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21 (1700-1725).djvu/4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頁尚未校對

成之曲》,皇帝出廟廷亦曰《昌寧之曲》。 按《祭祀志》,至 大二年春正月乙未,以受尊號,恭謝太廟,為親祀之 始。十月,以將加諡太祖、睿宗,擇日請太祖、睿宗尊諡 于天,擇日請光獻皇后、莊聖皇后尊諡于廟,改製金 表神主,題寫尊諡廟號。十二月,乙卯,親享太廟,奉玉 冊、玉寶,加上太祖聖武皇帝尊諡曰「法天啟運」,廟號 太祖;光獻皇后曰「翼聖」;加上睿宗景襄皇帝曰「仁聖」, 廟號睿宗;莊聖皇后曰「顯懿。」其舊制,金表神主以櫝 貯兩旁。自是主皆範金作之,如金表之製。

至大三年,皇后、皇太后以受冊、受尊號,告廟,並改祭 器用銀。

按《元史武宗本紀》:至大二年二月「庚戌,以皇后受冊, 遣官告謝太廟。乙亥,以上皇太后尊號,告祀太廟。六 月壬申,以西北諸王察八兒等來朝,告祀太廟。十月 甲辰,三寶奴及司徒田忠良等又言,太廟祠祭故用 瓦尊,乞代以銀。從之。戊申,帝率皇太子諸王群臣朝 興聖宮,上皇太后尊號冊寶曰『儀天興聖慈仁昭懿』」 壽元皇太后「庚戌,恭謝太廟。」

至大四年,祔武宗于太廟,議:「翰林院舊置御容,二祭 如故。」

按《元史武宗本紀》:「至大四年春正月庚辰,帝崩於玉 德殿。夏五月乙未,文武百官也先鐵木兒等上尊諡 曰『仁惠宣孝皇帝,廟號武宗。閏七月丙午,祔于太廟』。」

按《禮樂志》:「至大四年夏六月,武宗祔廟,命樂正謝。」

世寧等編曲譜舞節,翰林侍講學士張士觀譔樂章, 曲名《威成之曲》。 按《祭祀志》:至大四年,翰林院移署 舊尚書省,有旨月祭。中書平章完澤等言,「祭祀非小 事,太廟歲一祭,執事諸臣受戒誓三日乃行事。今此 輕易非宜。舊置翰林院御容,春秋二祭,不必增益。」制 若曰可。

仁宗皇慶二年以皇后受冊寶告謝太廟並遣官致祭真定神御殿

按《元史仁宗本紀》,皇慶二年三月丙辰,以皇后受冊 寶,遣官恭謝太廟。 按《禮樂志》:皇慶二年秋九月,用 登歌樂祀太上皇于真定玉華宮,自是歲用之。 按 《祭祀志》:神御殿,仁宗皇慶二年秋八月庚辰,命大司 徒田忠良詣真定致祭,依歲例給御香酒并犧牲祭 物錢中統鈔一百錠。

延祐三年十月壬申有事於太廟

按:《元史仁宗本紀》云云。

延祐四年,享於太廟,始用登歌,行三獻禮。

按《元史仁宗本紀》,「延祐四年十月甲午朔,有事於太 廟」 按《祭祀志》:「延祐四年,始用登歌樂,行三獻禮。 延祐五年十月甲午,有事於太廟。十一月癸未,敕大 永福寺創殿,安奉順宗皇帝御容。」

按:《元史仁宗本紀》云云。

延祐七年,祔仁宗於太廟,定樂譜舞節,增「廟室,躬行 謝禮。」

按《元史英宗本紀》,延祐七年三月庚寅,帝即位。四月 庚戌,有事於太廟,告即位。八月丙辰,祔仁宗聖文欽 孝皇帝、莊懿慈聖皇后於太廟,鐵木迭兒攝太尉,奉 玉冊行事。十月丁未,時享太廟。戊午,詔太常院臣曰: 「朕將以四時躬祀太室,宜與群臣集議其禮。此追遠 報本之道,毋以朕勞於對越而有所損。其悉遵典禮。」 丙寅,定恭謝太廟儀式。己巳,罷玉華宮祀睿宗登歌 樂。十一月丙子朔,帝御齋宮。丁丑,恭謝太廟,至仁宗 太室即流涕,左右感動。辛巳,以親祀太廟禮成,御大 明殿受朝賀。甲辰,太常禮儀院擬進時享太廟儀式。 十二月乙巳朔,詔曰:「朕祗遹貽謀,獲承丕緒。念付托 之惟重,顧繼述之敢忘。爰以延祐七」年十一月丙子, 被服袞冕,恭謝於太廟。既大禮之告成,宜普天之均 慶。戊辰以太皇太后加號禮成告太廟。 按《禮樂志》: 延祐七年,仁宗祔廟,命樂正劉瓊等編運酌獻樂譜 舞節,翰林譔樂章,曲名曰《歆成之曲》。 按《祭祀志》:延 祐七年,仁宗升祔,增置廟室,太常禮儀院下博士,檢 討歷代典故,移書禮部、中書集議曰:「古者天子祭七 代兄弟,同為一代,廟室皆有神主,增置廟室。」又議:「大 行皇帝升祔太廟,七室皆有神主,增室不及。依前代 典故,權於廟內止設幄座,面南安奉。今相視得第七 室近南對室地位,東西一丈五尺,除設幄座外,餘五 尺不妨行禮。」乃結綵為殿,置武宗室南,權奉神主。十 月戊子,英宗將以四時躬祀太廟,命太常禮官與中 書、翰林、集賢等官集議。其禮制曰:「此追遠報本之道 也,毋以朕勞而有所損焉。其一遵典禮。」丙寅,中書以 《躬謝太廟儀注》進。十一月丙子朔,帝御齋宮。丁丑,備 法駕儀衛,躬謝太廟,至櫺星門,駕止,有司進輦不御, 步至大次,服袞冕,端拱以竢。禮儀使請署祝,帝降御 座正立,書名及讀祝敕,高贊御名。至仁宗室,輒歔欷 流涕,左右莫不感動。退至西神門,殿中監受圭出,降 沒階,乃授。甲辰,太常進《時享太廟儀式》。

英宗至治元年詔親祀太廟議增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