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84 (1700-1725).djvu/3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雨,則臣為誣上,愚不知量,分當《鼎鑊》。

《與西陽令孔德琰書》
魏·應璩

嘉麥,禎祥惟日未久,不圖飛蝗,一旦至止,知恤蒸庶, 念存良苗,親發赫斯,爰整其旅,鮐背之叟,皓首之嫠, 莫不負戈奔走於道路,旌表曜於白日,黿鼉震於雷 動,以此掃敵,必將席卷,況於微蟲,能無驚駭,卓茂治 密,恭在中牟,時雖有災,未若斯勤,亦猶子賤鳴琴,巫 馬出入,勞逸有殊,立功惟一。重雲北興,不降靈雨,麗 此二災,憂心忡惙。逐蝗之道,謹聞教矣。不審致禳將 以何物?文王修德,以厭地震,湯禱桑林,致克豐雨。宜 修善政,以慰民望。

《諫孫皓疏》
陸凱

臣聞「國無三年之儲,謂之非國」,而今無一年之畜,此 臣下之責也。而諸公卿位處人上,祿延子孫,曾無致 命之節,匡救之術,苟進小利於君,以求容媚,荼毒百 姓,不為君計也。自從孫弘造義兵以來,耕種既廢,所 在無復輸入,而分一家,父子異役,廩食日張,畜積日 耗,民有離散之怨,國有露根之漸,而莫之恤也。民力 困窮,鬻賣兒子,調賦相仍,日以疲極。所在長吏,不加 隱括。加有監官,既不愛民,務行威勢,所在騷擾,更為 煩苛。民苦二端,財力再耗,此為無益而有損也。願陛 下一息此輩,矜哀孤弱,以鎮撫百姓之心。此猶魚鱉 得免毒螫之淵,鳥獸得離羅網之綱,四方之民襁負 而至矣。如此,民可得保先王之國存焉。

《節省奏議》
齊·獻王攸

詔以比年饑饉,議所節省。攸奏議曰:「臣聞先王之教, 莫不先正其本。務農重本,國之大綱。當今方隅清穆, 武夫釋甲,廣分休假,以就農業,然守相不能勤心恤 公,以盡地利。昔漢宣嘆曰:『與朕理天下者,惟良二千 石乎』!勤加賞罰,黜陟幽明,於時翕然,用多名守。計今 地有餘羨而不農者眾,加附業之人,復有虛假,通天 下之謀,則饑者必不少矣。今宜嚴敕州郡,檢諸虛詐 害農之事,督實南畝,上下同奉所務,則天下之穀,可 復古政,豈患於暫一水旱,便憂饑餒哉!考績黜陟,畢 使嚴明,畏威懷惠,莫不自厲。又都邑之內,游食滋多, 巧伎末業,服飾奢麗,富人兼美,猶有魏之遺弊。染化 日淺,靡財害穀,動復萬計。宜申明舊」法,必禁絕之,使 去奢節儉,不奪農時,畢力稼穡,以實倉廩,則榮辱禮 節,由之而生,興化反本,於茲為盛。

《水災疏》
杜預

詔曰:「今年霖雨過差,又有蟲災。潁川、襄城自春以來, 略不下種,深以為慮。主者何以為百姓計,促處當之。」 杜預上疏曰:「臣輒思惟,今者水災,東南特劇,非但五 稼不收,居業并損,下田所在停污,高地皆多磽塉,此 即百姓困窮,方在來年。雖詔書切告長吏二千石,為 之設計,而不廓開大制,定其趣舍之宜,恐徒文具,所 益蓋薄。當今秋夏蔬食之時,而百姓已有不贍,前至 冬春,野無青草,則必指仰官穀以為生命,此乃一方 之大事,不可不豫為思慮者也。」臣愚謂既以水為困, 當恃魚菜螺蚌,而洪波汎濫,貧弱者終不能得。今者 宜大壞兗、豫州東界諸陂,隨其所歸而宣導之,庶令 饑者盡得水產之饒。百姓不出境界「之內,旦暮野食, 此目下日給之益也。水去之後,填淤之田畝收數鍾, 至春大種五穀,五穀必豐,此又明年之益也。臣前啟 典牧種牛,不供耕駕,至於老不穿鼻者,無益於用,而 徒有吏士穀草之費。歲送任駕者甚少,尚復不調習, 宜大出賣以易穀,及為賞直。」詔曰:「孳育之物,不宜減 散。」事遂停,寢,問主者。「今典虞右典牧種產牛,大小相 通,有四萬五千餘頭,苟不益世用,頭數雖多,其費日 廣。古者匹馬丘牛,居則以耕,出則以戰,非如豬羊類 也。今徒養宜用之牛,終為無用之費,甚失事宜。東南 以水田為業,人無牛犢。今既壞陂,可分種牛三萬五 千頭,以付二州將吏士庶,使及春耕,穀登之後,頭責 三百」斛,是為化無用之費,得運水次成穀七百萬斛, 此又數年後之益也。加以百姓降丘宅土,將來公私 之饒,乃不可計。其所留好種萬頭,可即令右典牧都 尉官屬養之。人多畜少,可並佃牧地,明其考課。此又 三魏近甸,歲當復入數千萬斛,穀牛又皆當調習,動 可駕用,皆今日之可全者也。

《弭災對》
阮种

臣聞「天生蒸庶,樹君以司牧之。人君道洽則彝倫攸 敘,五福來備。若政有愆失,刑理頗僻,則庶徵不應,而 淫亢為災。」此則天人之理,而興廢之由也。昔之聖王, 政道備而制先具,軌人以務致之於本,是以雖有水 旱之眚,而無饑饉之患也。自頃陰陽隔并,水旱為災, 亦猶期運之致。不然,則亦有司之不帥,不能宣承聖 德,以贊揚大化,故和氣未降而人事未敘也。方今百 姓凋弊,公私無儲,誠在於休役靜人,勸嗇務分,此其 救也。人之所患,由於役煩網密而信道未孚也。役煩 則百姓失業,網密則下背其誠,信道未孚則人無固 志,此則損益之至務,安危之大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