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86 (1700-1725).djvu/11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去年田租,凡州郡田嘗被災者,悉免其租,不被災者 免十之五。江淮豪家多行賄權貴,為府縣卒吏容庇 門戶,遇有差賦,惟及貧民。詔江淮行省嚴禁之。夏四 月甲戌,詔各路府州、司、縣長、次官兼管諸軍。奧魯以 地震故。免侍衛兵籍武平者今歲徭役。增置欽察衛 經歷一員,用漢人為之,餘不得為例。五月辛亥,以太 原及杭州饑,免今歲田租。罷脫脫塔剌海、忽辛等理 算僧官錢穀。罷江南六提舉司歲輸木棉。六月丙戌, 宣諭江淮民「恃總統璉真加力不輸租者,依例徵輸。」 八月丙寅,撫州路饑,免去歲未輸田租四千五百石。 丙子,大名之清河、南樂諸縣霖雨害稼,免田租萬六 千六百六十九石。戊子,婺州水,免田租四萬一千六 百五十石。九月乙巳,景州、河間等縣霖雨害稼,免田 租五萬六千五百九十五石。辛亥,績溪縣賊未平,免 二十七年田租。乙卯,以歲荒,免平灤屯田二十七年 田租三萬六千石有奇。辛酉,免大都今歲田租。保定、 河間、平灤三路大水,被災者全免,收成者半之。冬十 月己丑,召行省、轉運司官赴京師,集議治賦法。癸巳, 武平路饑,免今歲田租,免衛輝種仙茅戶徭役。十二 月己巳,宣政院臣言:「宋全太后、瀛國公母子以為僧 尼,有地三百六十頃,乞如例免徵其租。」從之。辛未,御 史臺臣言:「鉤考錢穀,自中統初至今,餘三十年。更阿 合馬、桑哥當國,設法已極,而其餘黨,公取賄賂,民不 堪命,不如罷之。」有旨議擬以聞。壬申,中書省臣言:「江 南在宋時差徭為名七十有餘,歸附後一切未徵,今 分隸諸王城邑,歲賜之物,仰給京師。又中外官吏俸 少,似宜量添,可令江南依宋時諸名征賦盡輸之。」何 榮祖言:「宜召各省官任錢穀者,詣京師,集議科取之 法以聞。」從之。甲戌,詔罷鉤考錢穀,應昔年逋負錢穀 文卷,聚置一室,非朕命而視之者有罪。仍遣使布告 中外。癸未,上相廣濟署大昌等屯水,免田租萬九千 五百石。按《食貨志》:二十八年,「詔免腹裡諸路包銀 俸鈔,其大都、上都、隆興、平灤、大同、太原、河間、保定、武 平、遼陽十路,絲綿並除之。」又按《志》:二十八年又命 江淮寺觀田,宋舊有者免租,續置者輸稅。其法亦可 謂寬矣。又按《志》,二十八年以至元新格定科差法, 諸差稅皆司縣正官監視人吏,置局均科,諸夫役皆 先富強後貧弱。貧富等者。先多丁後少丁。

按「《續文獻通考》,二十八年以至元新格定科差法。諸 差稅皆司縣正官監視人吏,置局均科。諸夫役皆先 富強,後貧弱。貧富等者,先多丁,後少丁。以江淮富家 多行賄權貴,為府縣卒吏,容庇門戶,遇有差役,反及 貧民。」詔江淮行省嚴禁之。河東賦役不均,民率流亡, 張德輝閱實戶編,均其等第,出納有法,數十年之弊, 「一旦革去。」時趙天麟《寬逃民策》曰:「辛酉,詔命中統、建 元以前逃戶復業者,戶下差稅,第一年全免,次年減 半,三年然後驗等第,依例科徵。自此以後,累頒詔文, 優恤逃戶,蠲免欠負,斯皆先帝惠也。臣謂逃民之故 有五:一曰天,二曰官,三曰軍,四曰錢,五曰愚。何謂天? 有田之家,田為恆產,屢經饑儉,糧竭」就食,如此而逃 者,天所致也。何謂官?守令苛刻,役斂煩興,富以賂免, 貧難獨任,如此而逃者,官所致也。何謂軍?軍資不贍, 鬻賣田產,無以供給,如此而逃者,軍所致也。何謂錢? 生理不周,舉債乾沒,子本增積,而不能速償,債主稱 辭而訴官急徵,如此而逃者,錢所致也。何謂愚?弗幹 父蠱,損墜遺業,悔恨「不及,窮困失所。如此而逃者,愚 所致也。夫逃民皆無奈之民也,倘能存生,豈肯逃哉!」 又《詔》云:「苟避差發。」臣謂此則非民之罪,乃官長之罪 爾。昔漢倪寬為內史,軍發負租,課殿當免。民聞之,大 家牛車,小家擔負,輸租繈屬,課更以最。此蓋民信愛 之故也,豈有苟避差發者哉!伏望陛下一新汙俗,再 整淳「風。下哀痛之詔,察化導之義。凡今以前逋負差 稅,並行除免。凡有田而逃者,聽復本業。優恤之理,並 同」《辛酉詔》文:「凡無田而逃者,聽於曠土占田,優恤之 理;如有田復業者,凡復業占田而貧無牛及田器者, 官為貰而頒之,限三年外酬其貰主之直而無息,其 限內自欲酬者聽。凡因軍而逃者,驗實貧」與助資之 戶。凡欠負他人錢債者,復業之後,限五年之外一本 一利償之,其限內自欲償者聽。凡既復業而尚游手、 荒廢農業者,鄉三老舉於官而罪之。逃民已定,於是 慎名器以絕濫虛之官,限田產以絕兼并之家,務農 桑以絕廢業之人,課義倉以絕凶歲之厄。向之逃民, 雖賞之亦不復逃矣。此謂之《務本》。

至元二十九年,免諸路賦,敕「禮樂戶仍與軍站民戶 均輸。」

按《元史世祖本紀》:二十九年春正月壬寅,以武平地 震,全免去年稅四千五百三十六錠。今年量輸之,止 徵二千五百六十九錠。癸丑,江西行省伯顏阿老瓦 丁言:「蒙山歲課銀二萬五千兩,初制鍊銀一兩,免役 夫田租五斗。今民力日困,每兩擬免一石。」帝曰:「重困 吾民,民何以生。」從之。三月丙午,中書省臣言:「京畿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