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71 (1700-1725).djvu/8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鹽運司。至正二年十一月,中書省奉旨講究鹽法,奏 准「於杭州、嘉興、紹興、溫台四處,各置檢校批驗所,直 隸運司,專掌批驗鹽商引目,均平袋法稱盤等事。每 所置檢校批驗官一員,從六品;相副官一員,正七品。」 漕運司,至元二年五月,京畿都漕運司添設提調官、 運副、運判各一員。九年,添設「海道巡防官」,給降正七 品印信,掌統領軍人水手,防護糧船。巡防官二員,相 副官二員。

防禦海道運糧萬戶府。至正十五年七月,陞台州海 道巡防千戶所為「防禦海道運糧萬戶府。」九月,置分 府於平江。

添設兵馬司。至正十年十月,中書省奏:「東南千里外 妖氣見,合立兵馬司四處,掌防禦之職。」遂置大名兵 馬司、東平兵馬司、濟南兵馬司、徐州兵馬司。每司置 都指揮、指揮各二員,副指揮各四員,經歷、知事、提控 案牘各一員,譯史各二人,司吏各十二人,奏差各八 人,貼書各二十四人,忽剌罕赤各三十人,司獄各一 員,獄丞各一員。十一年,罷沂州,分元帥府,改立兵馬 指揮使司。十五年十月,濟寧兵馬司添設副指揮一 員。

各處寶泉提舉司。十一年十月,置寶泉提舉司於河 南行省及濟南、冀寧等處,凡九所。江浙、江西、湖廣行 省各一所。十二年三月,置銅冶場於饒州路德興縣, 信州路鉛山州、韶州岑水,凡三處。每所置提領一員, 正八品;大使一員,從八品;副使一員,正九品。流官內 銓注。直隸寶泉提舉司,掌浸銅事。

湖南道宣慰使司都元帥府。至元元年六月奏准「湖 南道宣慰使司兼都元帥府,總領所轄路分鎮守萬 戶軍馬。」

邦牙等處宣慰使司都元帥府,至元四年十二月置。 先是,以緬地處雲南極邊,就立其酋長為帥,三年一 貢方物。至是來貢,故改立官府以獎異之。

永昌等處宣慰使司都元帥府。至正三年七月,中書 省奏:「闊端阿哈所分地方,接連西番,自脫脫木兒既 沒之後,無人承嗣。達達人口頭疋時被西番劫奪殺 傷,深為未便。」遂定置永昌等處宣慰使司都元帥府 以治之。置宣慰使三員、同知二員、副使二員。首領官: 經歷、知事、照磨各一員,令史十人,蒙古譯史四人,知 印二人,怯里馬赤一人,奏差八人,典吏二人。

山東東西道宣慰使司都元帥府,至正六年十二月 改立,掌開設屯田、屯駐軍馬之事。

荊湖北道宣慰使司都元帥府。至正十一年十一月 奏准「荊湖北道宣慰使司兼都元帥府。」

浙東宣慰司。至正十二年正月,添設宣慰使一員,同 知一員,都事二員。

淮東等處宣慰使司都元帥府,至正十五年二月置, 統率濠泗義兵萬戶府並洪澤等處義兵,招誘富民, 出丁壯五千名者為萬戶,五百名者為千戶,一百名 者為百戶,降宣敕牌面與之,命置司於泗州天長縣。 興元等處宣慰使司都元帥府,至正十五年十二月 置。

江州等處宣慰使司都元帥府。至正十六年九月,奏 准宣慰使都元帥廷授佐貳僚屬,命江西行省平章 政事道童火伱赤承制署之。 河南宣慰司。至正十九年十月,罷洛陽招討軍民萬 戶府,置宣慰司,以張俊為宣慰使。

東路都蒙古軍都元帥府。至正八年正月置。

分元帥府。至正八年十一月,以福建盜起,詔汀、漳二 州立分元帥府,以討捕之。十二月,命買列的開分元 帥府於沂州,以鎮禦東海群盜。十一年正月,湖南寶 慶路置分元帥府,又置寶武分元帥府。三月,置山東 分元帥府於登州,提調登、萊、寧海三州三十六處海 口事。十二年二月,置安東、安豐二處分元帥府、 水軍元帥府。至正二十六年二月,置河淮水軍元帥 府於孟津縣。

紹熙軍民宣撫司。至元四年,因監察御史言:「四川在 宋時有紹熙一府,統六州、二十縣、一百五十二鎮。近 年雍梁淮甸人民,見彼中田疇廣闊,開墾成業者,凡 二十餘萬戶。」省、部議定,遂奏准置紹熙等處軍民宣 撫司。正官六員,宣撫使、同知、副使各二員,首領官二 員,經歷、知事、提控案牘各一員,司獄一員,蒙古、儒學 教授各一員,令史八人,譯「史、知印怯里馬赤各一人, 奏差四人。所隸資、普、昌、隆下州四處,盤石、內江、安岳、 昌元、貴平下縣五處,巡檢司一十三處,各設官如制。」 又置都總使司,命御史大夫脫脫兼都總使,治書侍 御史吉當普為副都總使。至元六年十一月,中書又 因臺臣言裁減冗官事,遂罷紹熙軍民宣撫司、 永順宣撫司。至正十一年四月。改陞永順安撫司為 宣撫司。

平緬宣撫司。至正十五年八月,以雲南死可伐等降, 令其子莽三入貢方物,乃置平緬宣撫司以羈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