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71 (1700-1725).djvu/12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布政使司參政   都轉運鹽使司運使:「舊有苑馬寺卿,後裁。」

正四品

都察院左、右僉都御史。

通政使司左右通政,滿洲初係三品,順治十六年,改為正四品。

大理寺左、右少卿,滿洲初係三品。順治十六年,改為四品。康熙六年,復為三品。九年,定為正四品。

詹事府少詹事   ,太常寺少卿

提督、四譯館少卿  、太僕寺少卿

鴻臚寺卿,滿洲初係三品。順治十六年,改為正四品。

督捕左右理事官,滿洲初係三品。順治十六年,改為四品。康熙六年,復為三品。九年,定為正四品。

順天、奉天二府府丞 ,按察使司副使

各府知府

從四品

國子監祭酒,滿洲初係三品。順治十六年改為從四品,兼太常寺少卿銜。後停兼銜。

布政使司參議   ,都轉運鹽使司同知,正五品。

左右春坊左右庶子

宗人府理事官,初定三品,後改為四品。康熙二十二年,改為正五品。

通政使司左右參議:滿洲初係四品,順治十六年,改為正五品。

大理寺:左、右寺丞  、光祿寺少卿、滿洲、漢軍,初係四品,順治十六年,改為正五品。

各部院郎中,滿洲初係三品。順治十六年,改為五品。十八年,改為四品。康熙六年,復為三品。九年,定為正五品。

順天、奉天二府治中 ,欽天監監正,「滿洲初係四品。康熙六年改為三品,九年定為正五品。」 太醫院院使    ,按察使司僉事。

各府同知

舊有尚寶司,卿,後裁。

從五品

內閣侍讀學士,初係三品,後改為從五品,兼太常寺卿銜。尋停兼銜。

翰林院侍讀學士  、侍講學士

左右春坊左右諭德 ,司經局洗馬

宗人府副理官,初係從四品。康熙二十二年,改為從五品。

鴻臚寺少卿    、各部院員外郎,滿洲初係四品。順治十六年,改為五品。康熙六年,復為四品。九年,定為從五品。

都轉運鹽使司副使 ,鹽課提舉司提舉,各州知州。

舊有尚寶司少卿、市舶提舉司提舉,後裁正六品。

翰林院侍讀    、侍講。

內閣侍讀,初係四品。後改為正六品。兼太常寺少卿、光祿寺少卿銜。尋停兼銜。

左右春坊左右中允

國子監司業。滿司業,順治十六年兼太常寺寺丞銜。後停兼銜

各部院衙門主事,滿洲,初係四品。順治十六年,改為六品。康熙六年,改為五品。九年,定為正六品。

宗人府經歷。初係四品,後改五品。康熙二十二年,改為正六品。

都察院經歷    、都事。

理藩院院判    、大理寺左右寺正,滿洲、漢軍,初係四品。順治十六年,改為六品。康熙六年,改為五品。九年,定為正六品。

太常寺寺丞    ,欽天監監副,滿洲初係五品。康熙六年改為四品。九年,定為正六品。春、夏、中、秋、冬五官正。

太醫院院判    。「京府通判。」

京縣知縣     ,兵馬司指揮。

神樂觀提點

各部院衙門六品筆帖式:

六品朝鮮通事   、「王府包衣大」

阿敦大      ,布大,《衣大》。

各府通判     、都司經歷。

斷事       。僧錄司左右善世。道錄司左右正一

舊有太僕寺寺丞,尚寶司司丞,後裁。

從六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