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17 (1700-1725).djvu/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禮儀典

 第一百六十一卷目錄

 天地祀典部彙考十五

  明二世宗嘉靖七則 穆宗隆慶三則 神宗萬曆一則 愍帝崇禎二則

禮儀典第一百六十一卷

天地祀典部彙考十五

明二

世宗嘉靖九年復二郊初制並更定祀典

按《續文獻通考》:「圜丘壇,吳元年建圜丘於京城之南。 洪武十一年即其地建大祀殿,合祀天地,是為天地 壇。嘉靖九年,復初制,仍為圜丘,在正陽門南。壇三成: 一成面徑五丈九尺,高九尺;二成面徑九丈,高八尺 一寸;三成面徑十二丈,高八尺一寸。各成面甎,用一、 九、七、五陽數,及周圍欄板柱子,皆青色琉璃,四出,陛」 各九級,白石為之。內壝圓牆九十七丈七尺五寸,高 八尺一寸,厚二尺七寸五分。櫺星石門六:正南三,東、 西、北各一。外壝方牆二百四丈八尺五寸,高九尺一 寸,厚二尺七寸。櫺星門如前,高用周尺,餘用今尺。下 同。又外圍方牆為門四:南曰「昭亨」,東曰「泰元」,西曰「廣 利」,北曰「成貞。」方澤壇,吳元年建方丘於鍾山之北。洪 武十一年,改建天地壇,遂廢。嘉靖九年,復為方澤,在 安定門外。壇二成,一成面方六丈,高六尺;二成面方 十丈六尺,高六尺。各成面甎,用六八陰數,皆黃色琉 璃,青白石包砌,四出陛,各八級。周圍水渠一道,長四 十九丈四尺四寸,深八尺六寸,闊六尺。內壝方牆二 十七丈二尺,高六尺,厚二尺。櫺星門六,正北三,東、西、 南各一。外壝方牆四,圍二重。內重北門三,東、西、南門 各一,最外惟西向三門。又西有石坊曰「泰折街。」 按《明會典》,嘉靖九年,遵初制建圜丘於大祀殿之南。 每歲冬至祀天,以大明、夜明、星辰、雲雨、風雷從祀,建 方澤於安定門外。每歲夏至祭地,以五嶽、五鎮、四海、 四瀆、陵寢諸山從祀俱止奉太祖一位配享,而罷太 宗之配。又建泰神殿於圜丘北,正殿以藏上帝太祖 之主,配殿以藏從位諸神之主。上帝太祖主曰神版, 餘曰「神牌。」祭則禮部、太常寺官請詣壇奉安。建皇祇 室於方澤南,以藏皇祇及從位主。而太祖主則以祭 之前一日請諸太廟。其大祀殿,則以孟春上辛日行 祈穀祭,奉太祖、太宗同配享。《續定制》曰:「某年十一 月某日,祗行大祀皇天禮於圜丘。爾文武百官自今 日為始,致齋三日。其宜精白乃心,益加敬畏。慎之哉!」

凡進祀冊。舊制、欽天監每歲十一月上旬、具明年

各祭祀日期,於奉天門奏進。嘉靖九年,更定《郊禮令》, 以九月自大報之祀為始,開列具奏。 更定分祀儀。 是年既分建四郊,遂號祖陵山曰「基運」,皇陵山曰「翔 聖」,孝陵鍾山曰「神烈」,顯陵山曰「純德」,并天壽山俱從 祀方澤,居嶽鎮之次,仍俱祀於地祇壇 圜丘。一前 期十日,太常寺題請視牲,次請命大臣三員、看牲四 員分獻。一前期五日,錦衣衛備隨朝駕上詣犧牲所 視牲。其前一日上常服告於廟。內贊奏「就位。」上就拜 位。內贊導上至太祖香案前奏「上香。」上訖導至列聖 香案前。俱奏「上香。」上訖奏「復位」奏跪奏讀告辭。參畢 回宮。是日命大臣輪視如常儀。一前期四日,上御奉 天殿,太常寺奏祭祀進銅人如常儀。本寺博士捧告 請太祖祝版於文華殿。候上親填御名訖捧出。一前 期三日、上具祭服。以脯醢酒果詣太廟請太祖配帝。 是日上詣太廟寢請主至太廟安訖。典儀唱「執事官 各司其事。」內贊導上至拜位。奏「就位。」典儀唱「迎神。」內 贊導上至香案前。奏跪搢圭。奏「上香。」奏「出圭。」奏「復位。」 奏「兩拜。」典儀唱「行獻禮。」內贊導上至御案前。奏「搢圭。」 奏「獻爵。」奏「出圭。」奏詣讀祝位。奏「跪。」贊「讀祝。」讀訖。奏俯 伏興、平身。奏復位。太常卿跪奏「禮畢。請還宮。」內贊奏 「兩拜。」典儀唱「讀祝官捧祝詣燎位。」奏「禮畢。」上「請主還 寢。」訖、易服御華蓋殿。太常寺卿同光祿寺卿面奏省 牲。訖、上御奉天殿。百官具朝服聽受誓戒。傳制。一、前 期二日,太常卿同光祿卿奏「省牲如常儀,牛九、羊三、 豕三、鹿一、兔六。」是日,錦衣衛具神輿香亭,太常官具 玉帛匣及香盒,各設於奉天殿。次日,上至奉天殿,親 填祝版。版以青楮砂書之,置玉帛於匣,太常卿捧安 輿內,上三上香,「行一拜三叩頭」禮畢,錦衣衛官校舁 至天壇,太常卿奉安於神庫。一。前期一日,免朝。錦衣 衛備法駕,設板輿於奉天門下正中,上吉服告於廟, 如告視牲之儀。告辭曰:「孝元孫嗣皇帝御名出宿於 郊,祗行大報禮。謹詣祖宗列聖帝后神位前恭預告 知。」告畢,上出,乘輿詣南郊,由西天門入,至昭亨門外 降輿。禮部太常官導上由左門入,至內壝。太常卿導 上至圜丘恭視壇位,次至神庫「視籩豆,至神廚視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