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85 (1700-1725).djvu/1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州刺史王弁假節,發吳郡、吳興、義興三郡民丁就役。 太子上疏曰:「伏聞當發王弁等上東三郡民丁,開漕 溝渠,導泄震澤,使吳興一境,無復水災。誠矜恤之至 仁,經略之遠旨,暫勞永逸,必獲後利,未萌難睹,竊有 愚懷。所聞吳興累年失收,民頗流移,吳郡十城,亦不 全熟。唯義興去秋有稔,復非常役之民。即日東境穀 價猶貴,劫盜屢起,在所有司,不皆聞奏。今征戍未歸, 彊丁疏少,此雖小舉,竊恐難合,吏一呼門,動為民蠹。 又出丁之處,遠近不一,比得齊集,已妨蠶農。去年稱 為豐歲,公私未能足食,如復今茲失業,慮恐為弊更 深。具草竊多伺候民間虛實,若善人從役,則抄盜彌 增,吳興未受其益,內地已罹其弊,不審可得權停此 功,待優實以行不?聖心垂矜,黎庶神量,久已有在。臣 意見庸淺,不識事宜,苟有愚心,願得上啟。」高祖優詔 喻焉。

《陳慶之傳》:「慶之除都督南北司西豫豫四州諸軍事。 大同二年,豫州饑,慶之開倉賑給,多所全濟。州民李 昇等八百人表請樹碑頌德,詔許焉。」

《陳書荀朗傳》:「侯景之亂,簡文帝詔授朗雲麾將軍、豫 州刺史,令與外藩討景。朗據山立砦自守。時京師大 饑,百姓皆於江外就食,朗更招致部曲,解衣推食,以 相賑贍。」

《殷不害傳》:「不害弟不佞,為武陵王諮議參軍。承聖初, 遷武康令。時兵荒饑饉,百姓流移,不佞巡撫招集,繈 負而至者以千數。」

《魯悉達傳》:「悉達為梁南平嗣王中兵參軍。侯景之亂, 悉達糾合鄉人,保新蔡,力田蓄穀。時兵荒饑饉,京師 及上川餓死者十八九,有得存者,皆攜老幼以歸焉。 悉達分給糧廩,其所濟活者甚眾,仍於新蔡置頓以 居之。」

《魏書張蒲傳》:「『蒲子昭為幽州刺史,時幽州年穀不登, 州廩虛罄,民多菜色。昭謂民吏曰,何我之不德而遇 其時乎』?乃使富人通濟貧乏,車馬之家,糴運外境,貧 弱者勸以農桑,歲乃大熟,士女稱頌之。」

《南安王楨傳》:楨為長安鎮都大將,雍州刺史,徵赴講 武,高祖引見於皇信堂,戒之曰:「長安鎮年饑民儉,理 須綏撫,不容久留。翁今還州,其勤隱恤,無令境內有 饑餒之民。」

《高祐傳》:祐拜祕書令,高祖從容問祐曰:「比水旱不調, 五穀不熟,何以止災而致豐稔?」祐對曰:「昔堯湯之運, 不能去陽九之會,陛下道同前聖,其如小旱何?但當 旌賢佐政,敬授民時,則災消穰至矣。」

《薛野䐗傳》:野䐗子虎子為徐州刺史,州內遭水,二麥 不收,上表請貸民粟。民有車牛者,求詣東兗給之,並 如所奏,民得安堵。

《李元護傳》:「元護為齊州刺史,值州內饑儉,民人困敝, 志存隱恤,表請賑貸,蠲其賦役。」

《山西通志》:「『李安世仕孝文帝,為給事中,上言歲饑民 流,田業多為豪右所占奪,雖桑井難復,宜更均量,使 力業相稱。又所爭之田,宜限年斷,事久難明,悉歸今 主,以絕詐妄』。帝善之。」

《魏書河南王曜傳》:「曜子提,提子平原,拜齊州刺史,善 於懷撫。時歲穀不登,齊民饑饉,平原以私米三千餘 斛為粥,以全民命,百姓咸稱詠之。」

平原弟鑒,襲爵,拜冠軍將軍。世宗初,轉徐州刺史。屬 徐兗大水,民多饑饉,鑒表加賑恤,民賴以濟。

《薛安都傳》:安都從祖弟真度為豫州刺史。景明初,豫 州大饑,真度表曰:「去歲不收,饑饉十五,今又災雪三 尺,民人萎餒,無以濟之。臣輒日別出州倉米五十斛 為粥,救其甚者。」詔曰:「真度所表,甚有憂濟百姓之意, 宜在拯卹。陳郡儲粟雖復不多,亦可分贍,尚書量賑 以聞。」

《郭祚傳》,「祚為青州刺史,值歲不稔,闔境饑敝,矜傷愛 下,多所賑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