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97 (1700-1725).djvu/2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釋米》

米,穀實也。

《本草綱目》

《陳廩米》

釋名

陳倉米、 老米、 火米。

李時珍曰:「有屋曰廩,無屋曰倉,皆官積也。方曰倉,圓 曰囷,皆私積也。老亦陳也。火米有三,有火蒸治成者, 有火燒治成者,又有畬田火米,與此不同。」

集解

陶弘景曰:「陳廩米即粳米。久入倉陳赤者,以廩軍人, 故曰廩爾。方中多用之,人以作醋,勝於新粳米也。」 陳藏器曰:「廩米,吳人以粟為良,漢地以粳為善,亦猶 吳紵、鄭縞貴近賤遠之意。」確論其功,粟當居前。 寇宗奭曰:「諸家《註》說,不言是粳是粟。然二米陳者性 皆冷,煎煮亦無膏膩,粉食令人自利,與《經》說稍戾。」 李時珍曰:「廩米,北人多用粟,南人多用粳及秈,並水 浸蒸曬為之。亦有火燒過治成者,入倉陳久,皆氣過 色變,故古人謂之紅粟、紅腐,陳陳相因也。」

氣味

鹹酸溫無毒。

陳藏器曰:「廩米熱食即熱,冷食即冷,假以火氣也,體 自溫平。同馬肉餐,發痼疾。」

李時珍曰:「廩米年久,其性多涼,但炒食則溫爾,豈有 熱食即熱者乎?」

主治

《別錄》曰:「下氣,除煩渴,調胃,止洩。」

《日華》曰:「補五臟,澀腸胃。」

陳士良曰:「暖脾去憊氣,宜作湯食。」

《孟詵》曰:「炊飯食,止痢,補中益氣,堅筋骨,通血脈,起陽 道。以飯和酢搗,封毒腫惡瘡,立瘥。北人以飯置甕中, 水浸令酸,食之,暖五臟六腑之氣。研水服,去卒心痛。」 《甯原》曰:「寬中消食,多食易饑。」

李時珍曰:「調腸胃,利小便,止渴除熱。」

發明

李時珍曰:陳倉米煮汁不渾,初時氣味俱盡,故沖淡 可以養胃。古人多以煮汁煎藥,亦取其調腸胃、利小 便、去濕熱之功也。《千金方》治同注。下痢炒此米研末 飲服者,亦取此義。《日華子》謂其「澀腸胃,寇氏謂其冷 利,皆非中論。」

附方

霍亂大渴能殺人:以黃倉米三升,水一斗,煮汁,澄清 飲,良。永類方

反胃膈氣不下食者,「太倉散。」用倉米或白米,日西時 以水微拌濕,自想日氣如在米中,次日曬乾,袋盛掛 風處,每以一撮,水煎和汁飲之,即時便下。 又方:陳 倉米炊飯焙研,每五兩入沈香末半兩,和勻,每米飲 服二三錢。普濟方

諸般積聚:太倉丸治脾胃饑飽,不時生病,及諸般積 聚,百物所傷。陳倉米四兩,以巴豆二十一粒去皮同 炒,至米香豆黑,勿令米焦,擇去豆不用,入去白桔皮 四兩為末,糊丸梧子大,每薑湯服五丸,日二服。百一 選方

暑月吐瀉:陳倉米二升,麥芽四兩,黃連四兩,切,同蒸 熟,焙研為末,水丸梧子大,每服百丸,白湯送下。

《海槎餘錄》

《山禾米》

儋耳種早稻曰《山禾米》,粒大而香,可食。

米部藝文一

《謝敕賜米啟》
南齊·王融

臣無王陽之術,計然之智,不能負粟百里,分地一廛, 上虧溫養,自取饑切。豈悟外恩橫集,天私妄委。

《謝敕賚長生米啟》
梁·簡文帝

堯禾五尺,未足稱珍;漢苗九穗,方斯非擬。如隨瑞鹿, 若降神烏,暮律向游,獻春方始。食乃民天之貴,粒有 延齡之名。藉此資身,因斯養性。

《謝東宮賚米啟》
庾肩吾

滍水鳴蟬,香聞七里;瓊山合穎,租歸十縣。肩吾人慚 振藻,徒降雲間之松;職濫更繁,空撤家丞之俸。成珠 委地,事重逢仙;游玉為糧,珍踰入楚。雖復激水滄流, 不待監河之說;春風掃地,方誚文學之篇。

《謝湘東王賚米啟》
前人

味重新城,香踰澇水。連舟入浦,似彥伯之南歸;積地 為山,疑馬援之西至。不待候沙,同新渝之再熟;無勞 拜石,均遼倉之重滿。前恩未遠,次渥仍流。墨翟假以 故書,裴楷慚其國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