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38 (1700-1725).djvu/3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六朝匾鐘圖二

六朝匾鐘圖二

圖說

右高一尺二寸八分,甬長四寸,徑一寸二分;兩舞相 距七寸八分,橫二寸八分;兩銑相距七寸八分,橫三 寸一分。枚三十六,各長三分。重六斤有半,無銘。

六朝匾鐘圖三

六朝匾鐘圖三

圖說

右高一尺一寸九分,甬長三寸五分,徑九分;兩舞相 距七寸,橫二寸八分;兩銑相距八寸一分,橫三寸六 分。枚三十六,各長三分,重五斤四兩。無銘。

右三器,甬虛中通,篆帶鉦隧,皆無致飾,獨前一器枚 四十有八。嘗稽《鐘制》,枚各有三,以至於九,合四九之 數則為三十有六。今又於九合中復加三焉,合其數 則為四十有八。此蓋隨其時世變易而為之者。後二 器枚各三十六,不列于鉦之兩旁,而特在其上,鼓之 兩邊,別飾雙睛,睅然如黃目,與周鐘全不相類,比漢 器亦有所不逮。其形制特匾,而煎鍊模冶。無甚工處。 方之與六朝物為近也。按總說前一器枚四十有八而第一器圖說仍云三十六

二說疑有一誤

《陳暘樂書》

十二辰鐘

典同。凡為樂器,以十有二律為之度數。單穆公曰:「先 王之制鐘也,大不出鈞,重不過石,律度量衡於是乎 生。則樂器待律然後制,而律度又待鐘然後生。故有 十二辰之鐘,以應十二月之律。十二辰之鐘,大鐘也。 大鐘特縣,《詩》《書》《爾雅》所謂鏞是也。非十二辰之鐘則 編焉,《周禮》所謂編鐘」是也。鐘體之別,五銑于鼓,鉦舞 是也。鐘磬之別二,甬衡是也。衡上有旋,旋飾有蟲,介 于鼓舞之閒有帶,布于帶閒有枚。先儒曰:「銑,金之澤 者。」又曰:銑,小鑿也。鐘欒亦謂之銑,其以類鑿然也。于 則銑閒之曲袪者也;鼓則于上之待枷者也;鉦則鼓, 舞之正中者也;舞則聲之震動於此者也。甬出,舞上 者也;衡橫,甬上者也。帶類篆,故謂之篆;乳有數,故謂 之枚。然鐘之長短、徑圍,《經》無明證。其言「十分其銑,去 二以為鉦,以其鉦為之銑閒」者,鉦體之徑居銑閒之 八也。「去鉦二分以為之鼓閒」者,鼓閒之徑居銑閒之 六也。以其鼓閒為之舞脩,脩,舞之徑也。舞徑亦居銑 閒之六也。去舞徑二分以為舞廣。廣,舞之長也。舞長 居銑閒之四也。舞長四,而徑閒亦四;舞鼓徑六,而長 亦六。鄭氏以為,此鐘口十,其長十六也。凡樂器,以十 有二律為之度數。若黃鐘之律九寸,十六之,而銑取 其十以為度,則銑徑五寸有奇,鉦鼓舞之所居者遞 去三分,則舞修三寸有奇,舞廣二寸有奇。林鐘之律 六寸,十六之,而銑取其十以為度,則銑徑三寸有奇, 鉦鼓舞之居者,遞去二分,則舞二寸有奇。舞廣一寸 有奇。餘律之鐘亦然。賈公彥曰:「律各倍半以為鐘,舉 一端也。大鐘十分其鼓閒,以其一為之厚。小鐘十分 其鉦閒,以其一為之厚。」蓋鉦體居銑之六,與鼓閒同, 鉦閒又殺矣,與鼓閒異,此所以各十分之以為厚薄。 鄭氏曰:「鼓鉦之閒同方六,而今宜異。又十分之一猶 太厚」,皆非也。若言「鼓外、鉦外」,則近之。「鼓外二」,「鉦外一」, 以謂鼓外二閒,鉦外一閒,而十分以其一為厚薄,其 說誤矣。

嘗考《唐史》,「商盈孫按鳧氏欒銑于鼓鉦舞之法,用算 法乘除鎛鐘之輕重高下,定編鐘之制。黃鐘九寸五 分,倍應鐘三十三分有半,差為四十八字。口項之量, 徑衡之圍,莫不有齊量焉。使工按圍鑄之,凡二百四 十枚。及其成也,音韻與磬協矣。」今太常所用舊鐘無 慮千枚,其閒或類古法,大抵出盈孫所造也。外此則 器律短而聲高矣。聖朝嘗語李照,制管調律而更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