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64 (1700-1725).djvu/7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宋史張去華傳》:「去華幼勵學,敏于屬辭,以蔭補」太廟 齋郎。周世宗平淮南,去華時年十八,慨然歎曰:「兵戰 未息,民事不修,非馭國持久之術。」因著《南征賦》《治民 論》獻于行在。召試,授御史臺主簿。屬三院議事,不得 預坐,謂所親曰:「簿領之職,非壯夫所為。」即棄官歸鄭 州,杜門不出者三載。建隆初,始攜文游京師,大為李 昉所稱。明年,舉進士甲科,即拜祕書郎、直史館。以歲 滿不遷,上章自訴,因言「制誥張澹、盧多遜、殿中侍御 史蘇頌文學膚淺,願得校其優劣。」太祖立召澹輩與 去華臨軒策試,命陶穀等考之。澹以所對不應問,降 秩。即擢去華為右補闕,賜襲衣、銀帶、鞍勒馬。朝議薄 其躁進,以是不遷秩者十六年。

《楊徽之傳》:「楊澈字宴如,徽之宗人也。建隆初,舉進士。 時竇儀典貢部,謂澈文詞敏速,可當書檄之任。調補 河內主簿,再遷青州司戶參軍。知州張全操多不法, 澈鞫獄平允,無所阿畏。太祖知其名,召試禁中,改著 作佐郎。」

《楊礪傳》:「建隆中,舉進士甲科。父喪,絕水漿數日。服除, 以祿不足養母,閑居無仕進意。鄉舊移書敦諭,礪乃 赴官。解褐鳳州團練推官,歲餘,又以母疾棄官。開寶 九年,詣闕獻書,詔試學士院,授隴州防禦推官。」 《張澹傳》:「澹為祠部郎中,會祕書郎張去華上書自薦 有文藝,願與澹及祠部員外郎知制誥盧多遜、殿中 侍御」史師頌並試,覈定優劣,太祖令並試于講武殿。 澹所對不應策問,責授左司員外郎。

《周渭傳》:「渭字得臣,昭州恭城人。幼孤,養于諸父,力學 工為詩。劉鋹據五嶺昭州皆其地也,政繁賦重,民不 聊生。渭率鄉人六百踰嶺,將避地零陵。未至,賊起,斷 道絕糧,復還恭城,則廬舍煨燼。遂奔道州,為盜所襲。 渭脫身北上。建隆初,至京師,為薛居正所禮,上書言 事務。召試,賜同進士出身。」

《揮麈前錄》:《明清五世祖拾遺》:「開寶八年,以近臣薦,自 布衣召對,講《易》于崇政殿,然後命官。崇政殿說書之 名肇建于此,行事具載《三朝國史》。」

《談錄》:士大夫不可爭名競進,致有其缺行,玷平生之 蹤跡。昔張去華當太祖朝乞試,有數知己皆館閣名 臣,保舉之。太祖怒而問曰:「汝有多少文章,得如陶穀?」 曰:「不如敢與竇儀比試。」曰:「不敢,汝與張澹比試。」遂遲 遲不對。遂令張澹比試,試畢考校所試優於張澹,然 澹是季父。自此去華一生不得入館閣,蓋由是耳。 《宋史賈黃中傳》:「黃中知昇州,丁父憂,起復視事。五年, 召歸闕,有薦黃中文學高第,召試中書,拜駕部員外 郎、知制誥」

《李沆傳》:沆轉著作郎,相府召試,約束邊將詔書,既奏 御,太宗甚悅,命直史館。雍熙三年,右拾遺王化基上 書自薦,太宗謂宰相曰:「李沆、宋湜,皆嘉士也。」即命中 書,并化基召試,並除右補闕知制誥。沆位最下,特升 于上,各賜錢百萬。又以沆素貧,多負人錢,別賜三十 萬償之。

《謝泌傳》:「泌少好學,有志操。賈黃中知宣州,一見奇之。 太平興國五年進士,解褐大理評事,知清川縣,徙彰 明,遷著作佐郎。端拱初,為殿中丞。獻所著文十篇,《古 今類要》三十卷。召試中書,以直史館賜緋。」

《王旦傳》:「旦父祐,事太祖、太宗為名臣。旦幼沈默好學 有文。太平興國五年進士及第,累遷殿中丞、通判鄭 州,徙濠州。淳化初,王禹偁薦其才,任轉運使,驛召至 京。旦不樂吏職,獻文召試,命直史館。二年,拜右正言、 知制誥。初,祐以宿名久掌書命,旦不十年繼其任,時 論美之。」

《王禹偁傳》:「太平興國八年,擢進士,授城武主簿,徙長 洲縣,就改大理評事。端拱初,太宗聞其名,召試,擢右 拾遺,直史館,賜緋。故事,賜緋者給塗金銀帶,上特命 以文犀帶寵之。」

《鄭文寶傳》:「文寶字仲賢,右千牛衛大將軍彥華之子。 彥華初事李煜,文寶以廕授奉禮郎,掌煜子清源公 仲寓書籍,遷校書郎。入宋,煜以環衛奉朝請,文寶欲 一見,慮衛者難之,乃被蓑荷笠以漁者見,陳聖主寬 宥之意,宜謹節奉上,勿為他慮。煜忠之。後補廣文館 生,深為李昉所知。太平興國八年,登進士第,除修武」 主簿,遷大理評事、知梓州錄事參軍事。州將表薦,轉 光祿寺丞,留一歲,代歸,獻所著文,召試翰林,改著作 佐郎、通判潁州。

《趙安仁傳》:「雍熙二年,登進士第,歷大理評事,光祿寺 丞,召試翰林,以著作佐郎直集賢院,賜緋。」

《李若拙傳》:「雍熙三年,假祕書監使交州。使還,上謂其 不辱命,遷起居舍人,充鹽鐵判官,歷知涇州。至道二 年,黎桓復侵南鄙,又詔若拙充使。至則桓復稟命使 還。真宗嗣位,召見慰問,進秩金部郎中。召試學士院, 改兵部郎中,充史館修撰。」

《王化基傳》:化基知嵐州,改淮南節度判官,入為著作 郎,遷右拾遺,抗疏自薦。太宗覽奏曰:「化基自結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