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72 (1700-1725).djvu/11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銓衡典

 第七十卷目錄

 官制部雜錄

銓衡典第七十卷

官制部雜錄

《禮記·曲禮》:「天子建天官,先六大,曰大宰、大宗、大史、大 祝、大士、大卜、典,司六典。」此六者,《天官》之屬也。以其 所掌重於他職,故曰「先。」

天子之五官,曰「司徒、司馬、司空、司士、司寇,典司五眾。」 此五官與《天官》列而為六。「五眾」者,五官屬吏之群 眾也。

天子之六府,曰司土、司木、司水、司草、司器、司貨,典司 六職。府者,藏物之府。此府主藏六物之稅。

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獸工、草工,典制 六材。此「六材」者,六工之所用也,故不曰「典司」而曰 「典制。」已上四條,舊說皆為殷制,其實無所考證,皆臆 說耳。

《明堂位》:「有虞氏官五十,夏后氏官百,殷二百,周三百。」 周之六卿,其屬各六十,則周三百六十官也。此云 三百者,記時冬官亡矣。《昏義》曰:「天子立六官,三公九, 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凡百二十。」蓋謂夏時也。 以夏周推前後之差,有虞氏官宜六十,夏后氏以百 二十,殷宜二百四十,不得如此數也。

《五色線聞奇錄》:「唐初,祕書省望雖清雅,而實非要處。 俗以監為宰相病坊,少監為給舍病坊丞及著作為 尚書郎病坊祕書及佐郎為監察病坊,言侍從職不 任繁劇者」,當改入此省。

《談苑》:官銜之名,當時選曹補授,須存資歷,開奏之時, 先具舊名品于前,次書擬官于後,使新舊相續不斷, 故曰「官銜」,亦曰「頭銜」,如人口銜物,取其連續之意。如 馬有銜,以制其首,前馬已進,後馬續來,相次不絕。古 人謂「銜尾相屬」,即其義也。

《退朝錄》:「太宗時始置磨勘差遣院,後改為審官。真宗 時,京朝官四年乃得遷。天聖中,方有三年之制,而在 外任者不得遷,須至京引對,乃得改秩。明道中,始許 外任,歲滿亦遷。」時恭謝天地覃恩,不隔磨勘,有併遷 者,於是朝士始多。皇祐、明堂覃恩隔磨勘,人情苦其 不均。英宗與上即位,故復用恭謝之例。建隆至天禧, 每朝廷大禮,二府必進官。天聖二年南郊,呂許公懇 言之,乃止。自是加恩而已。

《嬾真子》:古以右為上,且以左相言之,謂非正相,如輔 佐之佐耳。《左氏傳》薛宰之言,仲虺居薛,為湯左相。又 齊崔杼立景公而相之,慶封為左相。蓋伊尹者,湯之 相也,而仲虺特輔佐伊尹耳,故曰左相。崔杼、慶封,亦 復如此。故漢孝惠時,王陵為左丞相,王陵既免,徙陳 平為右丞相。文帝初立,周勃功高,陳平謝病,上視平 病,問之,平曰:「高帝時,勃功不如臣,及誅諸呂,臣功不 如勃,願以相遜。」勃於是以太尉功為右丞相,位第一; 平為左丞相,位第二。非獨如此,周昌自御史大夫左 遷為趙相,黃霸以財入官,而府不與右職,與此同類。 今人亦以降為左遷。

《澠水燕談錄》:「唐以中官為樞密使,與中尉謂之內貴。 梁為崇政院使。後唐舊有帶相印者,分東西二院。晉 廢,國初復置,與中書為二府,亦名二院,但行東院印 耳。後除授不常,以檢校官充使,不帶正官,自趙普始; 帶節鉞,自曹彬始;簽書院事,自石熙載始;文資正官 充使,亦自熙載始;知院,自張士遜始;以文臣知院兼」 使相,自王欽若始;簽書兼藩正,自曹瑋始。今官制復 古,除樞密之職如舊,與三省長官通謂之「執政」矣。 唐末始分度支、鹽鐵、戶部,專領財賦。唐明宗始號三 司,總以一使。本朝或曰判三司,或曰權判,或曰點檢 三司。開寶中,以參知政事二人點檢三司,既而更用 宰相為提舉。興國中,分二使同判三司,逾年後,析為 三使。淳化中,又合為三司,而又以天下為十道,二京 為左右計,置二計使分判十道,別命三司總計使判 左右計事,三司如故。咸平末,三司各置副使,其使輕 則曰「發遣」,迄元豐初不廢。今悉歸尚書省。

《夢溪筆談》:都堂及寺觀百官會集,坐次多出臨時,唐 以前故事,皆不可考。唯顏真卿《與左僕射定襄郡王 郭英乂書》云:「宰相、御史大夫、兩省五品供奉官,自為 一行,十二衛大將軍次之,三師、三公、令僕、少師、保傅、 尚書左右丞侍郎,自為一行,九卿、三監對之,從古以 來,未嘗參錯。」此亦略見當時故事。

《曲洧舊聞》:今之中散大夫,即昔之大卿監也,舊說謂 之「十樣錦。」受命之初,不俟赦恩,便許封贈父母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