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76 (1700-1725).djvu/6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或封于申」,姓姜氏。

索隱曰:《地理志》「申在南陽宛縣,申伯之國。」

夏商之時,申、呂或封枝庶,子孫或為庶人,尚其後苗 裔也。本姓姜氏,從其封姓,故曰呂尚。呂尚以漁釣奸 周西伯。西伯出獵,遇于渭之陽,載與俱歸,立為師。武 王即位九年,欲修文王業,東伐以觀諸侯集否。師行 至孟津,諸侯不期而會者八百諸侯。諸侯皆曰:「紂可 伐也。」武王曰:「未可還師。」居二年,紂殺王子比干,囚箕 「子。武王將伐紂,卜兆不吉,風雨暴至,群公盡懼,唯太 公勸武王,武王于是遂行。十一年正月甲子,誓于牧 野,伐商紂,紂師敗績。明日,武王立于社,群公奉明水, 衛康叔封布采席,師尚父牽牲,史佚策祝,以告神,討 紂之罪」,修周政,與天下更始。師尚父謀居多,于是武 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師尚父于齊營丘。 按《魯周 公世家》,「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武王即位,旦常輔翼 武王,用事居多。武王伐紂,至牧野,周公佐武王,作《牧 誓》。破殷,釋箕子之囚。封紂子武庚祿父,使管叔、蔡叔 傅之,以續殷祀。」遍封功臣同姓戚者。封周公旦于少 昊之虛曲阜,是為魯公。周公不就封,留佐武王。周公 卒,子伯禽固已前受封,是為「魯公。」

《索隱》曰:「周公元子就封于魯,次子留相王室,代為周公。其餘食小國者六人,樊、蔣、邢、茅、胙、祭也。」

按《燕召公世家》:「召公奭與周同姓,姓姬氏。周武王滅 紂,封召公于北燕。」

《世本》曰:「居北燕。」 宋忠曰:「有南燕,故云北燕。」

按《管蔡世家》,「管叔鮮、蔡叔度者,周文王子而武王弟 也。武王同母弟十人,母曰太姒,文王正妃也。其長子 曰伯邑考,次曰武王發,次曰管叔鮮,次曰周公旦,次 曰蔡叔度,次曰曹叔振鐸,次曰成叔武,次曰霍叔處, 次曰康叔封,次曰冉季載。」冉季載最少,同母兄弟十 人,唯發、旦賢,左右輔文王,故文王舍伯邑考而以發 為太子,及發立,是為武王。武王已克殷紂,平天下,封 功臣昆弟,于是封叔鮮于管,封叔度于蔡。二人相紂。 子武庚祿父治殷遺民,封叔振鐸于曹,封叔武于成。

索隱曰:按《春秋》隱五年,「衛師入郕。」 杜預曰:東平剛父縣有郕鄉。《後漢地理志》以為成本國。又《地理志》云,廩丘縣南有成故城。應劭曰:「武王封弟季載于成。」 是古之成邑。應仲遠誤云季載封耳。

封叔處于霍。

索隱曰:《春秋》閔元年,「晉滅霍。」 《地理志》云「河東彘縣霍太山在東北,是霍叔所封。」

康叔封冉季載皆少,未得封。 按《陳杞世家》,陳胡公 滿者,虞帝舜之後也。昔舜為庶人時,堯妻之二女,居 于媯汭,其後因為氏姓,姓媯氏。舜傳禹天下,而舜子 商均為封國。夏后之時,或失或續。至于周武王克殷 紂,乃復求舜後,得媯滿,封之于陳,以奉帝舜祀,是為 胡公。 杞東樓公者,夏后禹之後苗裔也。

索隱曰:「杞,國名也。東樓公,諡號也。」 宋忠曰:「杞,今陳留雍丘縣。」 故《地理志》云雍丘縣故杞國,周武王封禹後為東樓公是也。蓋周封杞而居雍丘,至春秋時杞已遷東國,故《左氏》隱四年傳云「莒人伐杞,取牟婁。」 牟婁者,東邑也。僖十四年傳云「杞遷緣陵。」 《地理志》北海有營陵淳于公之縣。臣瓚云「即《春秋》緣陵淳于公所都」 之邑。又州,國名。杞後改國號曰州,而稱淳于公。故《春秋》桓五年經云「州公如曹」 ,傳曰「淳于公如曹」 是也。然杞後代又稱子者,以微小故。襄二十九年經稱「杞子來盟」 ,傳曰「書曰『子』,賤之也。」

「殷時或封或絕。周武王克殷紂,求禹之後,得東樓公, 封之于杞,以奉夏后氏祀。」 按《衛康叔世家》,衛康叔 名封,周武王同母少弟也。「其次尚有冉季,冉季最少, 武王已克殷紂,復以殷餘民封紂子武庚祿父,比諸 侯,以奉其先祀勿絕。為武庚未集,恐其有賊心。武王 乃令其弟管叔、蔡叔傅相武庚祿父,以和其民。武王 既」崩,成王少,周公旦代成王治當國。管叔、蔡叔疑周 公,乃與武庚祿父作亂,欲攻成周。周公旦以成王命, 興師伐殷,殺武庚、祿父、管叔,放蔡叔,以武庚殷餘民 封康叔為衛君,居河、淇間故商墟。按史記亦作康叔為成王所封與書

《序》說同《蔡傳》,辨之甚明。今從《蔡傳》,作「武王事。」

按《漢書諸侯王表序》:「昔周監于二代,三聖制法,立爵 五等,封國八百,同姓五十有餘。周公康叔建于魯衛, 各數百里。太公于齊,亦五侯九百之地。《詩》載其制曰: 『介人惟蕃,大師惟垣,大邦惟屏,大宗惟翰,懷德惟寧, 宗子惟城,毋俾城壞,毋獨斯畏』。」

師古曰:「以善人為之藩籬,謂封周公康叔于魯、衛。以大師為垣牆,謂封太公于齊也。大邦以為屏蔽,謂成國諸侯也。大宗以為楨幹,謂王之同姓也。純和其德則天下安寧,分建宗子則列城堅固,城不可使墮壞,宗不可使單獨。」

所以「親親」賢賢,褒表功德。

按《華陽國志》:「武王既克殷,封其宗姬于巴,爵之以子。 其地東至魚復,西至僰道,北接漢中,南極黔涪。其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