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83 (1700-1725).djvu/8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人等,有情願贖罪者,亦准其贖罪。俟秋成後,視其果有裨益,酌量議敘。已有諭旨。該撫同爾屬員善為撫綏,勿致流離失所,務期副朕視民如子之至意。即將告示刊刻,遍行曉喻。特諭。」 二月初二日

上諭戶部:「朕經過泰安州、新泰縣、蒙陰縣、沂州、郯城」、

「縣等處見民有饑色應急行振救。所過地方雖經賑濟蠲免錢糧但州縣倉穀年久朽爛無裨於散賑今著將總漕桑格漕米內二萬石交與總河張鵬翮揀選賢能官員運至濟寧州兗州府等處州縣減價平糶有應賑之處即行賑濟亦交米二萬石與桑格於泰安州一路散給。又將收稅有力之官七員並發在」 京旗民贖罪人一百名。令伊等俱照養蒙古例、以所用之多寡、分別議敘

二月初七日

上諭河道總督張鵬翮:「此間邵伯更樓地方。舊日被」

災形狀與山東饑民無異豈朕今日觀此地安居景象而忘山東之饑民乎朕念運糧賑濟事不可緩乘今日順風爾作速回清江料理轉運截留漕糧差官前往山東散賑至距揚州十五里沙壩河橋道情形朕自細閱回鑾時面諭爾知之

七月二十七日

上諭大學士、九卿、詹事、掌印不掌印科道等官:六月

「內因有二王之事朕心不勝悲慟至今猶未釋然又兼災祲頻告愈加憂鬱身體不安頃往坐湯泉始得稍解仍未全愈至於饑民救養之計未嘗時刻不廑於懷近有李煦人來詢知郯城至泰安田穀稍有可望由泰安至德州被災甚重今歲口外田穀大收口內各處田禾俱屬平常合共計算所糶之穀必不能多。今應將漕糧多行截留於山東沿河州縣邨鎮有名馬頭,俱各存貯。其捐納事例雖廣行,無濟於事,且日後必至紊亂。東省人民,現今乏食,總使行此數事,民有大半至於逃亡。朕意八旗滿洲、蒙古、漢軍佐領一千有餘,每三佐領下共出一人,可得三百人。每三佐領借與銀三千兩,餘外捐助車輛」 、駱駝頭口,分派各州縣,仍照前去人員,養至來年七月,及今八月內,可以到彼。況前往撫養地方民人,甚有裨益,今雖疊被災傷,民人仍帖然未動,此即有益之效也。這事情爾等可確議。至東省今歲錢糧漕米,俱應速行停徵,著議奏。為此《手書》特諭。

八月初二日

上諭戶部:「賑濟東省饑民事關緊要,應差大臣分為」

「三路,每路差大臣一員,將先派去人員一併往返巡察,於事有益。自泰安至郯城為中路,著穆和倫去。自濟南至登州為東路,著辛保去。自德州至兗州,東昌、濟寧為西路,著卞永譽去。截留漕糧,關係緊要,總漕桑格現今無事,令作速前來,親看截留。其賑濟饑民人員所領雖係公物,而勉力自效,有濟於民,事成回時,著一併議敘。」 八月初四日。

上諭戶部:「邳州等處地方屢被災傷,不減於東省。」但

尚有水路可通。著該督撫親往察閱。應作何速行拯濟。一面頒賑。一面奏聞。俟具題到日。將應蠲豁錢糧。另議具奏。

八月十一日

上諭「東省在京官員。朕四次經過山東。於民間生計」

無不深知東省與他省不同,田間小民俱依有身家者為之耕種,豐年則有身家之人所得者多,而窮民所得之分甚少,一遇凶年則己身並無田畝產業,有力者流移於四方,無力者即轉死於溝壑。此等情狀,爾東省大臣庶僚及有身家者亦當深加體念。似此荒歉之歲,雖不能大為拯濟,若能輕減所入田租,以各贍養其佃戶,不但深有益於窮民,即爾等田地日後亦不致荒蕪。如果民受實惠,豈不勝謝恩千百倍耶?這奏謝已悉,所司知之。

九月十四日

上諭內閣部院等官:「朕因山左災荒,勞心殫思;屢行」

「諮訪山左歲歉,非止今歲為然,地方官歷年隱匿不報。今春朕因閱視河工、親見災黎情形,始行籌畫賑濟。今歲田禾雖云失望,尚有薄收之處。巡撫布政使為伊等素有欠缺,欲巧圖完補,故甚其詞以奏報。」 又夤緣科道紛紛急奏,言「盜賊蜂起,人民相食。私冀或開事例,或撥銀兩,因於其中侵蝕,託言賑濟,而實欲」 完補虧空,以施鬼蜮之謀也。朕幾墮其術中。今京師遣往三路賑濟人員,俱掣簽派撥州縣,並不分成災與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