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寺司務,通政司經歷,太常寺典簿,上林苑監監丞,京縣縣丞,兵馬司副指揮,鑾儀衛經歷,光祿寺典簿,京府經歷,詹事府主簿,正字、錄事,翰林院典簿,待詔,京衛經歷,欽天監五官,靈臺郎,祠祭署奉祀等官﹒,在七班坐。《五經》博士,國子監監丞,博士,典簿,助教,學正、學錄、典籍,理藩院知事,上林苑監知事,欽天監主簿、五官、保章正,太醫院御醫、太常寺協律郎等八品官﹒,在八班坐;理藩院副使、太常寺贊禮郎、鴻臚寺鳴贊等九品官﹒,在九班坐。武職﹒參將、遊擊﹒,在三班坐,守備等官,在四班坐﹒,千總等官,在五班坐。隨旗上朝官員﹒,照原在部院衙門職掌品級坐;其降級上朝官員﹒,照所降職品坐。部院衙門官員﹒有兼銜者﹒,照銜大處坐。倘有不遵所定序次者﹒,聽吏部禮部、科道題參議處。旗下官員﹒,聽該都統副都統查出﹒指名送部參處。如該管官徇情﹒不查送者﹒,一併議處。
康熙二十年
《大清會典》。康熙二十年﹒題准
皇上陞殿日﹒、於殿右簷下、設滿御史二員﹒。諸王行禮
處,兩旁﹒設滿御史各二員。各官行禮處,兩旁﹒設滿御史各二員﹒、漢御史各二員﹒,侍立糾儀。其常朝日﹒及八旗官員上朝日﹒,各官左右兩班排坐處﹒,班首泒滿漢御史各一員﹒,班末泒滿漢御史各一員﹒。吏禮二部亦泒滿漢官﹒公同監視。如有越次私語﹒,或互相背坐﹒及先行越散者﹒,指名題參。如監視官知而不糾者﹒,一併議處。
康熙二十一年
《大清會典》。康熙二十一年﹒
太皇太后七旬聖旦﹒、行慶祝禮。前期﹒、王以下內大臣滿
漢大學士、尚書、都御史、侍郎、阿思哈尼哈番以上﹒、及在外將軍、總督、提督、巡撫、總兵等官﹒、進獻禮物於
午門外陳設﹒。轉交內務府。是日﹒、
太皇太后儀仗樂器、全設王以下內大臣、侍衛都統、滿
漢大學士、尚書精奇尼哈番以上﹒、俱朝服﹒在
隆宗門外齊集。二品官以下、有頂帶官員﹒、并直省
進表官員﹒俱朝服﹒於
午門外齊集。禮部堂官﹒奏請
皇上具禮服﹒陞輿。禮部堂官前導﹒。由
隆宗門出﹒。諸王大臣後隨至。
永康左門﹒
上降輿﹒入。
慈寧門丹陛上﹒東旁立。禮部堂官傳令太監﹒奏請
太皇太后陞
慈寧宮座。凡行禮﹒作樂﹒、及接傳侍儀﹒、俱與元旦同。
禮畢﹒
上復原位立。禮部堂官傳令太監﹒奏請
太皇太后還宮﹒,《作樂﹒》。入宮﹒,樂止。
上出﹒陞輿﹒還宮。是日﹒、公主王妃以下、縣君、鎮國將軍、
夫人以上、民公、侯伯都統、內大臣、大學士、尚書、精奇尼哈番命婦以上﹒、俱朝服﹒於
太皇太后宮西旁門、齊集﹒、候
皇貴妃
貴妃
諸妃﹒具禮服﹒陞輿﹒出。
隆宗門﹒大臣命婦前引﹒。公主王妃以下、俱隨至慈寧宮﹒行禮。與元旦禮同﹒。不設筵宴。
康熙二十二年
《大清會典》。「康熙二十二年﹒題准冬至﹒。」
上躬詣
南郊﹒祀。
天禮畢﹒還宮。次日早﹒行慶賀禮。一應儀注﹒與元旦節同。
惟
上御太和殿﹒,《中和韶》樂作﹒。奏《遂平之章》。
上還宮﹒。《中和韶》樂作﹒。奏《允平》之章。不設筵宴。
又題准
皇上萬壽節﹒、鹵簿儀仗大駕樂器全設﹒。內外所進表
文捧至黃案上﹒、如常儀。
太皇太后、
皇太后儀仗樂器﹒、陳設於各宮門前。王以下、《入八分公》
以上內大臣侍衛。滿漢大學士等﹒、俱朝服於
隆宗門外集齊。未入《八分公》以下文武各官﹒、於午門外齊集。禮部堂官奏請
皇上具禮服﹒陞輿。禮部堂官前導﹒出
隆宗門﹒。諸王大臣俱隨後至。
太皇太后慈寧宮:
皇太后寧壽宮﹒行禮。一應禮儀﹒俱與元旦同。禮畢﹒、 上還宮。禮部堂官奏請
皇上陞中和殿﹒、
上御殿﹒、陞座。內大臣以下各執事官﹒行禮如常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