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多,候冷,入瓶收藏。人力若多,數鐺數籠,人力即少。 僅一鐺二鐺,亦須四五竹籠。蓋炒速而焙遲,燥濕不 可相混,混則大減香力。一葉稍焦,全鐺無用。然火雖 忌猛尢。嫌鐺冷則枝葉不柔。以意消息。最難最難。
《𡵚中製法》
𡵚之茶不炒,甑中蒸熟,然後烘焙。緣其摘遲,枝葉微 老,炒亦不能使軟,徒枯碎耳。亦有一種極細炒𡵚,乃 采之他山炒焙,以欺好奇者。彼中甚愛惜茶,決不忍 乘嫩摘採,以傷樹本。余意他山所產,亦稍遲採之,待 其長大,如𡵚中之法蒸之,似無不可。但未試嘗,不敢 漫作。
《收藏》
收藏宜用瓷甕,大容一二十斤,四圍厚箬,中則貯茶, 須極燥極新。專供此事,久乃愈佳,不必歲易。茶須築 實,仍用厚箬填緊甕口,再加以箬,以真皮紙包之,以 苧麻緊札,壓以大新磚,勿令微風得入,可以接新。
《置頓》
「茶。惡濕而喜燥,畏寒而喜溫,忌蒸鬱而喜清涼。置頓 之所,須在時時坐臥之處,逼近人氣則常溫不寒。必 在板房,不宜土室。板房則燥,土室則蒸,又要透風,勿 置幽隱,幽隱之處,尢易蒸濕,兼恐有失點檢。其閣庋 之方,宜磚底數層,四圍磚砌,形若火爐,愈大愈善。勿 近土牆,頓甕其上,隨時取竈下火灰,候冷簇於甕傍」 半尺以外,仍隨時取灰火簇之,令裡灰常燥。一以避 風,一以避濕,卻忌火氣入甕則能黃茶。世人多用竹 器貯茶,雖復多用箬護,然箬性峭勁,不甚妥帖,最難 緊實,能無滲罅,風濕易侵,多故無益也。其不堪地貯 頓,萬萬不可。人有以竹器盛茶,置被籠中,用火焙黃, 除火即潤,忌之忌之。
《取用》
茶之所忌,上條備矣。然則陰雨之日,豈宜擅開?如欲 取用,必候天氣晴明,融和高朗,然後開缶,庶無風濕。 先用熱水濯手,麻帨拭燥,缶口內箬,別置燥處。另取 小罌貯所。取茶量日幾何,以十日為限。去茶盈寸,則 以寸箬補之,仍須碎剪,茶日漸少,箬日漸多,此其要 也。焙燥築實,包紥如前。
《包裹》
茶性畏紙,紙於水中成受水氣多也。紙裹一夕,隨紙 作氣盡矣。雖火中焙出,少頃即潤。鴈宕諸山,首坐此 病,每以紙帖寄遠,安得復佳?
《日用頓置》
日用所須,貯小罌中,箬包苧紥,亦勿見風,宜即置之 案頭,勿頓巾箱,書簏尢忌與食器同處,並香藥則染 香藥,海味則染海味,其他以類而推,不過一夕,黃色 變矣。
《聞龍茶箋》
《製法》
「茶初摘時,須揀去枝梗老葉,惟取嫩葉,又須去尖與 柄,恐其易焦。」此松蘿法也。炒時須一人從傍扇之,以 祛熱氣,否則黃色香味俱減。予所親試。扇者色翠,不 扇色黃,炒起出鐺時,置大瓷盤中,仍須急扇,令熱氣 稍退,以手重揉之,再散入鐺,文火炒乾,入焙蓋揉則 其津上浮,點時香味易出。《田子萟》以生曬、不炒、不揉 者為佳,亦未之試耳。
經云:「焙鑿地深二尺,闊一尺五寸,長一丈,上作短牆, 高二尺,泥之以木,構於焙上。編木兩層,高一尺以焙 茶。茶之半乾昇下棚,全乾昇上棚。」愚謂今人不必全 用此法。予嘗構一焙室,高不踰尋,方不及丈,縱廣正 等,四圍及頂,綿紙密糊,無小罅隙。置三四火缸於中, 安新竹篩於缸內,預洗新麻布一片以襯之,散所炒 茶於篩上,闔戶而焙,上面不可覆蓋,蓋茶葉尚潤,一 覆則氣悶黃,須焙二三時,俟潤氣盡,然後覆以竹 箕,焙極乾,出缸待冷,入器收藏。後再焙,亦用此法,色 香與味不致大減。
諸名茶法多用炒,惟羅𡵚宜於蒸焙,味真蘊藉,世競 珍之。即顧渚、陽羨,密邇洞山,不復倣此。想此法偏宜 於𡵚,未可概施他茗。而《經》已云「蒸之焙之」,則所從來 遠矣。
吳人絕重𡵚茶,往往雜以黃黑箬,大是闕事。余每藏 茶,必令樵青入山採竹箭箬拭淨烘乾,護罌四週,半 用剪碎拌入茶中,經年發覆,青翠如新。
吾鄉四陲皆山泉水,在在有之,然皆淡而不甘。獨所 謂它泉者,其源出自四明潺湲洞,歷大闌、「小皎」諸名 岫,迴溪百折,幽澗千支,沿洄漫衍,不舍晝夜。唐鄞令 王公元偉,築埭它山,以分注江河。自洞抵埭,不下三 數百里,水色蔚藍,素砂白石,粼粼見底,清寒甘滑,甲 於郡中。余愧不能為浮家泛宅送老于斯。每一臨泛, 浹旬忘返,㩦茗就烹,珍鮮特甚,洵源泉之最勝,甌犧 之上味矣。以僻在海陬,《圖經》是漏,故「又新」之記罔聞, 「季疵」之杓莫及,遂不得與谷簾諸泉齒。譬猶肥遁吉 人,滅影貞士,直將逃名世外,亦且永托知稀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