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69 (1700-1725).djvu/3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師古曰:「造,成也。言有成命於上也。」

《三、簪裊》

師古曰:「以組帶馬曰《裊簪》。裊者,言飾此馬也。」

四、《不更》。

師古曰:「言不豫更卒之事也。」

五大夫。

師古曰:「列位從大夫。」

六官大夫,《七公大夫》。

師古曰:「加官公者,示稍尊也。」

八《公乘》:

師古曰:「言其得乘公家之車也。」

九五「大夫。」

師古曰:「大夫之尊也。」

十、左庶長,十一右庶長。

師古曰:「庶長言為眾列之長也。」

《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

師古曰:「更言主領更卒,部其役使也。」

《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

師古曰:「言皆主上造之士也。」

十七、《駟車》庶長

師古曰:「言乘駟馬之車而為眾長也。」

十八、《大庶長》

師古曰:「又更尊也。」

十九、《關內侯》

師古曰:「言有侯號而居京畿,無國邑。」

二十、《徹侯》

師古曰:「言其爵位上通於天子。」

皆秦制,以賞功勞。徹侯金印紫綬。避武帝諱,曰「通侯」, 或曰「列侯。」改所食國令、長名相。又有家丞、門大夫、庶 子。

諸侯王高帝初置。

師古曰:「蔡邕云:漢制,皇子封為王,其實諸侯也。周末諸侯或稱王,而漢天子自以皇帝為稱,故以王號加之,總名諸侯王也。」

金璽盭綬。

晉灼曰:「盭,草名也,出瑯琊平昌縣。似艾,可染綠,因以為綬名也。」 師古曰:「璽之言信也。古者印璽通名,今則尊卑有別。」 《漢舊儀》云:「諸侯王黃金璽,橐佗鈕,文曰璽。謂刻云某王之璽。」

掌治其國,有太傅輔王,內史治國民,中尉掌武職,丞 相統眾官,群卿、大夫、都官如漢朝。景帝中五年,令諸 侯王不得復治國,天子為置吏,改丞相曰「相。」省御史 大夫、廷尉、少府、宗正、博士、官大夫、謁者郎諸官長丞, 皆損其員。武帝改漢內史為京兆尹,中尉為執金吾, 郎中令為光祿勳,故王國如故。損其郎中令,秩千石; 改太僕曰「僕」,秩亦千石。成帝綏和元年,省內史更、令、 相,治民如郡太守,中尉如郡都尉。

監御史,秦官,掌監郡。漢省丞相,遣史分刺州,不常置。 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詔條察州。

師古曰:「《漢官典職儀》云:『刺史班宣,周行郡國,省察治狀,黜陟能否,斷治冤獄,以六條問事,非條所問即不省。一條強宗豪右,田宅踰制,以強陵弱,以眾暴寡。二條二千石不奉詔書,遵承典制,倍公向私,旁詔守利,侵漁百姓,聚斂為姦。三條二千石不恤疑獄,風厲殺人,怒則任刑,喜則淫賞,煩擾刻暴,剝截黎元,為百姓所疾,山崩石裂,訞祥訛言』。」 《四條》,「二千石選署不平,苟阿所愛,蔽賢寵頑。」 《五條》,「二千石子弟恃怙榮埶,請託所監。」 《六條》,「二千石違公下比,阿附豪強,通行賄賂,割損正令也。」

秩六百石,員十三人。成帝綏和元年更名牧,秩二千 石。哀帝建平二年復為刺史,元壽二年復為牧。 郡守,秦官,掌治其郡,秩二千石,有丞。邊郡又有長史, 掌兵馬。秩皆六百石。景帝中二年更名太守。

都尉,秦官,掌佐守,典武職甲卒,秩比二千石。有丞,秩 皆六百石。景帝中二年更名都尉。

關都尉,秦官。農都尉、屬國都尉,皆武帝初置。

縣令、長皆秦官,掌治其縣。萬戶以上為令,秩千石至 六百石;減萬戶為長,秩五百石至三百石。皆有丞、尉, 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為長吏。

師古曰:「吏,理也,主理其縣內也。」

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史之秩。

師古曰:「《漢官名秩簿》云:斗食月俸十一斛,佐史月俸八斛也。」 一說,斗食者,歲俸不滿百石,計日而食一斗二升,故云斗食也。

是為少吏。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長。十亭一鄉,鄉有三 老、有秩、嗇夫、游徼。三老掌教化,嗇夫職聽訟,收賦稅, 游徼徼循禁賊盜。縣大率方百里,其民稠則減,稀則 矌,鄉、亭亦如之,皆秦制也。列侯所食縣曰「國」,皇太后、 皇后、公主所食曰「邑」,有蠻裔曰「道。」凡縣、道國、邑千五 百八十七,鄉六千六百二十二,亭二萬九千六百三 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