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為黝。黑色也。衡。佩玉之衡也。蔥。青色也。
古之君子必佩玉,右徵角,左宮羽。
〈陳注〉徵、角、宮、羽,以玉聲所中言也。徵為事,角為民,故在右,右為動作之方也。宮為君,羽為物,君道宜靜,物道宜積,故在左,左乃無事之方也。不言「商」者,或以西方肅殺之音,故遺之歟?
趨以《采齊》,行以《肆夏》,周還中規,折還中矩,進則揖之, 退則揚之,然後玉鏘鳴也。故君子在車則聞鸞和之 聲,行則鳴佩玉,是以非辟之心無自入也。
〈陳注〉路寢門外至應門謂之「趨」,於此趨時歌《采齊》之詩以為節。路寢門內至堂謂之「行」,於行之時則歌《肆夏》之詩以為節。進而前則其身略俯,如揖然,退而後則其身微仰,故曰「揚之。」
「君在不佩玉。左結佩,右設佩。」「居則設佩,朝則結佩。」
〈陳注〉「君在」,謂世子在君所也。不佩玉,非去之也,但結蹙其左佩之綬,不使玉之有聲。玉以比德,示不敢表其有如玉之德耳。「右設佩」者,佩謂事佩觿燧之屬,設之於右,示有服役以奉事於上也。「居則設佩」,謂退而燕居則佩玉如常也。「朝則結佩」,申言上意。此皆謂世子也。
齊則綪結佩而爵韠。
〈陳注〉凡佩玉者,遇齊時,則綪結其佩。綪,屈也。為結其綬而又屈上之也。爵韠,爵色之韋為韠也。士之服但齊,則雖諸侯大夫亦服之也。
凡帶必有佩玉,唯喪否。佩玉有衝牙,君子無故玉不 去身,君子於玉比德焉。
〈陳注〉《疏》曰:「凡佩玉,必上繫於衡,下垂三道,穿以蠙珠,下端前後以懸璜,中央下端懸以衝牙。動則衝牙前後觸璜而為聲,所觸之玉,其形似牙。」
天子佩白玉而元組綬,公侯佩山元玉而朱組綬,大 夫佩水蒼玉而純組綬,世子佩瑜玉而綦組綬,士佩 瓀玫而縕組綬。
〈陳注〉綬,所以貫佩之珠玉而相承受者。元組綬,謂以元色之組為綬也。山元水蒼,如山之元,如水之蒼也。瑜,美玉也。綦,雜文也。瓀,玫石之次玉者。縕,赤黃色。
《孔子》佩象環,五寸而綦組綬。
〈陳注〉《象環》,象牙之環也,其廣五寸。孔子謙不佩玉,故燕居佩之,非謂禮服之正佩也。
《爾雅》
《釋器》
繸,綬也。
〈疏〉所佩之玉名「繸」,繫玉之組名「綬」,以其連繫繸玉,因名其綬曰「繸。」
《方言》
《衣服雜釋》
佩紟謂之裎。
所以繫玉佩帶也
《釋名》
《帶》
「帶」,蔕也。著於衣,如物之繫蔕也。
《佩》
佩,倍也。言其非一物有倍貳也。有珠,有玉,有容刀,有 帨巾,有觿之屬也。
《說文》
《帶》
帶,紳也。男子鞶帶,婦人絲帶,象繫佩之形。帶必有巾, 故從「巾。」
《佩》
佩,大帶佩也。從人從巾。佩必有巾,巾謂之飾。
《白虎通》
《帶佩》
所以必有紳帶,示敬謹自約整。繢繒為結於前,下垂 三分身半,紳居二焉。必有鞶帶者,示有事也。所以必 有佩者,《論語》曰:「去喪無所不佩。天子佩白玉,諸侯佩 元玉,大夫佩水蒼玉,士佩瓀珉石。」佩即象其事,若農 夫佩其耒耜,工匠佩其斧斤,婦人佩其鍼縷。何以知 婦人亦佩玉?《詩》云:「將翱將翔,佩玉將將。彼美孟姜,德」 音不忘。
《毛詩疑字議》
《佩》
佩者,服用之稱。珮者,玉器之名。稱其服用,則字從「人」; 名其器,則字從「玉。」
《中華古今註》
《文武品階腰帶》
蓋古革帶也。自三代以來,降至秦、漢,皆庶人服之,而 貴賤通以銅為銙,以韋為綎,六品以上用銀為銙,九 品以上及庶人以鐵為銙。沿至貞觀二年,三品以上 以金為銙,服綠,庶人以鐵為銙,服白,向下,捶垂頭而 取順,合呼「撻尾。」漢中興,每以端午賜百寮烏犀腰帶。 魏武帝賜宮人金隱起師子銙腰帶,以助將軍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