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賢也。
《為懇乞聖斷亟正先賢廕襲以懲姦倖以明公道疏》劉光國
臣等近見江西巡撫御史燕如宦具呈《都察院,為儒 臣冒襲搆爭,乞賜勘究》,以正恩典、以杜僥倖事:先該 吏科給事中李盛春題前事,禮部移咨都察院,轉行 江西撫按衙門查勘。據今御史燕如宦看得,曾嵩仍 不願北徙,欲讓弟曾袞,斷以立嫡之義,要將曾嵩長 子曾樞起送襲職等因。臣等查得本年五月內,有山 東兗州府嘉祥縣已故翰林院博士曾質粹孫曾繼 祖,奏為姦謀朦越冒襲,懇乞天恩洞察,行文查勘,以 歸正廕事,奉聖旨:「禮部知道。」及繼祖亦各遞揭到臣, 大略謂伊祖曾質粹,於嘉靖五年間,自江西徙家山 東,依奉曾參祠墓,向以衣巾奉祀。至嘉靖十八年,蒙 世宗皇帝特恩,比照顏、孟二氏例,授翰林院五經博 士世襲。至嘉靖三十九年,質粹病故,繼祖承重接喪 丁憂,兼以家道窮迫,遷延未得請襲。間被今襲博士 曾袞誣奏,自稱係曾參嫡支,朦朧襲職,以是不甘,哀 鳴求辨。臣等竊惟表章先賢帝王盛節,自曾子之後 千百餘年,子孫混跡草野,無以自見。一旦求其人命 之官,以主祀事,右文「教於一時,慰賢靈於千古,聖朝 重道崇儒之意,超越百代,其典誠至重,而其恩亦至 渥矣。」乃今使敦誼首事之人,既蒙恩而中絕,夤緣姦 巧之徒,得攘竊而行私,有乖公道,亦負國恩,豈不為 《聖典》之累哉?臣謹察之輿論,檢之卷牒,其事之始終, 歷歷可指,請得而質之。伏聞嘉靖十二年間,該掌詹 事府吏部左侍郎顧鼎臣奏奉世宗皇帝聖旨,以曾 子孔門大賢,不可無後,遍求天下,以繼宗祧。當時止 以得人為幸,固無擇於所謂嫡與支也。彼時江西提 學副使徐階面審曾嵩、曾袞,俱稱生長南方,不願北 徙。載在江西布政司回咨咨呈司府查得,惟曾質粹 欣然請行,乃得結勘起送到都,以衣巾奉「祀數年,始 得蒙恩授以世官。是曾子千數百年以來,無後而有 後,自質粹始也。曾子之後千數百年以來,無官而有 官,亦自質粹始也。」承祧已定,事奚可疑?嘉靖三十九 年,質粹病故未襲,袞以應貢到京,見有可乘之機,遂 動魚稅之念,具本奏下禮部,先被參格不行。後歷教 官,陞攸縣,以贓敗官,遂挾「囊金,大肆營求,欲為子孫 立千百世之基,輒得朦朧替襲前職,此於事體人情, 其果順耶否耶?」夫當禮部訪求之時,事固未定,袞懷 觀望,不欲應其求矣。衣巾奉祀之時,袞薄之不為,羨 心亦不萌矣。質粹未死之先,時無可乘之隙,袞又不 與爭矣。及乎世官既得,質粹已死,欺繼祖之孤弱,攘 其臂而奪之,其於天理人心,又果安耶、否耶?夫以曾 子距今世代闊絕,中間統系既已不明,宗派亦恐難 據,其為嫡也、支也,蓋不可憑矣。即如譜系果明、曾袞 果嫡,則當追念遠祖先質粹而來可也。乃云「不願北 徙兄弟」一詞,是忘本始矣。況幸遇我世宗皇帝,舉千 百年之曠典,為人後者所深願而不可必得者也。尚 恐不副其望,招之猶不來,是忽君恩矣。袞之設心如 此,即使其為真嫡也,而義亦非嫡矣。前此則憚遷,今 日則爭襲。袞非欲為曾子後也,為世官也,是使曾質 粹,數十年勤勞,祇為曾袞漁人之利;聖朝千百年盛 典,祇為曾袞壟斷之謀,其薄惡之行,鑽刺之神,人人 知之,無不唾且恨者。儒臣亦榮「矣,世官亦重矣,可使 斯人竊而有耶?賢哲之後,既欲崇德,亦以象賢。袞以 行險僥倖之徒,是可以奉明德、守宗祀耶?」又查得給 事中李盛春原論袞不可襲爵五議,乞行勘究改正, 仍歸曾質粹之後。及查《禮部移都察院咨》,止云:轉行 撫按衙門查審曾嵩,如有子孫,明白開報,合與世襲。 若果嵩後無人,方許曾袞承襲。夫止言曾嵩、曾袞子 嗣之有無,而不言曾繼祖、曾袞爭襲之是非。是以御 史燕如宦止於據咨回覆,不為併勘,與原題之意迥 不相同。此固臣等之所未解也。咨文又云:「質粹以昔 年族眾推往山東追訪墳廟,襲職一代以後,仍歸嵩、 袞嫡派,子孫見有《私約》可證。」則質粹以別枝受廕,原 為酬勞,似又不通之甚者。夫質粹之始棄家而東也, 能逆知恩廕之可必得乎?假如聖朝無此特恩,質粹 終身不得,果誰為之償其勞乎?且聖朝之有是命,為 其為曾參之後,非為質粹之勞也。袞欲質粹任其勞, 己則享其逸,且以明聖褒賢之典為一己酬勞之具, 是謂有君親之念者乎?質粹親受世宗之命,云「仍與 世襲。世襲者,與質粹之子孫也。不以成命為可遵,而 以私約為可據,不責之大義而曲徇其私情,此又臣 等之所大惑也。即如私約可信,亦必兩詞具案,然後 可耳。乃止取江西結勘,而山東竟無隻字,其故何耶? 參詳始末,通屬悖謬。袞之夤緣捏侮,益可見矣。」臣等 愚昧,切以質粹未膺「爵之先,豈惟嵩、袞得與,凡為曾 氏之裔者,皆可得也。質粹既膺爵之後,受之朝廷,傳 之後裔,質粹之所有,嵩、袞惡得而奪之?此理甚明,不 待智者而後知也。」徒取諸此以與彼,抑何心哉?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