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18 (1700-1725).djvu/4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日夜。有旨:「來早更不」乘輅,止用逍遙車子詣文德殿 致齋,應儀仗排立並放免,從駕官常服以從。大禮使 趙雄密令勿放散,上聞之曰:「若不霽,何施面目?」雄語 人曰:「不過罪罷出北關耳。」黃昏後,雨止。中夜,內侍思 恭傳旨:「御史臺、閣門、太常寺仍舊乘輅,應有合行排 辦事件,疾速施行。」十五日未明,雨止,乘輅而歸。蓋自 有典故,清切如此。而顯祖不知出此,乃妄援開禧、韓 𠈁冑當國時故事,故時相怒之尢甚者也。

明堂祀典部雜錄

《禮記·樂記》:「祀乎明堂,而民知孝。」

「《禮》含文,嘉明堂」所以「通神靈,感天地,正四時。」

《素問序》:「黃帝坐明堂之上,臨觀八極,考建五常。」 《晏子春秋》:「明堂之制,土事不文,木事不鏤,示民知節 也。」

《尸子》:「周公踐東宮,祀明堂。」假為天子,明堂在左,故謂 之東宮。

《呂氏春秋》:「周明堂外戶不閉,示天下不藏也。周明堂 金在其後,有以見先德後武也,茆茨蒿柱、土階三等, 以見節儉。」

《大戴禮盛德篇》:「凡人民疾,六畜疫,五穀災者,生於天, 天道不順,生於明堂不飾,故有天災,則飾明堂也。」 《淮南子主術訓》:「文王周觀得失,遍覽是非,堯、舜所以 昌,桀、紂所以亡者,皆著於明堂。成、康繼文、武之業,守 明堂之制,觀存亡之跡,見成敗之變。」

《泰族訓》:「昔者五帝三王之蒞政施教,立明堂之朝,行 明堂之令,以調陰陽之氣,以和四時之節,以辟疾病 之菑。」

《白虎通》:「禮三老於明堂,以教諸侯孝也;禮五更於太 學,以教諸侯弟也。」

《三輔黃圖》:「明堂所以正四時,出教化,天子布政之宮。」 《禮記明堂》《陰陽錄》:「明堂之制,周旋以水,水行左旋,以 象天。內有太室,象紫垣;南出明堂,象太微;西出總章, 象五潢;北出元堂,象營室;東出青陽,象天市。上帝四 時,各治其宮,王者承天統物,亦於其方,以聽國事。」 《文中子問易》篇:「議其盡天下之心乎?黃帝有合宮之 聽」,堯有《衢室》之問,舜有《總章》之訪,皆議之謂也。并天 下之謀,兼天下之智,

《三禮圖》:「明堂布政之宮,周制五室,秦為九室,十二階, 各有所居。」

《退朝錄》:太祖建隆四年南郊,改元乾德。是歲十一月 二十九日冬至,而郊禮在十六日,何也?乃檢《日曆》,其 赦制云:「律且協於黃鐘,日正臨於甲子。」乃避晦而用 十六日甲子郊也。及修《實錄》,以此兩句太質而削去 之,遂失其義。皇祐二年當郊,而日至復在晦,宗袞遂 建明堂之禮。

《玉海》:孔子言宗祀祀事以之明,孟子言「行王政政事 以之明。」《記》言「朝諸侯,朝事以之明」也。先王之祀,酒曰 明水,食曰明粢,服曰明衣,皆神之也。在國之陽,天子 居其中,行政教,神而明之,故曰明堂。

宋仁宗祀明堂二:皇祐二年,嘉祐七年。神宗二:熙寧 四年,元豐三年;哲宗三:元祐元年、四年,紹聖二年;徽 宗二:大觀元年,政和七年;高宗五:紹興元年、四年、七 年、十年、三十一年;孝宗三:淳熙六年、九年、十五年。寧 宗七:紹熙三年,慶元六年,開禧二年,嘉定二年、八年、 十一年、十四年。

《文獻通考:建炎以來朝野雜記》:「明堂者,仁宗皇祐中 始行之,其禮合祭天地,並配祖宗,又設從祀諸神,如 郊丘之數。政和七年,既建明堂於大內,自是歲以九 月行之,然獨祀上帝而配以神宗,惟五帝從祀。紹興 元年,上在會稽,將行明堂禮,命邇臣議之。王剛中居 正為禮部郎官,首建合祭之議,宰相范覺民主之,乃」 以常御殿為明堂,但設天、地、祖、宗四位而已。四年,始 設從祀諸神。七年,復祀明堂,而徽宗崩問已至,中書 舍人傅崧卿請增設道君太上皇帝配位於太宗之 次,禮部侍郎陳公輔言:「道君方在几筵,未可配帝。」乃 不行。三十一年,始宗祀徽宗於明堂,以配上帝,而祀 五天帝、五人帝於明堂之上,五官神於東廂,罷從祀 諸神位,用熙寧禮也。乾道以後,說者以德壽宮為嫌, 止行郊禮。淳熙六年,用李仁父、周子充議,復行明堂 之祭,並侑焉。逮十四年,高宗崩,明年季秋,乃用嚴父 之典,令郊祀從紹興,明堂從皇祐。惟歲時常祀,則以 太祖配;冬至、圜丘,太宗配;祈穀、大雩,高宗配;明堂、宗 祀,蓋尤延之為禮官時所請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