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84 (1700-1725).djvu/11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食貨典

 第一百三卷目錄

 荒政部藝文十

  與秦舜峰開府救荒書   明梅國禎

  蠲賑二事策        袁宗道

  備荒弭盜議         焦竑

  救荒事宜序        曹于汴

  放糶倉穀法        馮應京

  條讓荒年煮粥        耿橘

  張氏賑饑記        劉覲文

  捕蝗論          俞汝為

  拯窮疏          伍性善

  救荒說          朱惟吉

  與邑令黃公書       李中行

  與諸有司書         傅國

  拯援水災疏       歐陽東鳳

  災變疏          馬懋才

  請禁遏糴疏         汪偉

  條奏被災疏        徐憲卿

  條鞭疏          丁允元

  積穀疏          王道純

食貨典第一百三卷

荒政部藝文十

《與秦舜峰開府救荒書》
明·梅國禎

季冬寓會城,初不敢以賤名姓唐突閽人。乃臺下以 屬吏之舊,隆禮先之。言及地方旱傷,真若痌瘝在身, 虛懷下問。彼時以臺下持在大體,不宜以瑣屑聞也。 及返敝廬,時值元日,墟里無煙,行路稀少。自是以來, 城市之間,道殣相望;附郭之近,公行剽刦;則僻遠之 地,又不待言。不圖全盛之時,見此蕭條之狀。自古救 「荒,惟蠲與賑。今經費有定數,帑藏無積貯,緩且不可, 誰能議蠲?若賑,則欲取之本縣而倉庫空矣,欲申請 轉發而司府空矣,欲勸借富室而閭閻空矣。更兩月 始及麥秋,枵腹之人,朝不及夕,其何能待?耕牛盡歸 屠肆,穀種望之遠方,而春來無雨,池堰俱涸,即力能 辦者,亦不敢議及牛種,恐如往年以重價棄之無用 之地也,將來之事又不可知。」為今之計,必不能出一 奇以利民,惟去其所以害之者,使自為計而已。如通 道路以便灌輸,安商賈以通泉貨,截渠魁以息盜賊, 寬脅從以省騷擾,皆去其害民者而民自利也。本地 既無儲蓄,則輸助全賴他方,而道路之間劫奪為患, 雖粟如丘山,不敢望也。捕盜員役,有能設保甲、嚴緝 捕而不時以身察之,則道路通而糧自集矣。然糧雖 集而無所取價也,勢必貨之當鋪。而時事之。為當鋪 害者,非一事也。讌會則取什物,餽送則取金幣,即酬 其直,不過十之二、三,而棄之不理者固多也。每獲盜 賊,則駕言起贓,應捕人役混將他人當票一概混取, 則凌「轢騙害,無所不至,利小害大,彼何樂而為此乎?」 唯禁所以害當鋪者,則泉貨通而小民有賴矣。至於 凶荒之時,盜賊易起,或以為迫於饑寒,曲為寬縱;或 以為漸不可長,一概誅鋤,是二者過也。取一真盜者, 梟示則法嚴而人不敢犯,餘黨不問,俟其再犯則情 通而人不見擾。凡此數者,皆老生常談,人所厭聞。然 謀及老成,詢之父老,皆以為救時之急,無要於此矣。 或以為「此有司之事,不宜聞之上臺。然各有分地,則 兼制之為難;未奉明文,則專擅之為慮。臺下酌其可 否,明布教令,則虛文塞責,所從來久矣。向承虛問,敢 布其愚。」

《蠲賑二事策》
袁宗道

今日蠲賑二議,即管、晏持算,賈、晁握籌,計必出此。然 竟未濟元元之急者,何也?竊計「蠲之策一,善行其蠲 之策三;賑之策一,善行其賑之策六。」今海內重災郡 邑,其稅應存留者業已免徵,而起運者尚未全豁也; 枵腹孑遺,救死不暇,而胡力辦此?故起運之課宜省 也。又聞州邑不肖之吏,黃封雖下,白紙猶催;畸羸之 夫腹無半粟,而手足猶𦄌於桁楊。籍當宁之曠恩,為 潤篋之便計,何姓名猶不入之白簡乎?故苛征之察 宜密也。民草食不充,而大吏猶餽送充斥,供張豐腆, 此非民膏何以給之,故官守之自奉宜薄也。《茲善行 其蠲》之三策也。以幽遐蔀屋悉仰內帑,其勢易窮,而 悉舉州邑之庫藏贖鍰,急給州邑之窶者,鮮不濟矣。 故從朝廷賑之則難,從州邑賑之則易也。一邑之內, 一郡之中,豈無豪貲財好施與者?故令上賑之則難, 令下民自相賑則易也。里之厚貲者,所捐若而百則 旌之,若而千則爵之,若而萬則厚爵之富民有不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