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90 (1700-1725).djvu/7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民不安其土,不可以為理,乃集其耆老而謀所以與 民永久之計。于是民徐行等相率伏闕上書,言「蒙恩 改折漕糧以來,已十餘年,有利於民,無病於國明甚。 惟愚民慴于交兌之害,而過疑上恩之不可恃也,多 懷去就,無戀戀畎畝之心,惟上裁哀。」章下大司農,大 司農與巡撫趙公可懷、巡按鹿公久徵參議之,報如 行等言,于是有旨著為令,而嘉定之民所以鼓舞之 可知也。余惟國家轉輸東南四百「萬之粟,以給京師。 歷江、淮、河、衛之險,驚風駭波,朝不謀夕。文武之臣奔 走其事,而軍士蒙犯霜露,經歷寒暑,計十萬石之費, 蓋不貲矣。然京衛之士,曾不待米而飽。太倉之粟,朝 受而夕糶之,意在得銀錢耳,其價亦不能太過產米 之地也。」夫水田之利,卒未可就,而黍、稷、菽、麥,皆京師 之人饔飧旦夕之「常食也。誠于豐歲增價糶百萬,以 佐東南之漕,使北方之民亦無傷農之病,于京畿穀 賤之時出以與米兼支,而願受者準改折以給焉,其 勢必爭欲得之。夫為國計者,獨使太倉之粟不虛而 已,何必轉吳、越之米於燕市乎?即無論嘉定,居漕糧 四十分之一,不足以為重輕,蓋改折實利於民,亦利 於」國也。王君求余文以紀其事,宣上恩也,且使後之 人有考焉。嘉定歲運漕糧一十萬六千四百九十石 有奇,正兌一石加耗四斗,故每石折銀七錢,改兌一 石加耗三斗二升。今議裁一斗二升,故每石折銀六 錢。凡折銀七萬三千九百兩有奇,其輕齎、蘆蓆、木板 之費,皆免,與改兌所裁之米,共為銀一萬六千一百 七十兩有奇。於乎!上恩大矣,賢有司之澤亦遠矣!

《永折民疏》
徐行

謹奏:「先該萬曆十一年內嘉定縣第一等都民為懇 恩破格恤處,以蘇殘喘」事,蒙戶部准行查勘,于萬曆 十二年為始,查照議定價值,盡行改折,每年徵銀解 部,永為定規。自十一年以來,無漕不折,有請必俞,皇 上之軫念加恩,不啻天高地厚。一轉顧間,而救數十 萬垂斃之生靈,存六百里將廢之版圖。臣等父子妻 孥,歡呼鼓舞,方慶幸再生之有日,祝延萬壽於無疆 矣。顧乾坤浩蕩之恩,豈忍暫施而終吝;螻蟻生全之 望,尚欲托命而投誠,有不得不瀝血哀祈于君父之 前者。臣請詳陳其始末。竊惟蘇州府七縣一州,獨本 縣三面緣海土田高亢瘠薄,與他縣懸殊,雖自昔已 然,但國初承宋元之後,考之舊志,境「內塘浦涇港,大 小三千餘條,水道通流,猶可車戽,民間種稻者十分 而九,以故與他縣照常均派本色兌運,尚能支持幾 二百年也。」其後江湖壅塞,清水不下,濁潮逆上,沙土 日積,旋塞旋開,漸淺漸狹。既不宜於禾稻,姑取辦於 木棉,以花織布,以布貿銀,以銀糴米,以米兌軍,運他 邑之粟,充本縣之糧,「飛輓隔別,其勞自倍;折閱展轉, 其費自多。故出之民間,則本縣之一石幾同於他縣 之二石;輸之官府,則民間之二石,不加於他縣之一 石。況米從別處雜販,其顆粒顏色自難齊一。軍得藉 口,百計刁難。每當交兌,多至缺乏。民急則傾家逃竄, 官急則借商那補。弊端叢集,皆坐於此。」積至萬曆十 二年「間,重以天災,十室九空,幾於狼狽,不可收拾。自 昨蒙恩改折以來,然後輸納稍輕,流亡漸復。民知力 田之利,野有既辟之土,則改折之有便於民甚明矣。 先年臨兌缺米,軍民交鬨,官無不住之俸,賦無可完 之期。自昨蒙恩改折以來,行之一十二年,歲遇中熟, 必前期報完,即大災亦殫力賠補追呼,不」聞。文案較 省,則改折之有便於官,又甚明矣。以四百萬而內折 十萬,上不見其為損;以六百里而歲寬十萬,下則大 受其益。「民出兌平米十四萬石,軍交兌正米十萬石, 兌則贈耗之米徒飽漕卒,折則羨餘之利總歸太倉。」 是皇上大施蠲恤之仁,而實未嘗有損於常賦;疲邑 少緩須臾之命,而實未嘗有缺於上供。則改折之利 於民,亦利於國,抑又甚明矣。見今遵奉部議,又聽隨 年題請,臣等似亦可以無言。但以改折之法,終出特 恩,未為定制。「事須歲請,則控訴或嫌於煩瀆;議歷多 官,則知會未必其如期。儻撫按之題請稍稽,部司之 覆奏或緩,漕院之兌單一下,十四萬之本色立須再 請則已,後時買米,則難立措,破家碎身,何濟於事?況 數年以來,民不習兌,官無成法,倉廒頹廢已久,斗甲 革除殆盡。一朝議復,百費叢生,是十年之休養,曾不 當一旦之徵呼。今流移觀望而未盡復業,田土汙萊 而未盡力墾者,皆為改折之無成命也。是以小人無 饜,妄懷一勞永逸之圖。權之大計所在,要亦兩」利俱 存之道。若謂「一縣私情不足盡信,節經有司申請撫 按會題,該部覆議,盡皆深諳地利、熟察民情而為」,是 不得已委曲之計耳。若謂防其拖欠不宜輕准,則改 折既行之後,較《改折》未行之先,孰完孰欠?冊籍昭然, 操縱原在朝廷,以完納而准行,亦可拖欠而革罷也, 豈必預設不然之疑?若謂「行于」暫,不宜行于久,則田 猶昔年之田,民猶昔年之民,昔何以可行,後何以可 罷?若謂准于一縣,將援例于他縣,則嘉定產花,他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