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06 (1700-1725).djvu/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禮儀典

 第十四卷目錄

 禮儀總部雜錄

禮儀典第十四卷

禮儀總部雜錄

《尚書中候》:「周公歸政於成王,太平,制禮鸞鳳。」見 《春秋說題辭》。「禮者,體也。人情有哀樂,五行有興滅,故 立鄉飲之禮,終始之哀,婚姻之宜,朝聘之表,尊卑有 序,上下有體。王者行禮,得夫中和,禮得則天下咸得 厥宜。陰陽滋液,萬物調,四時和,動靜常用,不可須臾 惰也。」

《禮含文嘉》。禮者,履也。

《禮稽命徵》,得禮之制,澤谷之中,有赤烏,白玉,赤蛇,赤 龍,赤木,白泉生出,飲酌之,使長壽。

《禮》之動搖也,與天地同氣,四時合信,陰陽為符,日月 為明,上下和洽,則物獸如其性命。

《汲冢周書》:「生之樂之,則母之禮也;政之教之,遂以成 之,則父之禮也。父母之禮,以加於民。」

《管子·牧民》篇:「國有四維,一曰禮。」

《文子道德篇》:文子問:「何謂禮?」曰:「為上則恭嚴,為下則 卑敬,退讓守柔,為天下雄。立於不敢,設於不能,此之 謂禮也。」

《上禮篇》:《老子》曰:「為禮者,雕琢人性,矯拂其情,目雖欲 之禁以度,心雖樂之節以禮,趨翔周旋,屈節卑拜,肉 凝而不食,酒澂而不飲,外束其形,內愁其德,鉗陰陽 之和,而迫性命之情,故終身為哀人。」

《莊子天運篇》:「三王五帝之禮義法度,不矜於同而矜 於治。故譬三王五帝之禮義法度,其猶柤梨橘柚耶? 其味相反而皆可於口,故禮義法度,應時而變也。」 《尸子》:「秋為禮,西方為秋。秋,肅也,萬物莫不肅敬,禮之 至也。」

《董子》:「理者,天所為也;文者,人所謂之禮。禮者,因人情 以為節文,以救其亂也。夫隄者,水之防也;禮者,人之 防也。刑防其末,禮防其本也。」

《慎子》:「禮從俗,政從上,使從君。國有貴賤之禮,無賢不 肖之禮;有長幼之禮,無勇敢之禮;有親疏之禮,無愛 憎之禮。」

《荀子勸學》篇:「禮者,法之大分,群類之綱紀也。故學至 乎禮而止矣,夫是之謂道德之極。」

《天論》篇:「水行者表深,表不明則陷。治民者表道,表不 明則亂。禮者表也;非禮,昏世也。昏世,大亂也。」

《修身》篇:「凡用血氣、志意知慮,由禮則治通,不由禮則 勃亂提僈。食飲、衣服、居處動靜,由禮則和節,不由禮 則觸陷生疾。容貌態度、進退趨行,由禮則雅,不由禮 則夷固辟違,庸眾而野。」故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 不成,國家無禮則不寧。《詩》云:「『禮儀卒度,笑語卒獲』。此 之謂也。」

《淮南子齊俗訓》:「夫水積則生相食之魚,土積則生自 穴之獸,禮儀飾則生偽慝之儒。夫吹灰而欲無眯,涉 水而欲無濡,不可得也。」

《禮》者,體情而制文者也。

揚子《問道》篇:「或問德表。曰:『莫知作上作下』。」「請問莫知。」 曰:「『行禮於彼而民得於此,奚其知』?或曰:『孰若無禮而 德』?」曰:「禮,體也,人而無禮,焉以為德?」

《五百篇》或問:「禮難以彊世?」曰:「難。故彊世,如夷俟倨肆 羈角之哺,果而陷之,奚其彊?或性或彊,及其名,一也。 見弓之張兮,弛而不失其良兮。」或曰:「何謂也?」曰:「擏之 而已矣。川有防,器有範,見禮教之至也。」

《賈子》:「禮者禁於將然之前;法者禁於已然之後。」是故 法之所用易見,而禮之所為至難知也。

《韓詩外傳》:「在天者莫明乎日月,在地者莫明乎水火, 在人者莫明乎禮義。故日月不高則所照不遠,水火 不積則光炎不博,禮義不加乎國家則功名不白。故 人之命在天,國之命在禮。」

《大戴禮本命》篇:「禮象五行也,其義四時也,故以四舉: 有恩,有義,有節,有權。」

《鹽鐵論誅秦》篇:「夫禮讓為國者,若江海流,彌久不竭, 其本美也。苟為無本,若蒿火暴怒而無繼,其亡可立 而待。」

《申韓》篇:「河決若甕口,而破千里,況禮決乎?其害多矣。」 《白虎通禮樂》篇:「夫禮者,陰陽之際也,百事之會也,所 以尊天地,賓鬼神,序上下,正人道也。」

《禮》者,盛不足,節有餘,使凶年不儉,豐年不奢,貧富不 相懸也。

有貴賤焉,有親疏焉,有長幼焉。朝廷之禮,貴不讓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