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64 (1700-1725).djvu/7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亢同姓耳。士遜既不能與直,亢亦不自言。趙元昊叛, 亢獻《兵說》十篇。召試祕閣,授潁州團練推官。

《彭乘傳》:「乘少以好學稱州里,進士及第,奏乞侍養久 之,有薦其文行者,召試為館閣校勘,固辭還家,後除 鳳州團練推官。」

《張知白傳》:「知白字用晦,滄州清池人。幼篤學,中進士 第,累遷河陽節度使判官。咸平,奏疏言當今要務,真 宗異之,召試舍人院,權右正言。獻《鳳扆箴》,出知劍州。 逾年,召試中書,加直史館,面賜五品服,判三司開拆 司。」

《青箱雜記》:夏公雖舉進士,本無科名,以父歿王事,授 潤州丹陽簿,即上書乞應制舉,其略曰:邊障多故,羽 書旁午,而先臣供傳遞之職,立矢石之地,忘家殉國, 失身行陣。陛下哀臣孤幼,任之州縣,唯陛下辨而明 之。若陛下以枕石漱流為達,則臣世居市井;若陛下 以金牓丹桂為才,則臣未忝科第;若陛下以鳩杖鮐 背為德,則臣始踰弱冠;若陛下以荷戈控弦為勇,則 臣生本綿弱。若陛下令臣待詔公車,條問急政,對揚 紫宸,指陳時事,猶可與漢、唐諸儒、方轡並驅而較其 先後矣。」真廟再三賞激,召赴中書。試論六首:一曰《定 四時別九州聖功孰大論》;二曰《考定明堂制度論》;三 曰《光武二十八將功業先後論》;四曰「《九功九法為國 何先論》五曰:《舜無為,禹勤事功業孰優論》六曰:《曾參 何以不列四科論》。是歲,遂中制科。

盛文肅公正剛塞,絕無它腸,而性微狷急。時為內相, 孫抃方召議館職,以文投之。文肅大怒曰:「投贄盡皆 邪道,非公朝所尚。」呵責再三,孫惶恐失措而退。比試 學士院,孫夙夕憂其擯落,文肅乃題所試卷為三等 上,其公正如此。

《石林燕語》:寇萊公初入相,王沂公時登第,後為濟州 通判,滿歲當召試館職,萊公猶未識之,以問楊文公 曰:「王君何如人?」文公曰:「與之亦無素,但見其兩賦,志 業實宏遠。」因為萊公誦之,不遺一字。萊公大驚曰:「有 此人乎!」即召之。故事,館職皆試于學士院或舍人院, 是歲沂公特試于中書。

《燕翼貽謀錄》:「國朝自真宗時,法令寖寬,臣僚或以恩 澤及所轉官為子孫,乞賜科名,則召試而授之。」 《宋史唐肅傳》:「肅子詢以太常博士知歸州,用翰林學 士吳育薦,為御史,未至,喪母。服除,育方參政事。宰相 賈昌朝與詢有親嫌,育數與昌朝言,詢用故事當罷 御史。昌朝欲留詢,不得已以知廬州。凡官外徙者,皆 放朝」辭,而詢獨不用。比入見,中丞張方平,乃奏留詢, 育爭不能得,詢由是怨育而附昌朝。昌朝雅不善育, 詢希其旨上奏曰:「賢良方正、直言極諫、茂才異等科, 漢、唐皆不常置。若天見災異,政有闕失,則詔在位薦 之,不可與進士同時設科。若因災異,非時舉擢,宜如 漢故事,親策當世要務,罷祕閣之試。」育亦奏言:「三代 以來,取士之盛,莫如漢、唐。漢詔舉賢良文學直言極 諫之士,非有災異而舉。唐制科之盛,固不專于災異 也。況災異之出,或彌年所無,則此舉奚設;或頻歲而 有,則于事太煩。今禮部進士,數年一舉,因以制科隨 之,則事與時宜又從而更張之,使遺材絕望,非所以 廣賢路也。」仁宗是育言,詔禮部:「自今制科隨進士貢 舉,其著為令。」時育由制科進,帝以為得人,故詢力肆 排詆,意在育不在制科也。

《李迪傳》:「及之字公達,亦迪弟之子。由廕登第,歷知信 州,入判刑部。嘗撰次唐史有益治體者,為《君臣龜鑑》 八十卷。王堯臣上其書,併表其學行。韓琦亦以館職 薦之,召試,除直祕閣。」

《楊偕傳》:「偕為漢州軍事判官,數上書論時政,又上所 著文論。召試學士院,不中,改永興軍節度推官。又上 書論陝西邊事。復召試,不赴,即遷祕書省著作佐郎。」 《郭稹傳》:「稹字仲微,開封祥符人。世寓鄭州,舉進士,中 甲科,為河南縣主簿,除國子監直講。議者以其資淺, 罷還河南。時孫奭、馮元判監事,因奏稹學問通博,他」 選莫能及得,留居二歲。陳堯咨知大名,辟簽書府判 官事,改大理寺丞。奭等復薦為直講。奭出知兗州,又 薦稹與賈昌朝赴中書試講說,而稹固辭。召試學士 院,為集賢校理。

《趙振傳》:「振子珣,工騎射。年十六,仁宗召試便殿,授三 班借職。景祐中,有言珣藝益進,且習書史。復召見閱 武伎,又試策略于中書,條對數千言。自殿直進閤門 祗候。未幾,除濠州兵馬都監。」

《尹洙傳》:「洙字師魯,河南人。少與兄源俱以儒學知名。 舉進士,調正平縣主簿,歷河南府戶曹參軍,安國軍 節度推官,知光澤縣。舉書判拔萃,改山南東道節度 掌書記,知伊陽縣,有能名。用大臣薦,召試為館閣校 勘。」

《掌禹錫傳》:「禹錫提點河東刑獄,杜衍薦,召試為集賢 校理。」

《仲容傳》:「容字儀父,舉進士甲科,除大理評事,知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