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78 (1700-1725).djvu/7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為不申附之罪。鄉官既難受理根究,其勢必煩有司 追證搔擾,其害不細,不知及今尚可回否?若得且令 鄉官依舊勸諭人戶「自行附籍,而委措置官者察附 籍者之殿最,取其尤怠慢者申縣改差,而稍加沮辱, 以警其餘。」亦足以革舊弊,廣恩意。如其不然,即須嚴 立罪賞,而使甲內四家同任其責。如有懷孕五月之 家,即四鄰先取本家申乞附籍文狀,仍說願與不願 請米,四鄰連名簽押,狀內公共指定,專委兩鄰某人 某人「傳送,取附籍鄉官批回,付本家收照。候生子訖, 再取四鄰保明,繳連元批赴收支鄉官請米。其不願 請米人,亦須四鄰具狀,繳連元批保明不曾殺棄,關 報注籍。如此乃可關防推托遺滯、詞訴搔擾之弊。然 既如此,即事體規模頓異前日,而將來亦恐終不免 于煩擾。更乞詳酌其宜,計其利害之實而」行之也。大 抵此事從初商量,非不知如此措置,決是不能周遍, 然所恃者既無煩擾之弊,而勸諭恩意有以感動之, 則賑給之惠雖不能周,而陰受生活之賜者自將不 勝其眾耳。若以此為不廣,而欲其速得周遍,則決非 勸諭之所可及,勢須一切以文法禁令驅迫,然後可 成。如此非不美觀,然恐官「司徒有文移而無事實,民 間徒被搔擾而無恩惠,非前日所為思慮措畫之本 意也。不審高明以為如何?」熹上覆

「近日倉司所行,全是文具,委官散牓,編排甲戶,置立粉壁,處處紛然,而實無一文一粒及于生子之家。」 愚意此可以為戒而不可學也。

《曉諭逃移民戶》
前人

檢會趙知軍任內,訪聞本軍三縣貧民年糓稍不登 熟,往往捨墳墓,離鄉井,轉移之他者,非其本心,逃移 未出境,而豪右請佃之狀已至縣司,其弊多端。或止 押狀而無戶帖,或逃移因而冒耕者;或計會鄉司作 逃移多年而免科例者;或有戶帖而官無簿者;或免 科例限滿而詭名冒請者;或有強占而人不可誰何 者,所有都分之內,遞相容蔽,遂至租稅皆無稽考。及 其陳狀歸業,鄉司邀阻,及上戶強占,百般沮難,淹留 歲月,無以自明,又復棄之而去,深可矜卹。已散榜管 下縣分,元給曉諭。切慮文榜沉匿,合行再給文榜曉 諭。

右今印榜,曉示「逃移民戶,具狀赴使軍陳訴,切待追 人根究施行,各令知悉。」

戶口部紀事

《周語》:宣王既喪南國之師,乃料民於太原。仲山父諫 曰:「民不可料也。夫古者不料民而知其少多,司民協 孤終,司商協名姓,司徒協旅,司寇協姦,牧協職,工協 革,場協入,廩協出,是則少多、死生、出入、往來者皆可 知也。於是乎又審之以事。王治農於藉,蒐於農隙,耨 穫亦於藉,獮於既烝,狩於畢時,是皆習民數者也,又 何料焉?不謂其少而大料之,是示少而惡事也。臨政 示少,諸侯避之。治民惡事,無以賦令,且無故而料民, 天之所惡也,害於政而妨於後嗣。」王卒料之,及幽王 乃廢滅。

《晉語》:趙簡子使尹鐸為晉陽。請曰:「以為繭絲乎?抑為 保障乎?」簡子曰:「保障哉!」尹鐸損其戶數。

《史記秦始皇紀》:「二十八年,徙黔首三萬戶瑯邪臺下。 三十六年,遷北河榆中三萬家。」

《漢書高祖紀》:「蕭何發關中老弱未傅者悉詣軍。」《漢 儀注》云:「民年二十三為正,一歲為衛士,一歲為材官 騎士,習射御騎馳戰陳。」又曰:「年五十六衰老,乃得免 為庶民,就田里。今老弱未嘗傅者,皆發之,未二十三 為弱,過五十六為老。」

《婁苟傳》:敬,齊人也,漢高帝賜姓劉氏,封為關內侯。使 往匈奴來言:「陛下雖都關中,實少人。北近胡寇,東有 六國彊族,一日有變,陛下亦未得安枕而臥也。臣願 陛下徙齊諸田,楚昭屈景、燕趙韓魏後及豪傑名家, 且實關中,無事,可以備胡,諸侯有變,亦足率以東伐, 此彊本弱末之術也。」上曰:「善。」乃使劉敬徙所言關中 十餘萬口。

《史記主父偃傳》:偃為謁者,說上曰:「茂陵初立,天下豪 傑并兼之家,亂眾之民,皆可徙茂陵,內實京師,外銷 姦猾。」

《漢書循吏傳》:「王成,不知何郡人也,為膠東相,治甚有 聲,宣帝最先褒之。地節三年,下詔曰:『蓋聞有功不賞, 有罪不誅,雖唐虞不能以化天下。今膠東相成,勞來 不怠,流民自占八萬餘口,治有異等之效。其賜成爵 關內侯,秩中二千石』。」未及徵用,會病卒官。後詔使丞 相御史問郡國上計,長吏守丞以政令得失,或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