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04 (1700-1725).djvu/3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讖也。大泉五十,《國語》注云:「王莽鑄大錢五十,徑一寸

二分,重十二銖,直如其文。」今有折二錢,又有小鑄,亦 不多見。今見鏝有斗劍龜蛇之文者,未之考也。 大泉五百,吳王孫權嘉禾五年鑄,一當五百,文 大泉二千,未詳所鑄年代,一當二千。

「大泉當千」吳孫權赤烏元年,鑄一當千。

《太平百》錢,未詳所鑄年代,一當百。

四銖,南朝宋文帝鑄。又宋世祖鑄,比重四銖。

「直百五銖」,南朝梁武帝鑄,一當百。

布泉。陳文帝天嘉二年鑄錢,文曰「布泉」,一當百,與五 銖並行。後周武帝保定元年亦鑄布錢,以一當五。今 有玉著篆者,有柳葉篆文,有重廓者。董逌《錢譜》云:「藏 曰泉,流曰布。」又引石氏曰:「錢徑重四銖,懸針書日者。 自梁武帝以來有之,文曰布泉,謂之男錢。」《梁書》曰:「布 泉徑一寸,重四銖半,婦人佩之,即生男也。」天子頻下 詔,非敕鑄之錢,並不許用。敦素疑王莽時鑄,亦無所 據。後周「布泉」,字皆玉著,與此甚異。

大貨六銖《陳書?宣帝紀》曰:「大建十一年七月辛卯,初 用大貨六銖。」《隋志》曰:「陳宣帝鑄大貨六銖,以一當五 銖之十,與五銖並行。後復當一,人皆不從,乃相與訛 言六銖錢有不利縣官之象。」徐氏曰:「謠言大貨六銖, 有類人叉腰哭。」未幾,宣帝崩,竟至陳亡。嶺南諸州多 以鹽米布交易,俱不用此錢矣。

五行大布《後周武帝紀》曰:建德三年六月壬子,更鑄 五行大布錢,以一當十,與布泉並行。四年七月,又以 邊境之人多盜鑄,乃禁五行大布錢,不得入四關。張 台曰:「小者至徑八分。」舊錢之文上五下行,又有「上大 下布」字,皆古篆文。

永通萬國《後周宣帝紀》曰:大象元年十一月初鑄,文 曰「永通萬國。」徑一寸三分,重十二銖,背面肉好;又有 徑一寸二分半,重八銖。皆一當十,貨永通泉。後周宣 帝鑄永泉貨,以一當十。南唐李璟亦鑄大錢,以一當 十。《大定錄》曰:顯德五年七月,江南李氏鑄永通錢,貨 永安五銖。

大和五銖,後魏獻文帝皇興年中鑄,其文曰「大和五 銖」,徑一寸,重五銖。常平五銖。比齊文帝天保三年改 鑄,其文曰「常平五銖」,徑八分,重五銖。皆篆文。

以上右錢計二十一樣,自秦至隋所鑄之錢,其錢之大小,文之篆籀,廓之有無,推之共五十三樣。董逌曰:「又有所謂異錢,雖不見於傳記,然制作之近古者,今錄之。如李唐鑄撒帳錢,其文有曰『長命富貴,金玉滿堂』」 ,又有「忠孝傳家、五男二女,天下太平、封侯拜相」 之類。又博戲之錢,背有字皆鏝者,不及錄。

《平錢》

開元通寶。《唐會要》曰:唐高祖武德四年七月十七日 鑄歐陽詢制詞及書字,含八分,篆隸二體,俗謂之「開 元通寶。」其錢徑八分,重十二銖,積十錢僅重一兩,得 重輕大小之中。今開元通寶錢鏝有文如初月者。《談 賓錄》曰:武德初,行「開元通寶」錢,初進樣時,文德皇后 搯一粉甲痕,因不復改。鄭虔《會碎》云:「熙寧中,劉斧儹」 《青瑣高議》,且曰:事由明皇、貴妃,彼徒見錢文有「開元」 字,便乃謂明皇,亦不考實之過。又有左桃開元錢、雙 桃開元錢,篆字開元錢。封寅曰:武宗會昌五年鑄開 元錢。時廢天下佛寺,宰相李德裕請以廢寺銅鐘佛 像及僧瓶碗等物,命所在鑄錢。揚州節度使李紳乃 以所廢寺品鑄錢,背加昌字,以表年號。又有《敕令》鑄 錢所各加本郡州號名為背文。

京。京兆。《洛》。河南興。鳳翔梁。汴梁荊:江陵桂。廣西潭。湖南《廣》。廣東福。福州越。淅東洪。江西潤。鎮江昌。成都鄂。湖廣兗。兗州《梓》:東川襄。襄州丹。河北《益》。西川宣。宣州平。燕山揚。揚州藍:藍田 共二十三件。

「乾封泉寶」,《唐會要》:高宗祀昊天上帝於泰山,改「乾封 年鑄,徑一寸,重十二銖六分,以一當十。其年凡舊錢 皆廢,明年因糓價踴貴,商賈不行。又明年詔罷之,仍 行開元錢,洎『乾封泉寶』」,唐肅宗乾元二年,第五琦請 鑄小錢,徑寸,每緡重十斤,與開元通寶參用,以一當 十。今有折二錢,又有小錢。第五琦復為相,命鑄重輪 乾元錢,徑一寸四分,重十二銖,其文承目,背之外廓, 為之重輪,又為之重稜,每緡重十二斤,以一當五十。 法既屢易,物貨騰踴,米斗錢至七十,餓死者滿道。上 元元年,減重輪錢一當二十,《開元》舊錢與《乾元》錢皆 以一當十。代宗即位,《乾元》小錢一當二,重輪大錢一 當三。元載作相,凡大小錢皆以一當一,《唐書》謂之「重 窺錢。」今有當三折二小錢。

《大曆元寶》,唐代宗鑄。

《建中通寶》,唐德宗鑄。

「天成元寶」,後唐明宗年號。至德年間,安慶緒亦改元 天成,未知鑄錢否。

天福鎮寶,晉氏《舊史》以為趙、石晉所鑄。

《漢元通寶》,後漢劉知遠年號。

「周《元通寶》。」後周世宗毀天下銅佛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