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39 (1700-1725).djvu/10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太蔟長六分六釐七毫, 太蔟長四分七釐一毫, 夾鐘長六分四釐八毫, 夾鐘長四分五釐八毫, 姑洗長六分二釐九毫, 姑洗長四分四釐五毫, 仲呂長六分一釐二毫, 仲呂長四分三釐二毫, 蕤賓長五分九釐四毫, 蕤賓長四分二釐零, 林鐘長五分七釐七毫, 林鐘長四分零八毫, 夷則長五分六釐一毫, 夷則長三分九釐六毫, 南呂長五分四釐五毫, 南呂長三分八釐五毫, 無射長五分二釐九毫, 無射長三分七釐四毫, 應鐘長五分一釐四毫, 應鐘長三分六釐三毫。

正律

黃鐘長一尺,

大呂,長九寸四分三釐八毫。

《太蔟》長八寸九分零八毫,

夾鐘長八寸四分零八毫,

姑洗長七寸九分三釐七毫,

仲呂長七寸四分九釐一毫,

《蕤賓》長七寸零七釐一毫,

《林鐘》長六寸六分七釐四毫,

《夷則》長六寸二分九釐九毫,

南呂長五寸九分四釐六毫。

無射,長五寸六分一釐二毫。

應鐘長五寸二分九釐七毫。

外徑        內徑

黃鐘長五分,     黃鐘長三分五釐三毫; 大呂長四分八釐五毫, 大呂長三分四釐三毫, 太蔟長四分七釐一毫, 太蔟長三分三釐三毫, 夾鐘長四分五釐八毫, 夾鐘長三分二釐四毫, 姑洗長四分四釐五毫, 姑洗長三分一釐四毫; 仲呂長四分三釐二毫, 仲呂長三分零六毫, 蕤賓長四分二釐零,  蕤賓長二分九釐七毫, 林鐘長四分零八毫  ;林鐘長二分八釐八毫, 夷則長三分九釐六毫, 夷則長二分八釐零。 南呂長三分八釐五毫, 南呂長二分七釐二毫, 無射長三分七釐四毫, 無射長二分六釐四毫, 應鐘長三分六釐三毫, 應鐘長二分五釐七毫。

半律

黃鐘長五寸,

大呂,長四寸七分一釐九毫。

太蔟長四寸四分五釐四毫,

夾鐘長四寸二分零四毫,

姑洗,長三寸九分六釐八毫,

仲呂長三寸七分四釐五毫,

《蕤賓》長三寸五分三釐五毫,

《林鐘》長三寸三分三釐七毫,

《夷則》長三寸一分四釐九毫,

南呂長二寸九分七釐三毫。

無射,長二寸八分零六毫。

應鐘長二寸六分四釐八毫,

外徑        內徑

黃鐘長三分五釐三毫, 黃鐘長二分五釐,

大呂長三分四釐三毫, 大呂長二分四釐二毫, 太蔟長三分三釐三毫, 太蔟長二分三釐五毫, 夾鐘長三分二釐四毫, 夾鐘長二分二釐九毫, 姑洗長三分一釐四毫, 姑洗長二分二釐二毫, 仲呂長三分零六毫,  仲呂長二分一釐六毫, 蕤賓長二分九釐七毫, 蕤賓長二分一釐零; 林鐘長二分八釐八毫, 林鐘長二分零四毫, 《夷則》長二分八釐零,  《夷則》長一分九釐八毫, 南呂長二分七釐二毫, 南呂長一分九釐二毫, 無射長二分六釐四毫, 無射長一分八釐七毫, 應鐘長二分五釐七毫, 應鐘長一分八釐一毫。

右倍正半三十六律,吹口形類洞門,故名「洞簫。」 《洞門》縱橫皆廣一分七釐六毫,乃黃鐘正律內徑之半也。律有長短廣狹,惟吹口則無異,俱依此數,勿過不及,不及則濁,過則清矣。造律既成而後刻口,故口在正數內,乃自然之理也。李文察謂黃鐘吹口在九寸正數外,其說非是。

古管考證

《書》曰:「下管。」《詩》曰:「嘒嘒管聲。」《周禮》曰:「大師掌六律六同, 以合陰陽之聲。」如是之類,皆指律管而言之也。蓋管 與律大同小異,特吹者謂之律,編聯而吹者謂之管, 猶磬之有特磬、編磬也。先王雅樂,該吹何律,左手吹 畢,置於右手,復取一律吹之,務期聲韻悠長,禁止節 奏急促。近代俗樂,節奏急促,是以無所用管,而管由 是廢矣。苟知此理。則知管之所以為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