
《樊知古傳》:「知古字仲師,其先京兆長安人。父潛,事李 景,任漢陽、石埭二縣,因家池州。知古嘗舉進士不第, 遂謀北歸,迺漁釣采石江上數月,乘小舟載絲繩維 南岸,疾棹抵北岸,以度江之廣狹。開寶三年,詣闕上 書,言江南可取狀,以求進用。太祖令送學士院試,賜 本科及第。」
《石林燕語》:國朝取士,猶用唐故事,禮部放榜。柳開少 學古文,有盛名,而不工為詞賦,累舉不第。開寶六年, 李文正昉知舉,被黜下第,徐士廉擊鼓自列,詔盧多 遜即講武殿覆試,於是再取宋準而下二十六人,自 是遂為故事,再試自此始。然時開復不預,多遜為言: 「開英雄之士,不工篆刻,故考較不及。」太祖即召開,大 悅,遂特賜及第。
《宋史張觀傳》:「觀字仲賓,常州毗陵人。在江南登進士 第,歸宋,為彭原主簿。太平興國初,移興元府掾,復舉 進士不第,調雞澤主簿。再求試,特授忠武掌書記,就 改觀察判官。上請復刺史,及不遣武德卒詣外州偵 事,頗稱旨,召拜監察御史,充桂陽監使,獻所業文,賜 進士及第。」
《樂黃目傳》:「黃目,撫州宜黃人。世仕江左李氏。父史,字 子正。齊王景達鎮臨川,召奏牋,授祕書郎。入朝為平 原主簿。太平興國五年,與顏明遠、劉昌言、張觀並以 見任官舉進士。太宗惜科第不與,但授諸道掌書記。 史得佐武成軍,既而復賜及第。」
《梁顥傳》:「顥字太素,鄆州須城人。初舉進士不中第,留 闕下,獻疏不報。雍熙二年,復舉進士,廷試方禹中獻 賦。太宗召升殿,詢其門第,賜甲科,解褐大名府觀察 推官。」
《王化基傳》:「化基子舉元,以上文章,賜進士出身,知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