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99 (1700-1725).djvu/11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李時珍曰:「鹽」字象器中煎鹵之形。《禮記》:「鹽曰鹹鹺。」《爾 雅》云:「天生曰鹵,人生曰鹽。」許慎《說文》云:「鹽鹹也。東方 謂之斥,西方謂之鹵,河東謂之鹹。黃帝之臣宿沙氏 初煮海水為鹽。」《本經》大鹽,即今解池顆鹽也。《別錄》重 出食鹽,今併為一。方士呼鹽為海砂。

《集解》

《別錄》曰:「大鹽,出邯鄲及河東池澤。」

《蘇恭》曰:「大鹽即河東印鹽也。人之常食者,形麤於食 鹽。」

陶弘景曰:「有東海鹽、北海鹽、南海鹽、河東鹽、池梁益 鹽、井西羌山鹽、胡中樹鹽,色類不同,以河東者為勝。 東海鹽、官鹽白,草粒細;北海鹽黃,草粒麤。以作魚鮓 及鹹葅,乃言比勝。而藏繭必用鹽官者。蜀中鹽小淡, 廣州鹽鹹苦,不知其為療體,復有優劣否?」

陳藏器曰:「四海之內,何處無之?惟西南諸夷稍少,人 皆燒竹及木鹽當之。」

蘇頌曰:「并州末鹽,乃刮鹹煎鍊者,不甚佳,所謂鹵鹹 是也。」大鹽生河東,池澤麤于末鹽,即今解鹽也。解州、 安邑兩池取鹽于池旁,耕地,沃以池水,每得南風急, 則宿夕成鹽滿畦,彼人謂之種鹽,最為精好。東海、北 海、南海鹽者,今滄、密、楚、秀、溫、台、明、泉、福、廣、瓊、化諸州, 煮海水作之,謂之澤鹽,《醫方》謂之海鹽。海邊掘坑,上 布竹木,覆以蓬茅,積沙于上,每潮汐衝沙,則鹵鹹淋 于坑中,水退則以火炬照之,鹵氣衝火皆滅。因取海 鹵貯盤中煎之,頃刻而就。其煮鹽之器,漢謂之「牢盆」, 今或鼓鐵為之。南海人編竹為之,上下周以蜃灰,橫 丈深尺,平底寘于竈背,謂之「鹽盤。」梁、益鹽井者,今歸 州及四川諸郡皆有鹽井,汲其水以煎作鹽,如煮海 法。又濱州有土鹽,煎鍊草土而成,其色最麤黑,不堪 入藥。通、泰、海州並有,停夕刮鹹,煎鹽輸官,如并州末 鹽之類,而味更優,以供給江湖,極為饒衍。

李時珍曰:「鹽品甚多。海鹽,取海鹵煎鍊而成,今遼、冀、 山東、兩淮、閩、浙、廣南所出是也。井鹽,取井鹵煎鍊而 成,今四川、雲南所出是也。池鹽,出河東安邑、西夏靈 州,今惟解州種之。疏鹵地為畦隴,而塹圍之,引清水 注入,久則色赤。待夏秋南風大起,則一夜結成,謂之 鹽南風。如南風不起,則鹽失利,亦忌濁水淤澱鹽脈」 也。海豐、深州者,亦引海水入池曬成。并州、河北所 出,皆鹼鹽也。刮取鹼土,煎鍊而成。階、成、鳳川所出,皆 崖鹽也。生于土崖之間,狀如白礬,亦名生鹽。此五種 皆食鹽也。上供國課,下濟民用。海鹽、井鹽、鹼鹽三者 出于人;池鹽、崖鹽二者出于天。《周禮》云:「鹽人掌鹽之 政令,祭祀供其苦鹽、散鹽,賓客供其形」鹽,王之膳羞 供其飴鹽。苦鹽即顆鹽也,出于池,其鹽為顆,未鍊治, 其味鹹苦。散鹽即末鹽,出于海及井,并煮鹼而成者, 其鹽皆散末也。形鹽即印鹽,或以鹽刻作虎形也。或 云積鹵所結,其形如虎也。飴鹽以飴拌成者,或云生 于戎地,味甜而美也。此外又有崖鹽,生于山崖。戎鹽 生于土中。傘子鹽生于「井,石鹽生于石,木鹽生于樹, 蓬鹽生于草。」造化生物之妙,誠難殫知也。

《修治》

李時珍曰:「凡鹽,人多以礬消、灰石之類雜之,入藥須 以水化,澄去腳滓,煎鍊白色乃良。」

《大鹽》

氣味

甘鹹寒無毒。

《別錄》曰:「食鹽,鹹溫,無毒。多食傷肺,喜欬。」

甄權曰:「有小毒。」

李時珍曰:「鹹、微辛,寒,無毒。」

韓保昇曰:「多食令人失色膚黑,損筋力。」

徐之才曰:漏蘆為之使。

《雷斆》曰:「敝箄淡鹵,烏賊骨亦淡鹵。」

主治

《本經》曰:「腸胃結熱,喘逆胸中病,令人吐。」

《別錄》曰:「傷寒寒熱,吐胸痰癖,止心腹卒痛,殺鬼蠱邪 疰毒氣,下部𧏾瘡,堅肌骨。」 陳藏器曰:「除風邪吐下惡物,殺蟲,去皮膚風毒,調和 臟腑,消宿物,令人壯健。」

大明曰:「助水臟,及霍亂,心痛,金瘡,明目,止風淚邪氣, 一切蟲傷瘡腫,火灼瘡。長肉,補皮膚,通大小便,療疝 氣,滋五味。」

甄權曰:「空心揩齒,吐水洗目,夜見小字。」

李時珍曰:「解毒涼血,潤燥定痛止痒,吐一切時氣風 熱痰飲關格諸病。」

發明

陶弘景曰:「五味之中,惟此不可缺。西北方人食不耐 鹹而多壽,少病好顏色。東南方人食絕欲鹹,而少早, 多病,便是損人傷肺之效。然以浸魚肉,則能經久不 敗;以沾布帛,則易致朽爛,所施各有所宜也。」

寇宗奭曰:「《素問》云:『鹹走血』。」故東方食魚、鹽之人,多黑 色,走血之驗可知。病喘嗽人及水腫者,宜全禁之。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