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如前下馬。禮部堂官二員、前引至祭所
上東立西向。王以下各官兩旁對立。讀祝官詣祝案
前一跪三叩頭。捧祝文跪
上就拜位跪。王以下各官分翼排跪。讀祝官讀畢、興。
捧祝文置案上,一跪三叩頭,退。
上跪、奠酒三爵。每奠一叩頭。眾皆隨叩奠。畢。
上興、東立、西向舉哀。眾皆舉哀畢。撤祭品。讀祝官詣
祝案前。一跪三叩頭。捧祝文、禮部官前引送至紅門外。工部堂官視燎。禮部堂官奏「禮畢。」
上回行宮。
上詣
昭陵致祭行禮。俱與
福陵同。祭畢。鴻臚寺題請、令守陵官員、及
盛京文武各官在
行宮前排立。行三跪九叩頭禮。畢。又令守陵官員、盛京官員、併老疾休致候補官員、俱朝服、在大清門兩旁分翼齊集。其行幸儀仗、列於
大清門前
上御門、陞座、作樂
賜宴頒賞畢。各官俱行三跪九叩頭禮。次
頒賞守陵兵丁。
盛京兵丁及老疾辭退兵丁等畢。
上回行宮。
遣王及內大臣前往
永陵照常致祭。其祭
福陵。
昭陵時諸妃照常供獻。穎親王、克勤郡王及功臣蜚英。
東額亦都、楊骨利、兔爾格墳,各遣大臣奠酒。
上回京時。率王以下各官、詣
福陵。
昭陵。行三跪九叩頭禮。是日不開正三門
上進旁門下馬。諸王於旁門外下馬。各官於《紅木前》。
下馬
駕發。設儀仗作樂。經過地方官員俱朝服、照常跪接。 上往返俱詣
孝陵奠酒、
上進京日、親詣
太廟告祭。祭畢還宮
午門鳴鐘。不隨行王以下文武官員俱朝服、在午門外跪接
上還宮。各退。王以下文武各官行進
表慶賀禮如常儀
康熙十五年
《大清會典》:「康熙十五年,題准每月朔望,奉祀官上香。」
燭、行三跪九叩頭禮。忌辰、及
聖節行禮同
又議准
孝陵祭品內停用豕、以羊代
諸陵供獻,酌定用五十碟,永為定例。每年清明、中元、冬、
至歲暮每
陵。各遣官一員、宰牛羊、上香燭、供酒果、焚帛讀文致祭
遣官由宗人府具題
《萬壽聖節》。
諸陵上香燭、供酒果。無祝帛。遣守陵官致祭
諸陵忌辰行禮同每月朔望、每
陵各宰羊一、果品十二色上香燭。守陵官行禮供獻已
上俱由太常寺具題
凡遣官行禮《儀注》。大祭日、承祭官及各官、從右門入、至
陵前、於兩旁排立。贊引官贊「就位。」引至臺階下、各就拜
位立。典儀贊「執事官各司其事。」 贊引官導承祭官上西臺階,詣殿內香案前立。贊「跪」 ,承祭官跪,司香官捧香盒跪於右。贊引官贊:「上香」 ,承祭官接香,向上拱舉,授左邊。捧香官三上香畢,贊:「就位。」 承祭官退至拜位,立。贊:「跪,叩,興。」 承祭官及各官俱行三跪九叩頭禮。典儀贊「奠帛」 ,行初獻禮。獻帛官在前,獻酒官在後,捧帛爵,依次由中門入。獻帛官獻訖,一跪三叩頭,由左門出。獻爵官二員立獻不叩,由右門出。讀祝官由右門入,一跪三叩頭,捧祝版,由中門出,立於西旁。贊引官贊「跪。」 承祭官及各官讀祝官俱跪。典儀贊「讀祝。」 讀祝官讀訖,捧祝版至。
「神位前跪安帛匣上、一跪三叩頭、退至原位立。」贊引官
贊:「叩,興。」 承祭官及各官行三叩頭禮,興。典儀贊:「行亞獻禮。」 捧爵官獻爵如初獻儀。畢,典儀贊:「行終獻禮。」 捧爵官獻爵如亞獻儀。畢,贊「跪,叩、興。」 承祭官及各官行三跪九叩頭禮畢,典儀贊「捧祝帛恭詣燎爐。」 讀祝官入殿內一跪三叩頭,捧祝版。獻帛官入殿內「一跪三叩頭」 ,捧帛,承祭官及各官俱退立西旁。捧祝官在前,捧帛官在後、由中道出送至燎爐。承祭官及各官仍復拜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