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02 (1700-1725).djvu/8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崑崙山上樹名。又九真經中大丹名。

蘇恭曰:「琅玕有數種色,以青者入藥為勝,是琉璃之 類,火齊寶也。」今出雋州以西,烏、白蠻中,及于闐國。 陳藏器曰:石闌干生大海底,高尺餘,如樹,有根莖,莖 上有孔,如物點之。漁人以網罾得之,初從水出,微紅, 後漸青。

蘇頌曰:「今祕書中有《異魚圖》,載琅玕青色,生海中,云 海人以網於海底取之。初出水,紅色,久而青黑。枝柯 似珊瑚,而上有孔竅如蟲蛀,擊之有金石之聲,乃與 珊瑚相類。」其說與《別錄》生蜀郡平澤,及蘇恭所云不 同,人莫能的識。謹按《尚書》雍州:「厥貢球琳、琅玕。」《爾雅》 云:「西北之美者,有崑崙墟之璆琳、琅玕。」孔安國、郭璞 注皆以為石之似珠者,而《山海經》云:「崑崙山有琅玕」, 若然,是石之美者,明瑩若珠之色,而狀森植爾。大抵 古人謂石之美者,多謂之珠。《廣雅》謂「琉璃、珊瑚皆為 珠」是也。已上所說,皆出西北山中,而今圖乃云海底 得之,蓋珍貴之物,山海或俱產焉。今醫家亦以難得 而稀用也。

寇宗奭曰:《書》云:「雍州,厥貢球、琳、琅玕。」《西域記》云:「天竺 國正出此物。」蘇恭云:「是琉璃之類。」琉璃乃火成之物, 琅玕非火成者,安得同類?

李時珍曰:按:許慎《說文》云:「琅玕,石之似玉者。」孔安國 云:「石之似珠者。」《總龜》云:「生南海石崖間,狀如筍,質似 玉。」《玉冊》云:「生南海崖石內,自然感陰陽之氣而成,似 珠而赤。」《列子》云:「蓬萊之山,珠玕之樹叢生。」據諸說,則 琅玕生於西北山中及海山崖間。其云生於海底,網 取者是珊瑚,非琅玕也。在山為琅玕,在水為珊瑚,珊 瑚亦有碧色者。今回回地方出一種青珠,與碧靛相 似,恐是琅玕所作者也。《山海經》云:「開明山北有珠樹。」 《淮南子》云:「曾城九重,有珠樹在其西。」珠樹即琅玕也。

氣味

辛平無毒。

李之才曰:「殺錫毒,得水銀良。畏雞骨。」

主治

《本經》曰:「身癢,火瘡,癰瘍疥瘙死。」 《別錄》曰:「白禿浸淫在皮膚中,煮鍊服之,起陰氣,可化 為丹。」

陶弘景曰:「療手足逆臚。」

陳藏器曰:「石闌干,主石淋,破血,產後惡血。磨服或煮 服,亦火燒投酒中服。」

琅玕部選句

漢張衡《南都賦》:「珍羞琅玕,充溢員方。」

王延壽《魯靈光殿賦》,「駢密石與琅玕,齊玉璫與璧瑛。」 《晉郭璞讚》,「服常琅玕,崑山奇樹,丹寶珠離,綠葉碧布。」 盧諶《朝霞賦》:「相神之于瀛洲,琅玕于層城。」

漢張衡詩,「美人贈我青琅玕,何以報之雙玉盤。」 魏曹植《美女篇》,「頭上金爵釵,腰佩翠琅玕。」

晉阮籍《詠懷詩》,「朝餐琅玕實,夕宿丹山際。」

梁江淹《神女賦》:「守明璣而為誓,解琅玕而相要。」

琅玕部紀事

《管子輕重甲篇》:「桓公曰:『四夷不服,恐其逆政,游于天 下而傷寡人。寡人之行為此有道乎』?」「管子對曰:『崑崙 之虛不朝,請以璆琳琅玕為幣,簪珥而辟千金』」者,璆 琳、琅玕也。然後八千里之崑崙之虛,可得而朝也。 《唐書五行志》:「楚州獻寶玉曰琅玕珠二,形如玉環,四 分缺一。」

《癸辛雜識》:「劉漢卿嘗隨官軍至小回回國,去燕數萬 里,每雨過,山泥淨盡,數百里間皆玉山相照映,碧澱 子皆高數尺,豈所謂琅玕」者耶?

琅玕部雜錄

《孝經援神契》:「神靈滋則琅玕景。」

《山海經。海內西經》:「服常樹,其上有三頭人伺琅玕樹。」 《淮南子》:「崑崙侵城九重,琅玕樹在其東。」

《魏略》:「大秦國出琅玕。」

《晉書食貨志》:「秦邠旄羽,迥帶琅玕。」

《拾遺記》:「崑崙山傍有瑤臺,上有琅玕,璆琳之玉,煎可 以為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