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88 (1700-1725).djvu/12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頁尚未校對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食貨典

 第一百五十六卷目錄

 漕運部彙考二

  唐高祖武德三則 太宗貞觀五則 高宗顯慶一則 咸亨一則 中宗嗣聖三則 神

  龍一則 元宗開元八則 天寶四則 肅宗上元一則 寶應一則 代宗廣德二則 大

  曆三則 德宗建中三則 興元一則 貞元六則 憲宗元和五則 穆宗長慶一則 敬

  宗寶曆二則 文宗太和二則 開成四則 武宗會昌一則 宣宗大中二則 懿宗咸通

  三則 僖宗乾符一則 光啟一則

食貨典第一百五十六卷

漕運部彙考二

高祖武德元年詔竇琮守陝護饟道委李襲譽轉運餽軍

按《唐書高祖本紀》不載。按《竇威傳》,「威兄子琮,武德 初為右屯衛大將軍,時將圖洛陽,詔琮留守陝,護饟 道。」

按《舊唐書李襲志傳》:「襲志弟襲譽,高祖定長安,召授 太府少卿。太宗討王世充,以襲譽為潞州總管。時突 厥與國和親,又通使於世充,襲譽掩擊,悉斬之,因委 令轉運,以餽大軍。」

武德二年,《李襲譽》、李靖運米實京師雒陽。

按《唐書高祖本紀》,不載按《冊府元龜》,「武德二年閏 二月,太府少卿李襲譽運劍南之米以實京師,八月, 揚州都督李靖運江淮之米以實雒陽。」

武德八年。詔「開五節堰。」以通漕運。

按《唐書高祖本紀》。不載按《舊唐書食貨志》。「八年十 二月。水部郎中姜行本。請於隴州開五節堰。引水通 運。許之。」

太宗貞觀六年置舟楫令掌舟楫運漕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按《百官志注》,「貞觀六年置 舟楫署,有令一人,正八品下,掌舟楫運漕。漕正一人, 府三人,史六人,監漕一人,漕史一人,典事六人,掌固 八人。」

貞觀十七年,「令蕭銳轉糧入海。」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按《冊府元龜》,「十七年令太 僕少卿蕭銳於河南道諸州轉糧入海。」

貞觀十八年。詔貯軍糧。古《大人城》。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按《冊府元龜》,十八年八月, 銳奏稱,「海中古大人城,西去黃縣二十三里,北至高 麗四百七十里,地多甜水,山島接連,貯納軍糧,此為 尤便。」詔從之。於是自河南道運轉米糧,水陸相繼渡 海,軍糧皆貯此。

貞觀十九年,將征遼東,遣韋挺運糧以清渠壅塞。令 李道裕代之。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按《舊唐書韋挺傳》:挺為太 常卿。貞觀十九年,將有事於遼東,擇人運糧,馬周奏 挺才堪麤使,太宗從之。挺以父在隋為營州總管,有 經略高麗遺文,因此奏之。太宗甚悅,謂挺曰:「幽州以 北,遼水二千餘里無州縣,軍行資糧,無所取給,卿宜 為此使,但得軍用不乏,功不細矣。」以人部侍郎崔仁 師為副使,任自擇文武官四品十人為子,使,以幽、易、 平三州驍勇二百人、官馬二百匹為從。詔河北諸州 皆取挺節度,許以便宜行事。太宗親解貂裘及中廄 馬二匹賜之。挺至幽州,令燕州司馬王安德巡渠通 塞,先出幽州庫物,市木造船,運米而進。自桑乾河下 至盧思臺,去幽州八百里,逢安德還,曰:「自此之外,漕 渠壅塞。」挺以北方寒雪,不可更進,遂下米於臺側權 貯之,待開歲發春,方事轉運。度大兵至,軍糧必足,仍 馳以聞。太宗不悅,詔挺曰:「兵尚拙速,不貴工遲。朕欲 十九年春大舉,今言二十年運漕,甚無謂也。」乃遣繁 畤令韋懷質往挺所支度軍糧,檢覆渠水。懷質還奏 曰:「挺不先視漕渠,輒集工匠,造船運米。即下至盧思 臺,方知渠閉,欲進不得,還復水涸,乃便貯之,通達平 夷之區。又挺在幽州,日致飲會,實乖至公。陛下明年 出師,以臣度之,恐未符聖策。」太宗大怒,令將作少監 李道裕代之。

貞觀二十二年,開斜谷道,造水運艦。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按《冊府元龜》,「二十二年七 月,開斜谷道,水路運米以至京師。」

按《登州府志》:「二十二年,將伐高麗,具舟艦為水運,遣 長史強偉於劍南道伐木造艦,自巫峽抵江揚,趨萊 州。」

高宗顯慶 年始鑿三門山為棧以輓漕舟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按《食貨志》:「唐都長安,而關 中號稱沃野,然其土地狹,所出不足以給京師,備水 旱,故常轉漕東南之粟。高祖、太宗之時,用物有節而 易贍,水陸漕運,歲不過二十萬石,故漕事簡。自高宗 以後,歲益增多,而功利繁興,民亦罹其弊矣。初,江淮 漕租米至東都輸含嘉倉,以車或馱,陸運至陜,而水 行來遠,多風波覆溺之患,其失常十七八,故其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