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83 (1700-1725).djvu/8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年以前,江寧巡撫所屬各府州縣,未完民欠漕項銀兩六十八萬七千兩有奇,米麥三十一萬一千八百石有奇,著該撫一一察明,悉與全免,用紓閭閻之餘力,俾辦額運之正供,事切利民,蠲逾常格。爾部移文該撫,令張示遍諭,務使均霑實澤,以稱朕深軫民依之意。如有不肖有司朦混重徵者,察出定從重治罪。」 爾部即遵諭行。《特諭》。

十一月初二日

上諭戶部:「江浙地方、賦役殷繁,倍於他省。朕屢經巡」

歷。時切軫懷比年以來業已節次敷恩。頻行蠲貸頃因兩省偶被旱災隨命按數減徵豁免漕欠並分截本年漕糧令該督撫親往散賑猶念民間素鮮儲蓄生計不充非更加格外滋培則荒歉之餘未能驟臻康阜茲特再施膏澤用弘休養康熙四十七年江南浙江通省人丁共額徵銀六十九萬七千七百餘兩著悉與蠲免。其《今年被災安徽巡撫屬七州縣》三衛、《江寧巡撫屬二十五州縣》三衛《應徵地畝銀》、共二百九十七萬五千二百餘兩糧三十九萬二千餘石。《浙江二十州縣》一所《應徵地畝銀》九十六萬一千五百餘兩、糧九萬六千餘石。四十七年亦俱著免徵所有舊欠帶徵銀米並暫停追取。俟開徵「時一併輸納。務使小民一歲之內絕跡公庭,安處隴畝,俾得優游作息,經理農桑,庶幾閭閻氣象可以日加豐豫。」 諭旨到日,該督撫體朕「孳孳惠愛黎元至意,各飭有司實心奉行。仍張示通曉,令咸知悉。儻蠲除不實,致有侵冒,察出定治重罪。爾部即遵諭行。」 特諭。

十一月十一日

上諭內閣:「福建內地之民住居臺灣者甚多;比來洊」

罹災祲,米穀不登,在土著之人,猶可採捕為生。「內地人民,糧食匱乏,在彼地既難以自存,欲回故土,又遠隔大洋,前來無力,如此情事,誠為可憫。著行文該地方官,察明情願復歸鄉土者,或遇兵丁換班之船,或遇公務奉差之船,令其附載帶回原籍。」

十一月二十三日

上諭「江浙在京官員:大學士張玉書、尚書王鴻緒等」:

「朕在宮中,無刻不以民間疾苦為念恐遇旱澇必思豫防。至巡幸各省,於風俗民情無不諮訪,即物性土宜,皆親加詳考。每至一方,必取一方之土以驗試其燥濕今歲南巡江浙見天氣久晴,所經河渠港蕩之水比舊較淺即慮夏間或有亢暘之患」 是時麥田雖甚豐稔然南方二麥用為麯糵者多,不似北方專資麵食。南方惟賴稻米,北方則兼種黍、稷、粱、粟,有攜北方黍稷及蔬菜之類,至南方種植者,多不收穫,此水土異宜,不可強也。且江浙地勢卑下,不雨則蒸濕,人不能堪;有雨則涼,人皆爽豁。雖地稱「水鄉,而水溢易洩,澇歲之為患尚淺,旱歲則為患甚劇。北方經月不雨,亦尚無礙。南方夏秋間經旬缺雨」 ,則田皆坼裂,禾苗漸槁矣。《喜雨亭記》云:「十日不雨則無禾。」 蓋謂此也。江浙農功全資灌溉。今河渠港蕩比舊俱淺者,皆由素無瀦蓄所致。雨澤偶愆,濱河低田猶可戽水濟用,高仰之田力無所施,往往三農坐困。朕茲為民生再三籌畫經久之計,無如興水利、建閘座,蓄水灌田之為善也。江南省之蘇「松、常鎮及浙江省之杭嘉、湖諸郡所屬州縣或近太湖,或通潮汐,所有河渠水口宜酌建閘座,平時閉閘蓄水,遇旱則啟閘放水。其支河港蕩淤淺者,並宜疏濬,引水四達。仍酌量建閘,多蓄一二尺水,即可灌高一二尺之田;多蓄四五尺水,即可灌高四五尺之田。準此行之,可俾高下田畝永遠無旱澇矣。爾等其以朕意曉喻諸臣,詳議以聞。」

康熙四十七年

七月十五日

上諭工部:「去歲杭州等處田畝被災,民生疲敝,這支」

河。港蕩淤淺之處。若勸諭百姓開濬。恐地方官員藉此私派害民。亦未可定。況需費無多。著動用正項錢糧。速行疏濬。

十月十六日

上諭戶部:「朕屢次南巡,見閭閻殷阜之象。遠不逮於」

「舊時,故於民生風俗,無不一一諮訪。雖不時蠲免額賦,停徵積逋,僅可支吾,卒歲絕無餘蓄。且今承平既久,生齒日蕃,食漸不充,用多不給,亦理勢之所必致。朕每念及此,未嘗不為惻然。去年江南、浙江二省,俱被旱荒,多方軫恤,始蘇民困。迨今歲復報潦傷,旋經照例蠲賑,並下詔書留漕資濟。但歲再不登,生計益」 匱。欲令辦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