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30 (1700-1725).djvu/11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歸田錄》:故老能言五代時事者云:「馮相道、和相凝同 在中書,一日,和問馮曰:『公靴新買,其直幾何』?馮舉左 足示和曰:『九百』。和性褊急,遽回顧小」吏云:「吾靴何得 用一千八百?」因詬責久之,馮徐舉其右足曰:「此亦九 百。」於是哄堂大笑。時謂宰相如此,何以鎮服百僚? 《元史察罕傳》:察罕幼牧羊於野,太祖出獵,見而異之, 乃挈以歸。嘗行困,脫靴藉草而寢,鴞鳴其旁,心惡之, 擲靴擊之,有蛇自靴中墜。歸以其事聞帝曰:「是禽人 所惡者,在爾則為喜神」,宜戒子孫,勿殺其類。

《輟耕錄》:太府少監呵魯奏取黃金三兩為御靴刺花 用。上曰:「不可。」因請易以銀而鍍金者。上曰:「亦不可,金 銀首飾也。今民間所用何物?」對曰:「用銅。」上曰:「可。」楊太 史瑀所言,太史居官時日侍上,故知其詳。

《見聞錄》:王英字俊伯,崑山人。洪武初,從鄉校貢太學, 選授山東道監察御史。上察其可用,特命署都御史 事,大書「敦厚王英」四字揭諸殿柱。居鄉尤率易,嘗微 服入郡城。時禁庶民服靴,門者縛英,英笑曰:「吾官人 也。」顧取舟中冠帶示之,始得釋,亦不色怒。

靴部雜錄

《傅中丞集》涼州民,「先辦從軍之物,然後作靴。」

《唐六典》:「平巾幘之服,武官及衛官烏皮靴。」

《圖畫見聞志》:「唐代宗朝,令宮人侍左右者,穿紅錦靿 靴。」

《北轅錄》:歸德府無貴賤,皆著尖頭靴,所頂之巾謂之 「蹋鴟。」

《夢溪筆談》:「中國衣冠,自北齊以來,乃全用窄袖、緋綠 短衣、長靿靴。」

《北堂書鈔》:慕容皝與顧和書云:「今致繡靴一緉。」 《歸田錄》:往時學士循唐故事,見宰相不具靴、笏,繫鞋, 坐玉堂上,遣院吏計會堂頭直省官,學士將至,宰相 出迎。近時學士始具靴笏至中書,與常參官雜坐於 客位,有移時不得見者。學士日益自卑,丞相禮亦漸 薄。蓋習見已久,恬然不復為怪也。

《文獻通考》:隋文帝聽朝之服,有六合靴,與貴臣同服。 《輟耕錄》:杜清碧先生本應召,次錢塘,諸儒者爭趨其 門。燕孟初作詩嘲之,有「紫藤帽子高麗靴,處士門前 當怯薛」之句,聞者傳以為笑。用紫色棕藤縛帽,而製 靴,作高麗國樣,皆一時所尚。「怯薛」則內府執役者之 譯語也。

靴部外編

《酉陽雜俎》:「于闐國贊摩寺有辟支佛靴,非皮非綵,歲 久不爛。」

辟寒:「藍采和,常衣破藍衫六銙,黑木腰帶,一腳著靴, 一腳跣。冬則臥雪中,氣出如蒸。」

行縢部彙考

《詩經》。

《小雅采菽》

「赤芾在股」,邪幅在下。

「諸侯赤芾邪幅。」幅,偪也,所以自偪束也。《邪幅》,如今行縢也。偪束其脛,自足至膝,故曰「在下。」古今名異,欲以今曉今人,故曰邪幅如今行縢。《說文》云:「縢,緘也。」名行縢者,言行而緘束之,故云「偪其脛也。」又解在下之義,故云自足至膝,故曰「在下。」因在下之文,從下而上言之,故云「自足。」足即腳跗也。

《禮記》

《內則》

偪屨著綦。

偪,《行縢》。陳注即《詩》所謂「邪幅」也。

《釋名》

《釋衣服》

偪所以自逼束,今謂之「行縢」,言以裹腳可以跳騰輕 便也。

《本草綱目》

《繳腳布釋名》

李時珍曰。即裹腳布也。李斯書云。「天下之士。裹足不 入秦」是矣。古名《行縢》。

《主治》

陳藏器曰:「無毒。主天行勞復,馬駿風。黑汗出者,洗汁 服之。多垢者佳。」

李時珍曰:「婦人欲回乳,用男子裹足布勒住,經宿即 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