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40 (1700-1725).djvu/1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北史薛孝通傳》:「孝通深為節閔所知重。普泰二年正 月乙酉,中書舍人元」請幫助識別此字。獻酒肴。帝因與孝通等宴,兼 奏絃管,命翽吹笛,帝亦親以和之。

《北齊書廣寧王孝珩傳》,周武帝在雲陽宴齊君臣,自 彈胡琵琶,命孝珩吹笛,辭曰:「亡國之音,不足聽也。」固 命之舉笛,裁至口,淚下嗚咽,武帝乃止。

《樂府雜錄》:安公子,隋煬帝遊江都時,有樂工笛中吹 之。其父老廢,於臥內聞之,問曰:「何得此曲」子對曰:「『宮 中新翻也』。父乃謂其子曰:『宮』曰君,商曰臣。此曲宮聲 往而不返,大駕東巡必不回矣。汝可託疾勿去也。」 《唐書。呂才傳》,貞觀時,祖孝孫增損樂律,太宗詔侍臣 舉善音者,侍中王珪、魏徵盛稱才製尺八,凡十二枚, 長短不同,與律諧契。即召才直弘文館,參論樂事。 《禮樂志》:「高宗即位,景雲見河水清。」張文收采古誼,景 雲《河清歌》亦名燕樂,有長笛、尺八,短笛皆一。

帝好羯鼓,而寧王善吹橫笛,達官大臣慕之,皆喜言 《音律》。

《宗室傳》:讓皇帝憲子瑀亦知音,嘗早朝過永興里,聞 笛音,顧左右曰:「是太常工乎。」曰:「然。」它日識之曰:「何故 臥吹?」笛工驚謝。

《張志和傳》:「志和善圖山水,酒酣,或擊鼓吹笛,䑛筆輒 成。」

《崔隱甫傳》:隱甫遷洛陽令,梨園弟子胡鶵善笛,有寵, 嘗負罪匿禁中,帝以他事召隱甫,從容指曰:「就卿丐 此人。」對曰:「陛下輕臣而重樂工,請解官。」再拜出,帝遽 謝,與胡鶵,隱甫殺之。有詔:貰死不及矣。賜隱甫百縑。 《傳信記》:上嘗坐朝,以手指上下按其腹。朝退,高力士 進曰:「陛下向來數以手指按其腹,豈非聖體小不安 耶?」上曰:「非也。吾昨夜夢遊月宮,諸仙娛以《上清之樂》, 寥亮清越,殆非人間所聞也。酣醉久之,合奏諸樂,以 送吾歸。其曲凄楚動人,杳杳在耳。吾回,以玉笛尋之, 盡得之矣。坐朝之際,慮忽遺忘,故懷玉笛,時以手指 上下尋之,非不安也。」力士再拜賀曰:「非常之事也,願 陛下為臣一奏之,其聲寥寥然,不可名言也。」力士又 再拜。且請其名。上笑言曰:「此曲名《紫雲回》。」遂載於樂 章,令太常刻石。

《集異記》:「明皇與葉法善遊月宮回,過潞州城上以玉 笛奏曲。後潞州奏八月望夜,有天樂臨城。」

《太真外傳》:元宗嘗夢仙子十餘輩,御卿雲而下,各執 樂器懸奏之,曲度清越,真仙府之音。有一仙人曰:「此 神仙紫雲迴,今傳授陛下,為正始之音。」上喜而傳受。 寤後餘響猶在,旦命玉笛習之,盡得其節奏也。 開元中,禁中種木芍藥,會花繁開,上乘照夜白,妃以 步輦從,李龜年將欲歌之。上曰:「賞名花,對妃子,焉用 舊詞為?」遽命龜年宣。翰林學士李曰立進《清平樂》詞 三篇,龜年捧詞進,上遂促龜年歌。上因調玉笛以倚 曲。每曲遍將換,則遲其聲以媚之。

上置五王帳,長枕大被,與兄弟共處其閒。妃子無何 竊寧王紫玉笛吹。故張祜詩云:「梨花小苑無人見,偷 把寧王玉笛吹。」

《梅妃傳》:上與妃鬥茶,顧諸王戲曰:「此梅精也。」賜白玉 笛,作驚鴻舞,一座光輝。

《樂府雜錄》:笛,羌樂也。古有《落梅花》曲。開元中,有李謨 獨步於當時。後祿山亂,流落江東,越州刺史皇甫政 月夜泛鏡湖,命謨吹笛,謨為之盡妙。倏有一老父泛 小舟來聽,風骨冷秀。政異之,進而問焉,老父曰:「某少 善此,今聞至音,輒來聽耳。」政即以謨笛授之。老父始 奏一聲,鏡湖波浪搖動。數疊之後,笛遂中裂。即探懷 中一笛,以畢其曲。政視舟下,見二龍翼舟而聽老父 曲終,以笛付謨。謨吹之,竟不能聲,即拜謝以求其法。 頃刻,老父入小舟,遂失所在。

《逸史》:李謨開元中吹笛為第一部,近代無比。有故自 教坊請假至越州,公私更讌,以觀其妙。時州客舉進 士者十人,皆有資業,乃醵二千貫,同會鏡湖,欲邀李 生湖上吹之,想其風韻,尤敬入神。以費多人少,遂相 約各召一客。會中有一人,以日晚方記得,不遑他請。 其鄰居有獨孤生者,年老久處田野,人事不知,茅屋 數閒,嘗呼為「獨孤丈。」至是遂以應命到會所,澄波萬 頃,景物皆奇。李生拂笛,漸移舟於湖心。時輕雲蒙蘢, 微風拂浪,波瀾陡起。李生捧笛,其聲始發之後,昏曀 齊開,水木森然,髣髴如有鬼神之來。坐客皆更贊詠 之,以為鈞天之樂不如也。獨孤生乃無一言,會者皆 怒李生為輕己意,甚忿之。良久,又靜思作一曲,更加 妙絕,無不賞駭。獨孤生又無言。鄰居召至者,甚慚悔, 白於眾曰:「獨孤村落幽處,城郭稀至,音樂之類,率所 不通,會客同誚責之。」獨孤生不答,但微笑而已。李生 曰:「公如是輕薄,為復是好手?」獨孤生乃徐曰:「公安知 僕不會也?」坐客皆為李生改容謝之。獨孤曰:「公試吹 《涼州》。」至曲終,獨孤曰:「公亦甚能妙,然聲調雜夷樂得 無有龜茲之侶乎?」李生大駭,起拜曰:「丈人神絕,某亦 不自知本師實龜茲人也。」又曰:「第十三疊誤入《水調