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30 (1700-1725).djvu/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衣》是以絲為之,謂冕及爵弁之中衣也。

《無衣》

豈曰無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豈曰無衣?六 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

朱注「侯伯七命」,其車旗衣服,皆以七為節。大全臨川王氏曰:《周禮司服》所謂「侯伯之服」,自鷩冕而下如公之服,即《典命》所謂「侯伯七命衣服,以七為節」也。東萊呂氏曰:「《周禮注》:『鷩冕七章,衣三章:一曰華蟲,畫以雉,即鷩也;二曰火,三曰宗彝,皆畫為繢。裳四章:一曰藻,二曰粉米,三曰黼,四曰黻,皆以為繡』。」

《秦風終南》

君子至止,「黻衣繡裳,佩玉將將。」

黑與青謂之「黻」,五色備謂之「繡。」《考工記繢人》文也。鄭於《周禮》之註差次章色,黻皆在裳,言「黻衣」者,衣大名,與繡裳異其文耳。

《無衣》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澤,潤澤也。襗褻衣近污垢。衣服之煖於身,猶甘雨之潤于物,故言「與子同澤」,正謂同袍裳,是共潤澤也。箋以上袍下裳,則此亦衣名,故《易傳》為「襗」,《說文》云:「襗,褲也。」是其褻衣,近汙垢也。襗是袍類,故《論語》注云「褻衣,袍襗也。」朱注澤裡衣也。以其親膚,近于垢澤,故謂之「澤。」

《豳風七月》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九月霜始降」,婦功成,可以授冬衣矣。

《九罭》

我覯之子,袞衣繡裳。

朱注《袞衣》,裳,九章:一曰龍,二曰山,三曰華蟲,雉也;四曰火,五曰宗彝,虎蜼也。皆繢於衣。六曰藻,七曰粉米,八曰黼,九曰黻,皆繡於裳。天子之龍,一升一降。上公但有降龍,以龍首卷然,故謂之袞也。大全九峰蔡氏曰:「龍取其變也,《山》取其鎮也,《華蟲》取其文也,《火》取其明也,《宗彝》取其孝也,藻,《水草》取其潔也,《粉米》《白米》取其養也,《黼若》《斧形》,取其斷也,黻兩已相戾,取其辨也。」

《禮記》

《王制》

衣服飲食,不粥於市。

《月令》

孟春之月,天子衣青衣。

孟夏之月,天子衣朱衣。

「季夏之月,中央土」,天子衣黃衣。

孟秋之月,天子衣白衣。

孟冬之月,天子衣黑衣。

《玉藻》

朝元端,夕深衣。深衣三袪,縫齊倍要,衽當旁袂,可以 回肘。

陳注前章言「夕深衣,祭牢肉」者,國君之禮也。此言「朝元端,夕深衣」者,謂大夫士在私朝及家朝夕所服也。袪,袖口也。尺二寸,圍之為二尺四寸,要之廣三,其二尺四寸,則七尺二寸也,故云三。袪齊者,裳之下畔。要為裳之上畔。「縫齊倍要」者,謂縫下畔之廣一丈四尺四寸,是倍要之七尺二寸也。衽,裳交接之處也,在身之兩旁。故云衽當旁袂。袖之連衣者也。上下之廣。二尺二寸。肘長尺二寸。故可以回肘也。

長中繼揜尺,袷二寸,《袪》尺二寸,緣廣寸半。

陳注「長中」者,長衣,中衣也。與深衣制同而名異者。著於內則曰「中衣」,蓋著在朝服或祭服之內也。著於外則曰長衣,以素為純緣者也。《雜記》云:「練冠長衣以筮。」註云:「深衣之純以素者也。」若凶服之純以布者,則謂之麻衣。「繼揜尺」者,幅廣二尺二寸,以半幅繼續袂口而揜覆一尺也。袷,曲領也,其廣則二寸,

以帛裡布,非禮也。

陳注《外服》是布,則不可用帛為中衣以裡之,謂不相稱也。冕服是絲衣,皮弁服、朝服、《元端服》是麻衣,皆十五升布。凡裡各如其服。

士不衣織,無君者不貳采。

陳注染絲而織之,為織,功多色重,故士賤不得衣之也,無君去位之臣也。「不貳采」,謂衣裳與冠同色。《疏》曰:「大夫士去國,三月之內,服素衣素裳,三月之後,服元端元裳。」

衣正色,裳間色,非列采不入公門,振絺綌不入公門, 表裘不入公門,襲裘不入公門。

陳注「正色」者,青赤黃白黑,五方之正色也。木青克土黃,故綠色青黃,為東方之間色。火赤克金白,故紅色赤白,為南方之間色。金白克水青,故碧色青白,為西方之間色。水黑克火赤,故紫色赤黑,為北方之間色。土黃克水黑,故騮黃之色。黃黑色,中央之間色也。「列采」,謂正服之色,各有尊卑品列也,非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